02.27 對汽車一竅不通,怎樣選購汽車

一、很多4S店要求駕齡2年才可以試駕,所以最好

至少提前兩年考個駕照。而且在買車之前,可以多租車(記得買不計免賠),一來練練手,不至於自己買車的時候還很楞提車第一天就把車蹭了;二來租過幾輛不同的車以後,對於自己想要什麼樣的車會清楚很多!可以儘量試一下兩廂轎車、三廂轎車,SUV,MPV都是什麼感受,品牌和價位也儘量差異化。

二、剛開始看的時候,車展是個不錯的地方。對於不經常關注車的人,車展是最好的可以一次性看到大量實車的外觀,還可以坐進去體驗空間、內飾、人機工程的地方。有過租車經歷,再看過車展以後,應該可以把篩選範圍縮小到某個價位的幾款車上面。

對汽車一竅不通,怎樣選購汽車

三、去網上查資料還是必要的。汽車之家是個好網站,大家重點可以關注以下幾個東西:

  • 車主價格。這個比網站上查到的經銷商價格要靠譜很多。官方售價高一個檔次的車型也可以看看,有一些車型優惠幅度很大,比如奧迪A6優惠後實際上跟奔馳C級起價差不多,凱迪拉克CTS優惠後實際上比奧迪A4還便宜。不注意看車主價格的話可能完全想不到這些車型在自己的預算範圍內。

對汽車一竅不通,怎樣選購汽車

  • 車主口碑。雖然車主不是專業車評人,但是口碑整體上比較真實,而且反映了一些長期使用才能有的體驗或問題

  • 口碑中的用戶平均油耗。用戶提交的油耗數據遠比工信部數據接近實際情況。

  • 口碑中的新車每百輛故障數(PP100),這個類似於JD Power和Consumer Reports做的事,但完全公開,沒有充值,而且免費。可以大體上反映出一款車的可靠性。

  • 對汽車一竅不通,怎樣選購汽車

  • 車型詳解裡面的保養費用。經常被忽視的一點。

  • 車型詳解裡面其他的測試數據比如0-100km/h加速用時,剎車時間,噪音測試,內部空間尺寸都可以參考一下,但不要迷信。加速測試不等於動力感受(跟變速箱的標定和響應速度,油門的標定,渦輪遲滯,低轉扭矩關係更大),空間尺寸不等於乘坐舒適度、儲物空間便利度和行李空間的方正度,噪音分貝數不等於噪音感受。這些主要還是要通過試駕來比較。

  • 現在幾乎沒有什麼可以參考的單一車型的車評了。雖然不見得車評都是扯淡,但是新手不可能區分出哪些充值了哪些沒充值,也不能從看起來都很美好的敘述中發現委婉表達的弱點。但是,汽車之家上的對比測試一般還是比較有參考價值的,這一來因為多半不是某個車廠的單方面充值,二來因為對比過程中缺點和優點暴露的比較明顯。特別如果是你選購的範圍縮小到某個價位的某個類型,比如20萬元以內的SUV,那麼會有很多對比測試可以看。

  • 可以想想自己最需要哪些配置(這也是需要有租車經驗的),然後比較一下意向的幾個車型要買到差不多的配置對應型號的車主價格是多少,配置選擇的合理性又如何。這要比根據起價來選車要科學得多。有些車型的低配雖然比較簡單,但必要的配置都有了,但有的車型就明擺著只有中高配才能買。

  • 對汽車一竅不通,怎樣選購汽車

  • 不要迷信軸距決定空間和級別的鬼話。軸距對於比較不同類型的車體比如說兩廂車和三廂車,轎車和SUV有意義,在座椅佈置上也有意義。但其實我個人更注重車長,其次是車寬和車高。同樣是三廂車,車內那些空間無非就是佈置動力總成等機械結構,安排乘坐空間和後備廂空間這幾項。其實軸在哪都差不多

  • 至於什麼發動機、變速箱、懸掛結構、四驅結構的種類,願意看可以看看,汽車之家上有不少技術類的文章。但是不看也無所謂,消費者其實完全可以把車當成一個黑盒子,不用管裡面怎麼實現的,用戶體驗好就行。最怕的反而是半吊子,看了網上鍵盤車神的一點東西就開始罵雙離合變速箱,渦輪增壓發動機和扭力梁懸掛。

  • 汽車之家產品庫裡面的對比功能很好用,可以多用用。

除了汽車之家以外,還可以去了解一下不同車型的保值率。去網上搜搜也有這方面內容(有個自媒體精真估發佈有這方面數據)。另外有了保值率,可以根據你估測的每年用車裡程,計算一下不同車輛的

全週期持有成本,方法是用購車全款(含購置稅、車船稅、手續費、保險費)減去折現(可以用餘額寶年化收益率作為折現率)後的二手殘值,再加上每年的燃油費、保養費用和車船稅(都需要折現)。有的車看起來便宜,但持有成本並不低,如果不是手頭現金緊張的話,不是好選擇。

四、買車之前一定要試駕,一定要試駕,一定要試駕!雖然外觀、內飾和空間很重要,但車畢竟是用來開的,只有開了才知道好不好。開的時候可以留心一下車評裡面提到的優點和缺點,如果自己能感覺到,那麼就確實是對你來說重要的東西,最後決策的時候重點考慮;如果自己感覺不到,那麼即使真的存在其實對你也沒什麼意義。

我個人覺得也沒有必要像從業人員那樣刻意的去找奇怪的工況來試車,就按照平常的開法試試就行。按你平常加速、剎車、巡航、變線超車、過彎的方法來試試這車怎麼樣,日常工況遠比極限工況更重要。不過要格外注意的是,可能需要刻意的試試擁堵路況車開的怎麼樣,4S店一般設在市區邊緣這樣交通比較不繁忙的地段,試車路段一般也選的是格外空曠的地方,需要自己模擬一下走走停停的時候車的感受如何,會不會頓挫,會不會動力反應很慢等等。

對汽車一竅不通,怎樣選購汽車

另外,一些小細節,比如多功能方向盤上的按鍵是否順手,倒車時視野如何,中控大屏操作是否方便,藍牙/USB連手機能不能正常播放音樂等等,很少有人注意,但其實對長期用車的體驗影響還挺大。

試駕前問一下優惠多少,試駕以後,再問一遍銷售優惠額度能有多少(往往能更低點),有沒有需要強制加裝東西的情況,加裝的話是否原廠原裝,保養保修的政策是什麼。多看幾種顏色的外觀和內飾,有的時候自己想好一定要買某種顏色的,但其實這款車的另外一種顏色的車漆/內飾配色更好看。

五、經過試駕以後,應該可以將範圍縮小到2-3款車型,這個時候推薦你再去做件很少有人做的事情——去租車公司找找能不能找到這兩款車,去開上個一兩天認真比較一下,也能看看開過一段時間以後各自的車況情況如何,對車的瞭解會比4S店10分鐘的試駕深入得多。

六、提車的話可以儘量選擇3、4月,7、8月,11月/12月初這幾個月份,優惠一般大一些,一定要避開在春節前買車。籤合同的時候注意關於有無強制保養以及訂金是否能退的條例。講價的時候可以用A店的價格跟B店講,確實有用,甚至還可以再用B店的價回過頭來跟A店講。當然緊俏的車這一套沒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