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玉米油、花生油、茶仔油、肥猪肉油,四种里哪种对人体最有益?

啟仁6


肥猪肉油对人体最有益。道理如下:

⒈植物油与动物油的核心区别,在于植物油是不饱和脂肪,动物油是饱和脂肪。五十年来人们得到的诱导是:动物脂肪是导致高血脂和冠心病的主要物质,不要吃猪油,吃植物油吧。这个世纪谎言已被破解,权威的科研结果明确指出,饱和脂肪与冠心病没有关联。


⒉另一个诟病是说猪油增加胆固醇,还搞个好坏胆固醇的区分。真实的的事实是,猪油就是好胆固醇。胆固醇是人体细胞的重要组成物质,人体需要大量的胆固醇,大脑就占人体胆固醇的25%,胆固醇偏少,是老年痴呆症的主要原因。所以早几年发达国家就放开了吃胆固醇食物的禁忌。

⒊五十年的宣传回避了一个重要事实,就是人体对植物油和动物油的吸收利用。大家都有过体会,吃了猪油会很快有大便,这是猪油的滑肠作用。再个吃猪油腰不酸腿不软,吃植物油正相反,老没劲。说明人体对动物脂肪吸收利用高,植物油就呵呵了。说的再好,对人体没多大用,吃它干嘛呢?
关于猪油的世纪之争,科学界早有定论,只是被利益集团错误诱导半个世纪。同时说明老祖宗们吃了几千年的猪油的道理所在。普济前面有几篇文章说到这些,本文不多述。各位有兴趣可网上搜到大量的此类学术证据文章,足以证明吃猪油的好处,可以多吃。尤其是老年人,多吃点大油红烧肉,既饱了口福,又是避免老年痴呆症的不二法门。


普济


都差不多。主要看具体情况。我们建议是长期轮换着吃效果最好。

各种油,它们的99%左右的成分都是脂肪。1%是别的成分,对于这个1%,我们暂时忽略不计。只看区别它们的最主要的那个99%。

脂肪主要分为几个:不饱和脂肪酸,饱和脂肪。不饱和脂肪分为单不饱和脂肪和多不饱和脂肪。

饱和脂肪:饱和脂肪酸是含饱和键的脂肪酸。膳食中饱和脂肪酸多存在于动物脂肪及乳脂中,这些食物也富含胆固醇。饱和脂肪酸摄入量过高是导致血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的主要原因,继发引起动脉管腔狭窄,形成动脉粥样硬化,增加患冠心病的风险。故进食较多的饱和脂肪酸也必然进食较多的胆固醇。实验研究发现,进食大量饱和脂肪酸后肝脏的 3-羟基-3- 甲基戊二酰辅酶 A( HMG-CoA )还原酶的活性增高,使胆固醇合成增加。

单不饱和脂肪:适当增加单不饱和脂肪酸摄入对高血压人群降低血脂水平,控制血压是很有效的。单不饱和脂肪酸(油酸)降低血清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效果与亚油酸等多烯酸相当。对患高胆固醇血症的男性,若让饮食中脂肪的热量占总热量的40%左右,并降低其中饱和脂肪酸的摄入量,代之以单不饱和脂肪或多不饱和脂肪酸型脂肪,可有效降低血浆中血清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含量。

多不饱和脂肪:多不饱和脂肪酸作为一种独特的生物活性物质,对人体有重要的生理功能,ω-3和ω-6多不饱和脂肪酸都是合成类二十烷酸化合物的前体,它们在体内的平衡对于稳定细胞膜功能、调控基因表达、维持细胞因子和脂蛋白平衡、抗心血管病、促进生长发育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上面提到的4种油,猪油主要是含有大量的饱和脂肪。上面提到了饱和脂肪对于正常机体是有一定的损害的。所以我们不建议过多摄入猪油。

另外的三种油,多不饱和脂肪和单不饱和脂肪的比例不尽相同。但是都不是最佳比例。所以我们建议要混着用或者间断调换着用。

所以,都有好处,都有坏处。建议间断调换者用,不要迷信某一种油。



不管是中餐还是西餐、日餐、东南亚餐,烹调油必不可少,在柴米油盐酱醋茶中地位显著。通过几十年的健康教育,国人对饮食营养的认知程度明显提高,但是通过选择和使用烹调油还是看出很多人仍然有很大的问题,那到底什么油对身体好呢?


油主要提供给我们脂肪酸,也会有少量的其他营养素,但都不会作为哪些营养素的主要来源,因为毕竟我们每天的食用油只是推荐半两重而已。

1️⃣油里面的脂肪酸

玉米油、花生油和茶籽油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而肥猪油中饱和脂肪酸大约占45%,还含有较多的胆固醇,过多食用容易诱发心血管疾病,所以在肉类食物丰富的今天,我们大力推荐食用植物油。

2️⃣中国人的烹调方式

中国人的烹调方式中高温烹调随处可见,那选择油脂就要充分考虑到食用油的耐热温度,也就是烟点。在这些油脂中花生油的烟点是225℃、玉米油的烟点230℃、茶籽油的烟点是252℃,所以首选的是单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最高的茶籽油。单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的茶籽油相对而言加热不容易氧化。

3️⃣各种油的亮点

玉米油和花生油都是Ω-多不饱和脂肪酸丰富的油脂,花生油和玉米油中维生素E含量都很高,但也与精炼程度相关;玉米油中植物甾醇含量高,对心血管疾病的预防和控制有一定的帮助,只是如果靠用油来摄取这些甾醇的话还不如直接吃玉米、花生、豆类和蔬菜,因为你每天用不了多少油;油脂用多了反而容易得心血管疾病,因为脂肪热量太高,所以非常纠结。

4️⃣什么情况下选择猪油

猪油并不是不可以用,如果基本不吃肉,那用点猪油又有什么不可以的?最起码猪油加热不容易产生很多的氧化产物;如果你经常吃红烧肉、排骨、涮肥牛肥羊,还吃红烧肘子,奶油西点等饱和脂肪酸的摄入量已经不少了,所以猪油、牛油等动物油还是免了吧!

5️⃣小结

综上所述,如果在家基本不吃高温煎炸类食物,那么茶籽油是首选的;如果只是做点清炒、蒸煮、焖炖等菜肴,那么用些玉米油和花生油就没问题。

在花生油和玉米油中我选择花生油,不是因为我是山东人,而因为花生油多是传统方法低温压榨的,而大豆油和玉米油是浸出法榨取的,我还是喜欢风味浓郁一点的油。


欢迎大家点击【关注】我的悟空问答,您有营养或饮食的问题可以随时提问!

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在此感谢图片作者!

  • 中国营养学会全国首批注册营养师

    中国首届孕期膳食营养与月子餐大赛一等奖和特等奖获得者

    “9.3”抗战胜利70周年大阅兵老兵方队专职营养师


营养师于仁文


我们先来看看四种油,各自的特点是什么:

1、玉米油

玉米油最大的特色是含有丰富的维生素E,不仅能养护我们的皮肤,还能溶解血液中的胆固醇,对动脉硬化等心血管疾病有一定的防治作用。

2、花生油

花生油中富含油酸、卵磷脂、天然多酚类物质及多种维生素,能够降低人体胆固醇的含量,预防心脑血管疾病。

3、猪油

猪油中所含的胆固醇是人体制造类固醇激素、性激素等的原材料,并且猪油中的α-脂蛋白还对长寿有益。不过,猪油不能吃太多,因为饱和脂肪酸含量较高,有引发肥胖、脂肪肝等症的风险。

4、茶籽油

茶油一度被誉为“东方橄榄油”,因为其所含的不饱和脂肪酸和橄榄油类似。同样能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

其实,长期单一吃一种油都是不利于健康的,建议2—3种油换着吃。


营养师邱天


我们可以首先排除对人体最无益的,那就是猪油,下面我们从脂肪酸的角度来看看其他三种油怎么样:

(1)玉米油

玉米油中在脂肪酸比例上和大豆油比较相似,都是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其中亚油酸很丰富。

(2)花生油

花生油和芝麻油一样,属于脂肪酸比例比较均衡的油脂,不过,也不能说它就是完美的。对于长期吃花生油的人来说,还应注意补充亚麻籽油、紫苏油等亚麻酸含量比较高的油。

(3)油茶籽油

油茶籽油的脂肪酸比例和橄榄油比较接近,都是单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比较高,其中主要是油酸。

对食用油来说,饱和脂肪酸比例过高有升高血脂的风险,多不饱和脂肪酸比例过高有增加氧化损伤的风险,而单不饱和脂肪酸最为安全。

其实,不同食用油的脂肪酸构成不同,各具营养特点。没有哪一种油就一定是最好的,根据实际需要选择适合自己的就行。


作者:刘萍萍,华大基因营养师,营养科普作者,私人营养顾问;中国营养学会会员;今日头条悟空问答签约作者;自媒体名称:刘萍萍生活营养;分享生活中有趣靠谱的营养知识。


刘萍萍生活营养


关于这个问题,你会发现有各种各样的说法,不过我认为任何一种食物,都应该从两方面来看待,一方面是食物本身的营养,一方面当它加入我们的饮食体系之后是否合适。

第一种好理解,不过如果单纯看食物本身,很多时候无法进行评价。例如玉米油的亚油酸含量最高,花生油的单不饱和脂肪酸和多不饱和脂肪酸以及饱和脂肪酸的比例在这四种油里最高,而油茶籽油富含单不饱和脂肪酸,猪油的相对稳定性又非常好。感觉分伯仲。


所以更多时候,我们需要看待一种食物是否适合于我们,以及是否适合于我们的饮食,这点可能更加重要。

中国人一般的饮食中有关油脂有哪些特点呢?分别是:

1.因为爱吃猪牛羊肉,所以饱和脂肪酸摄入过多

2.因为爱用植物油烹饪,所以多不饱和脂肪酸也过多

3.多不饱和脂肪酸中,缺乏α-亚麻酸,亚油酸含量过多

那么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该怎么办呢?

因为单不饱和脂肪酸既没有饱和脂肪酸的危害性,也比多不饱和脂肪酸稳定,所以增加它的摄入来替代其他脂肪酸是一种不错的选择,这其实也是地中海膳食的主要原理之一,因为橄榄油中富含单不饱和脂肪酸。

其次,我们需要减少亚油酸的摄入,增加α-亚麻酸的摄入。但α-亚麻酸在常见油脂里太少了,除了像亚麻籽油和紫苏油含量较多,但我们可以通过蔬菜、鱼类等食物进行补充。

总结下来,是不是就是:

1.少吃畜类、增加鱼类摄入

2.多吃蔬菜

3.适当用高单不饱和脂肪酸的油脂替代其他油脂

这些建议是不是就符合了地中海膳食或者其他健康饮食的推荐呢?

那么从油脂的角度来说,因为油茶籽油最富含单不饱和脂肪酸,所以我可以说对于一般中国人,这种油脂可能是最适合的选择。


我们是倡导循证营养学的科学团体,期待您的关注

图片来自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


茄子营养师


不饱和脂肪酸的平衡

不同植物来源的的食用油,除了能调和食物风味以外,最重要的就是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了。omega3/6/9是人体必需的不饱和脂肪酸,要从食物中获取,植物油则是重要的来源。但是也有个问题,就是omega-6如果摄入过多,反而对心脑血管不利,omega-3/9没问题。

油品稳定性

花生油,玉米油等含有omega-6较多,而菜籽油等含omega-9多。一般含omega-9较多的食用油,比含omega-3/6的食用油稳定。所以,含omega-3/6的食用油不适宜高温烹饪,最好凉拌。

花生油

特点:多不饱和脂肪酸较高,亚油酸含量丰富。但精炼后omega-3有损失,维生素E、K等也损失很大。花生油容易被黄曲霉素污染,较适合于炒炖煮,要避免反复高温。

玉米油(玉米胚芽油)

特点:含有80%的不饱和脂肪酸,主要是omega-6和部分omega-9,尼克酸含量丰富。但饱和脂肪酸含量高于其他食用油。

茶籽油

特点:以油酸和亚油酸等不饱和脂肪酸为主,易吸收,含丰富的维生素和矿物质,并具有抗氧化的作用,相对比较耐高温。茶籽油不太常见,价格高,性价比不高。

菜籽油

特点:单不饱和脂肪酸omega-9含量很高,营养价值毫不逊色于橄榄油。耐热性和易氧化性方面也表现很好。但菜籽油以次充好的很多,选购时应注意。

菜籽油我重点推荐,尤其是在预防心脑血管疾病方面。此外,调和油不错,具有良好的风味和稳定性,最适合炒菜,蒸、煮和炒都可以。

【不药不药】简介

此博士哥哥药学出身,却也立志做一名优秀的营养师,人帅不帅不知道,但内容一定很帅!


不药博士


而且人体和饮食的关系是很复杂的,并不存在什么食物一直是“最有益”、什么是食物“最健康”的。现代人的饮食结构中油盐糖超标,最后导致的各种慢性病也不是什么罕见的事情了,所以不要指望靠吃什么食物、吃什么油就百病不生了,不可能的。

为了避免变成一篇化学文章,所以有的地方我就在括号里用上一些简单粗暴的直白描述,方便耐心不好的人理解。所谓的好坏是相对现代人的饮食结构来说的,跟千百年来、祖祖辈辈的营养需求标准是不一样的。

【玉米油】

玉米油有很多优点,比如说含有多种维生素,本身不含胆固醇,玉米油的植物甾醇含量算是相对比较高的,这种物质对于人们血液中的胆固醇有一定的溶解作用,所以算是血管病有一点保健作用。

缺点就是玉米油大多数脂肪酸都是多不饱和脂肪酸(不好不坏的脂肪酸),而多不饱和脂肪酸比较不稳定,在高温烹饪状态下会发生脂质氧化,可以说目前绝大多数人类的慢性病都与脂质氧化有着或多或少的关系。

【花生油】

情况与玉米油有一点点类似,但是比较好的是花生油的脂肪酸中有40%左右的单不饱和脂肪酸(公认比较好的脂肪酸)。

缺点是花生容易感染霉菌而分泌黄曲霉毒素B1,这种毒素是自然界中最强烈的天然致癌物之一,所以买花生油一定要口碑好、可靠的品牌。

【茶籽油】

茶籽油是被认为可以媲美高价橄榄油的植物油,同样富含各种维生素,并且其中不饱和脂肪酸高达90%以上,比玉米有好的是其中单不饱和脂肪酸(比较好的脂肪酸)有80%左右,而多不饱和脂肪酸(不好不坏的脂肪酸)有10%左右。

缺点也很明显,第一个就是比较贵,第二就是同样的不饱和脂肪酸过高温度容易氧化的问题,一旦脂质氧化了,就没什么好的了。

【猪油】

猪油是我国人民千百年来都在吃的,很多人祖祖辈辈都是吃猪油的。但我想请一些猪油的坚实拥趸们先思考几个问题啊。

第一个、现代人的饮食结构跟千百年来的人们还一样吗?

第二个、你回想一下你现在日常饮食跟你的祖祖辈辈区别大吗?

第三个、都不要说祖祖辈辈了,思考下就跟二十年前比,能发现老百姓的饮食差别有巨大吗?

我丝毫不否认猪油是过去人们最喜欢的油脂,而且很香很好吃。在物资匮乏的过去,很多人只有过年过节才杀个猪、宰个鸡,那时候说猪油是宝贵的营养品也不为过。但是最近这些年随着祖国经济的腾飞,人们的生活质量有了多么大的提高是显而易见的。各种营养过剩、油盐超标造成的慢性病已经快成为首要影响人们健康的问题了,这样的饮食环境下猪油这样富含饱和脂肪酸(对于很少吃到肉的人是好东西)、并且富含胆固醇的油脂还是像物资匮乏时候那么最健康有益吗?

有些人的观点是现在人们少吃猪油了,都吃植物油,各种疾病都来了,所以证明猪油才好。这简直太片面了好吗,人的饮食不是只吃油啊。现在人的盐摄入量是以前好几倍,糖就更不必说了,在古代只有大户人家的小孩才时常有糖果吃,只有自古富庶的地方口味才偏甜。为什么现在三高之类的慢性病在古代被称为“富贵病”,就是因为只有富贵人家才能经常大鱼大肉啊。都说吹捧植物油好是如何如何营销,我觉得有道理,但是如此不顾现实的片面吹捧猪油不是一样吗?

饮食与健康的关系是很复杂的,并不存在什么食物吃了就肯定好,什么油脂吃了就最有益这一说。

希望有人能耐心看完,自己稍微思考一下吧,觉得还算公允、有道理的可以帮忙点个关注和赞。


哑巴美食家


超市里面的油品专柜,实在是琳琅满目,大众化一些的有玉米油花生油菜籽油,高端一些的橄榄油紫苏油亚麻籽油,到底怎么选怎么吃?

没有哪一种油是完美的,比如我们老祖宗吃了几千年的猪油,味道香醇不容易高温氧化,胆固醇也是人体需要的养料之一,但是猪油饱和脂肪酸含量较高,吃得太多有引发肥胖、脂肪肝等症的风险。

而玉米油里面含有丰富的维生素E,可以帮助清除自由基,抗氧化,降低血液中的胆固醇含量,对我们的心脑血管有一定的保健作用。花生油里面富含卵磷脂、还有天然多酚类物质及多种维生素,也可以降低人体胆固醇的含量。

茶籽油和菜籽油,前者价格比较高,吃的人比较少。菜籽油味道纯正,所含的不饱和脂肪酸和橄榄油类似。同样可以保护心脑血管。橄榄油紫苏油亚麻籽油,是近几年兴起的高端健康油,比较适合凉拌,里面的营养成分更不易破坏。

这些油各有优缺点,只要不造假,不以次充好质量是合格的,那么大家都可以放心吃。只是肥胖的人要少吃猪油,平时也可以几种油结合吃,比如我家包饺子的时候放菜籽油,香。凉拌菜的时候放亚麻籽油,清新爽口。炒菜的时候用花生油和猪油,喜欢怎么吃,就怎么吃!


妇产科女司机飒姐


没有哪一种油是对身体最有益的,每种油都用自己的优势和缺点,食用油应该多样化合理搭配。先简单分析您说的四种油的营养特点:

  1. 猪油,猪油富含饱和脂肪酸和胆固醇,两者都是对身体有害的,饱和脂肪酸会促进肝脏合成胆固醇,同时还会促进肠道中胆固醇的吸收,升高血胆固醇水平,从而增加动脉粥样硬化和心血管疾病风险。且猪油本身就富含胆固醇,也会直接影响健康。猪油唯一的优势是熔点比较高,比较稳定,遇到高温也不容易氧化产生过多的有害物质。因此,猪油是对健康有害的,应该尽量少吃,如果非要吃,偶尔高温烹调(比如油炸)的时候可以用猪油。
  2. 玉米油,玉米油的脂肪酸比例和常见的大豆油类似,特点都是富含亚油酸,亚油酸属于身体的必需脂肪酸,是身体不能合成,但又必不可少,必须由食物供给的脂肪酸,因此适当吃些玉米油、大豆油、葵花籽油等富含亚油酸的烹调油是不错的。但因为常见的烹调油里多数都含有不少的亚油酸,因此正常用油亚油酸就很容易满足身体需要,一般不会缺乏,重要性也就被淡化了。但要提醒的是,因为玉米油和大豆油都富含多不饱和脂肪酸,性质不稳定,很容易被氧化(氧化就会产生有害物质),不适合高温烹调(如爆炒和油炸),更适合蒸煮炖和凉拌。
  3. 花生油,花生油富含亚油酸,油酸(单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也比较高,花生油油酸含量占总脂肪量的41%,大约有橄榄油油酸含量的一半,是一种比较健康的油。橄榄油的保健作用主要也是得益于其油酸含量高,目前研究看,摄入充足的油酸对调节血脂,降低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风险是有帮助的。
  4. 茶籽油,茶籽油和橄榄油的营养价值类似,都是油酸含量高,茶籽油和橄榄油的油酸含量均在80%左右,油酸在日常食用油中整体含量较少,想获得更多油酸带来的健康益处,日常用油应该适当搭配一些茶籽油或者橄榄油。
总结一下,就像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建议的一样,应该经常更换烹调油的种类(也可以小油壶把几种油混合),合理搭配,食用多种植物油,少用动物油(包括猪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