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手腳特愛出汗怎麼調理?

緋色灬琉璃


健康科普,來看看【百科名醫】吧!

夏天天氣悶熱,很多女孩兒喜歡穿涼鞋。但是有一個問題卻很困擾,那就是腳出汗。許多人手腳特別愛出汗,一到夏天就像被水泡了一樣,穿個光底的涼鞋還打滑。腳汗特別多到底是因為啥?是脾虛嗎?

手腳愛出汗確實可能與脾胃有關。脾虛的人體內溼氣比較重,溼氣又愛往下走,所以四肢及腳部愛出汗。一般白天出汗多與脾虛有關,晚上愛出汗與陰虛有關。西醫學認為腳汗多不算一種病,據測試,人的腳掌的汗量要比其他部位出的汗量多好幾倍。

腳出汗雖然不是疾病,但是容易讓人患腳氣。足部汗多、空氣流通性差、局部潮溼溫暖,有利於絲狀真菌的生長。而人的足底和趾間沒有皮脂腺,從而缺乏抑制皮膚絲狀真菌的脂肪酸,生理防禦機能較差,容易患上腳氣。

腳氣會導致腳趾間起水皰、脫皮或皮膚髮白溼軟,也可出現糜爛或皮膚增厚、粗糙、開裂,並可蔓延至足蹠及邊緣。患者感覺足部劇癢,不僅影響足部外觀,不能露腳,還會影響心情。

腳部愛出汗應該怎麼辦呢?

1.穿襪子

出汗嚴重的人,外出時應穿上薄薄的襪子,可以及時吸收汗液,避免汗液中細菌的滋生。鞋子最好透氣、吸汗,鞋底的材質宜選用涼爽的。每天勤換勤洗襪子。

2.熱水泡腳

泡腳不僅冬天要做,夏天也要泡腳。水溫在50~60℃為宜,每次15分鐘。熱水可以很好的清潔足部,防止細菌滋生,保持足部乾淨衛生。

3.酒精擦拭

晚上可以選用酒精溶液擦拭腳掌,也可用0.5%的醋酸鋁溶液或10~23%的氧化鋁溶液擦腳。

4.按摩健脾

想要出汗少,還得從根本原因出發解決問題。我們可以通過按摩健脾的方式減少體內的溼氣。可以按揉中脘、天樞、神闕、命門等穴位。按揉中脘穴時,取取坐位或仰臥位,用右手掌按於中腕穴上,逐漸施力,當穴位有酸脹感時,左右旋轉按揉10分鐘。中脘穴為腑之合穴,按揉此穴可以調理中焦,和胃降逆。

抻捏天樞穴,取坐位或仰臥位,雙手拇、食二指抻捏天樞穴,一抻一捏,交替進行,適當掌握力量,至天樞穴熱脹為止,大約10分鐘左右。天樞穴有和胃理中、通腑調氣之功能。


好了,腳汗多知道是怎麼回事兒了吧?有多少腳汗多到走路打滑的人,下邊報個到!


百科名醫


手腳出汗是常見的,也是正常的生理反應。但如果手腳出汗過多,則是一種原因不明的功能性局部異常多汗。手腳多汗又稱“手腳多汗症”或者“手足多汗症”。

汗腺的分泌是交感神經控制的,而手汗症即是不明原因的交感神經過度緊張,例如緊張、興奮、壓力或夏天高溫造成手掌排汗異常增加所致,還可由於交感神經損傷或異常的反應,乙酸膽鹼分泌增多,導致小汗腺分泌過多的汗液。而中醫認為,手腳多汗是脾胃功能失調引起的。

要根治手腳汗,先要找清病因,先判斷是否為病理性多汗。病理性多汗是由某些疾病引起的,如患結核病、佝僂病、部分甲狀腺功能亢進、糖尿病及精神障礙等系統性疾病患者會發生繼發性手汗症。不過,病理性多汗除了出汗多之外,還會伴有其他症狀。

手腳多汗,醫學上也稱做為“侷限性多汗症”,多發生在情緒波動幅度較大的青壯年身上。“侷限性出汗症”的治療,一般採用維生素B1、谷維素、安定片等。如果汗出很多,可適當服一些阿托品或普魯本辛等抗乙酰膽鹼藥。但是,安定和抗乙酰膽鹼藥有一定副作用,不宜長期服用,故臨床上多配合中醫治療。目前根治手腳汗最為有效的方法,主要是中藥調理以及手術治療,目前的手術方法已經改用胸腔鏡下胸交感神經切除治療,儘管見效快但患者術後往往出現代償性多汗後遺症,所以在一般優先考慮中藥調理更為妥帖。


家庭醫生名醫在線


很多人容易出現手腳出汗多,甚至嚴重的有如汗珠往下滴,在中醫認為,大多屬於心脾的功能失調有關係。

心脾的功能失調,也分虛實兩種,比如心火亢盛,熱迫津液外洩,就會從四肢末端排出汗液,經常會伴有口乾舌燥、心煩氣躁、失眠多夢、容易緊張、焦慮等症狀,治療以天王補心丸之類的方藥。

如果長期飲食肥膩,辛辣刺激,飲酒過度,也容易造成胃腸溼熱,脾胃有運化水溼的功能,如果體內溼熱阻滯,津液不循其道,也容易從四肢末端排洩,形成手腳心出汗多的現象,多會伴有口乾口苦、口臭、排便不暢、舌苔黃厚膩等現象,中醫治療的方藥有比如三仁湯等。

脾胃虧虛,有脾陽虧虛或脾氣虧虛等情況,陽氣不足,不能攝汗,也容易造成手腳心出汗嚴重,多會伴有疲倦乏力、抵抗力下降、四肢乏力、食慾不振,容易腹脹腹痛、大便稀溏等現象,治療以健脾攝汗為主,比如附子理中丸、黃芪建中丸、健脾丸等。

心脾兩虛,心神不寧,也容易發生緊張焦慮,容易導致出汗多的現象,可以用歸脾丸,有補益心脾、補養氣血、寧心安神的作用。

平常注意調節情緒,不要過勞過累,養好心脾,注意三餐有規律,定時定量,配合以上各種類型的辨證用藥,自然能夠安康。

點我頭像,可以關注我,有更多中醫養生文章,有疑問可以留言。


中醫養生鄭芝環


這種問題很多,比較突出的就是氣虛自汗,陰虛盜汗,五心煩熱,還有心脾兩虛,大部分以陰虛和心脾兩虛為主,,首先要控制心理因素,複雜的心理狀態是多汗的原因,要改善這種問題,飲食以清淡多汁的食物為主,必要時服用六味地黃丸 ,歸脾丸來調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