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16 天津博物館的乾隆款琺琅彩芍藥雉雞圖玉壺春瓶 天下第一絕品

天津博物館的乾隆款琺琅彩芍藥雉雞圖玉壺春瓶 天下第一絕品

天津博物館的瓷器收藏,幾乎貫穿了整個中國瓷器發展史。從三國兩晉時的青瓷到宋代制瓷業蓬勃發展時期的五大名窯瓷器,從元代景德鎮的青花、青白瓷到明清制瓷業高峰時期所產生的各種瓷器類別均有收藏,其中更不乏眾多可稱典範的代表性器物。下面就讓我們一同欣賞一下天津博物館瓷器收藏中精品中的精品—清 乾隆款琺琅彩芍藥雉雞圖玉壺春瓶。

天津博物館的乾隆款琺琅彩芍藥雉雞圖玉壺春瓶 天下第一絕品

乾隆款琺琅彩芍藥雉雞圖玉壺春瓶,高16.3釐米 口徑4釐米 底徑5釐米,胎質細膩潔白,胎體輕薄,釉面瑩潤如玉,上用琺琅彩繪畫。

頸部用藍料彩繪上下兩組蕉葉紋,腹部採用工筆花鳥技法,琺琅彩繪芙蓉雉雞。兩隻雌雄雉雞棲身於山石上,彼此相偎,作態親暱,周圍襯以芙蓉花及秋季花草。空白處墨彩題詩:“青扶承露蕊,紅妥出闌枝。”引首朱文“春和”印,句尾白文“翠鋪”、朱文“霞映”二方印。瓶底赭彩四字方款“乾隆年制”四字方框款,造型高雅,紋飾精美,是詩、書、畫、印合璧的彩瓷藝術珍品。

天津博物館的乾隆款琺琅彩芍藥雉雞圖玉壺春瓶 天下第一絕品

此瓶構圖十分精美,芙蓉雉雞寓意金雞富貴,有吉祥的含義。畫工精細入微,繪畫圖案取自清代著名宮廷畫家蔣廷錫的手稿。

琺琅彩瓷,始燒於康熙晚期,盛於雍正、乾隆之時,多由宮廷如意館畫師所繪,秀美之極,也稱“古月軒”瓷,是皇室用器。乾隆皇帝也曾說過:“庶民弗得一窺也”,並不準賞賜王公大臣,因而極為稀少,珍貴異常。

琺琅是一種較軟的玻璃料,若在裡面加上不同的金屬氫化物作為呈色劑,並用油調和,便成為琺琅彩。用琺琅彩在燒好的白瓷上繪畫,再入爐二次烘燒,即成為美妙的琺琅彩瓷。這種技術源於15世紀的法國,清初傳入我國。琺琅彩含大量的硼和砷,燒成後具有強烈的金屬質感,色彩種類繁多,表現力極強,深受人們的喜愛。

清代琺琅彩瓷器製作考究,由景德鎮御窯廠按宮中御樣燒製素胎,運到北京由宮中養心殿造辦處的宮廷畫家繪製琺琅彩,在宮中的小窯經低溫二次燒成。琺琅彩瓷極費工時,成本極高,產量不多,多為小件器,全部由皇家壟斷,民間沒有留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