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3 僅靠有機農業能夠養活百億人口嗎?

僅靠有機農業能夠養活百億人口嗎?

2018年元旦,全世界人口總數達74億4444萬3881人,比2017年元旦增加7852萬1283人,成長1.07%;中國的總人口仍居第一,印度次之,美國第三。面對如此龐大而日益增長的人口基數,同時大喊有機農業,需要考慮一個實際問題,有機農業能否養活數一百億人嗎?

1971年,當時的美國農業部長曾經冷嘲熱諷道:"在我們國家發展有機農業之前,有人必須決定我們要餓死哪5000萬的美國人。"

從那時起,批評家們一直認為有機農業效率低下,需要更多的土地來生產與傳統農業相同數量的食物。

支持者反駁說,隨著研究的進展,這種差距可以縮小,有機農業可以產生傳統農業無法產生的環境、健康和社會經濟效益。

預計到2050年,世界人口將達到100億。為這麼多人提供食物,同時避免大面積砍伐森林和對環境造成更廣泛的破壞,將是人類面臨的最大挑戰之一。

面對挑戰,爭論必須無處不在。面對龐大的人口基數,不增產的有機農業被認為是不好的。

在化肥問世之前,無論水利多麼好,品種改良,方法好,木桶效應決定了農業不會有高產,有機農業也不例外。

在只使用有機肥的前提下,農田作為一個相對獨立的生態系統,其物質的投入和產出應該平衡,否則系統就會退化、崩潰,表現為土壤退化硬化、土壤肥力下降、減少甚至沒有收穫。

因來有機肥來源有限、產量有限、肥效有限、或作用有限(只能用於改良特定土壤,不能補充氮等),對農業生產沒有根本性的影響。

從價格上打破養活人類的可能,有機食品經常個小、味道濃郁,給人感覺風味更好,這並沒有問題,問題在於:比如要攝取一個普通大番茄同樣的維生素C,如果你吃有機的、味道濃郁的番茄,可能要吃1.5個或者2個,然後每個番茄的價格可能是普通大番茄的1.5-2倍。

有機耕作的生態保護也發生了逆轉:減少農藥的使用會增加該區域某些昆蟲或鳥類的發生頻率(保持生態多樣性),但即使在使用農藥最多的地區,大多數地區的昆蟲發生率也只是短暫下降。

有機農業的有效可持續性也被傳統農業所取代:農業技術的不斷髮展證明,傳統農業甚至比有機農業更具可持續性。例如,如果要實現相同的產量,常規農業可能只需要50-70%的有機農業用地。

全國約有2.7億農民工外出進城打工,不再從事農業,大量的人力成本,你知道意味著什麼嗎?

有機農業支持者這樣說:

雖然有機耕作的產量平均比傳統耕作低10 - 20 %,但它更有利可圖,更有利於環境。從歷史上看,傳統農業的重點是增加生產,而犧牲了經濟效率、環境友好性和社會公正可持續性指標。

有機農業往往具有較低的環境成本和較大的效益。生物多樣性的喪失、環境退化和對生態系統功能的嚴重影響;包括對野生動物生境的自然支持、作物授粉、土壤健康和其他好處——不僅與傳統農業系統有關,而且往往遠遠超出其領域的界限,例如肥料流入河流。

有機農場比傳統農場土壤質量好,水土流失少。有機農業通常造成較少的土壤和水汙染,減少溫室氣體排放,並且更節能。有機農業還與植物、動物、昆蟲和微生物的更大生物多樣性和遺傳多樣性有關。

雖然產量低,但有機耕作對農民更有利,因為消費者願意支付更多的費用。這些較高的價格主要是為了保護農民的土地質量。

在人口增長、氣候變化和環境退化日益加劇的時代,我們需要農業系統和更平衡的可持續利益組合。

既然是討論解決糧食問題,那麼首先考慮的還是生產。一般來說,有機農業的產量低於傳統農業,當然,在良好的栽培措施和合理的品種配置下,有機農業很可能實現與傳統農業可比的產量,但在當前形勢下,有機農業要養活數十億人還需要不斷努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