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6 80、90年代,初中生为什么愿意考中师中专?

今天,在网上看到一位网友的提问:

前几天和爸爸聊天,他说他1985年初中毕业考上中专,学的是会计专业,说当年的中师中专不比现在的重点高中好考。我没经历过那个年代,不大清楚,那个年代考中专真的不容易吗?我以为只有考师专才不容易,还是每个地方难度都不一样呢。老爸70年生。

80、90年代,初中生为什么愿意考中师中专?

对于这一个问题,笔者作为一个70后的中师生,深有感触:

1990年,我从一所乡村初中毕业,全乡只有一个初中学校,有四个毕业班,每一个班有40多人,总共有200人。那一年,全乡一共考上三个中师,一个中专。按比例也就是2%。而现在的高校招生的 比率是多少?

有资料说,在1986–1999年期间,全国中师中专院校每年招生大概控制在30–40万之间,而当时的初中生有1000多万,录取率自然低的可怜。据最近几年国家招生985高校学生的比例大概在2%,招收211高校学生比例大概在5%。

80、90年代,初中生为什么愿意考中师中专?

当年,为什么初中生为什么 愿意读中师中专学校?

上世纪的80、90年代,中国正处在改革开放的初期,市场经济没有确立,人们的生活还不富裕。能考上的中师中专的学生,通过三四年的学习,在顺利毕业后由国家统一安排工作并转为城镇户口,成为国家干部,吃商品粮,不再农民,诱惑力非常大。考上中师中专是端公家饭碗的最经济途径,这正是中师中专竞争激烈的社会原因。

当年 ,我读初中时,有许多同学在初三年级上了三四年,就是为了考上一个中师或者中专。

有一位朋友说,我1981年初中毕业,参考了中专考试,没考上。上了高中到1984年考上了大学。我们这一届学生是我们乡最牛的一届,当年我校近百人只考上了四个中专。大部分同学考上了高中没上,又回去补习考中专,这种现象在当时很普遍。因为虽恢复高考几年了,但几年来全公社考上大学的可谓凤毛麟角。与其上三年高中考不上大学,不如初中多补习几年考个中专,这是当时人们的普遍心理。

80、90年代,初中生为什么愿意考中师中专?

这样说来,现在考一个北大清华不容易,考一个985还是不太难的。但是,在当年,想考一个中师中专,可是不容易的事。如果以难度比,即使比不上985高校,相比211高校还是不相上下的。

这一批80、90年代的中师、中专生,他们都是当年优秀的学生,他们没有参加高考,提早参加工作。因平台的原因,多数人也在依然工作在基层,但是,我们要承认他们的优秀,向他们致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