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19 那些見過市面的留學生應該是什麼樣子?

很多留學生都說自己在留學期間改變了很多,從一箇中國人變成了地球公民,從一個寶寶到一個女漢子,從一個小白變成了offer收割機…

留學前後,你覺得自己變化最大的是什麼?

那些見過市面的留學生應該是什麼樣子?

哈佛第一屆女校長德魯·福斯特曾在一次演講中分享了一個觀點,她說:“一個人生活的廣度決定了他的優秀程度。”而一個人生活的廣度往往取決於他見過的世面。她分享了自己的一個習慣:“每年要去一個陌生的地方。——這是我對自己的一個要求,也算是一個規劃。這個習慣似乎從小就有,一直持續到現在。直至今日,我每年都會和孩子們一起去一個陌生的地方。對我來說,用學習的方式來旅行已成為一種傳統,而它的意義在於自己的成長。”

旅行的意義就是能與陌生的人打交道、能接觸不同的文化、能欣賞不同的風景。外在吸收的東西多了,內在沉澱的東西就豐厚了,自身能包容的東西也就多起來,比如多元的文化、多元的價值觀、多元的信仰。

而留學呢?留學不是簡單的出國旅行!

A同學:來北美四年啦

我非常欣賞中國傳統文化中的“氣節”,也非常能夠理解中國的傳統價值觀(從倫理觀到儒家的世界觀人生觀等等)。出國以後,我的一些變化有:

1.拒絕價值觀和道德綁架(Don't judge)

我覺得沒有深切接觸過西方文化的人很難理解這點。因為在中國文化當中,每個人都是作為社會關係中的一員,深深地和別人聯繫起來的。每個人都被別人評判,每個人都評判別人。而在西方社會,人是社會功能的一員,一個人的工作和他的私生活是可以完全分開的。

西方人強調個人在集體中的獨立,中國人強調個人在集體中的聯繫。作為一個文化上的自由主義分子,我非常喜歡這種“不輕易評判”的態度。特別是在國外見過各種階層的人之後,更加明白各種人生的不同,人對於自己人生的難以把握,和人生、世界的複雜性。所以非常不喜歡道德和價值觀綁架,也對此有比一般中國人高得多的敏感度(Don't judge是有教養的體現)。

2.世界很寬廣,而且沒有你想的那麼難去走;人有很多種,不像你想象的那麼不同。

就像會兩種語言的人更加容易學習第三種語言一樣,接觸到不同文化的人更加容易接受更多的文化。

在國外呆久了以後,我覺得我是生活在世界上,而不是一個國家裡。同時更換環境的心理障礙也小得多了(不覺得是件非常厲害或者難的事)。

3. 辯證地看待問題

經常會對比中西兩種文化和觀點。開始珍惜兩邊各有的美好,覺得自己很幸運。

4. 珍惜中國的各種美好

開始覺得,自己是一箇中國人,收到傳統文化和價值觀的薰陶非常幸運。會覺得中國的傳統價值觀特別感人。會非常珍惜中國文化中人情味的這一點。覺得中國人有一種忍辱負重如平常、總是要活下去的、非常令人感動的生命精神。還有中國人對家庭和親情的重視,也是非常令人感動的。

5. 習慣尊重他人

這是西方人“獨立”的價值觀。因為不尊重他人的人在西方文化裡很令人討厭。尊重他人大致包括:

不抱怨,不影響他人,不麻煩他人,不強迫他人接受自己的觀點,不輕易評判別人,等等。

6. 尊重規則和理解規則的重要性

非常討厭破壞規則的人,認為這種人不僅僅是佔了小便宜,更是一顆巨臭的老鼠屎,是破窗效應,是可恥的,是令人厭惡的,是無道德的。雖然很多時候我也能夠理解他們的苦衷,但是還是為這種行為感到非常的遺憾。

7. 善良,是個好人,並且堅持做一個好人

事實上,我性格太善良,人太好是父母送我出國的最大理由。他們說,如果我呆在國內,要不就變“壞”了(他們會很難過),要不就會很難活下去(他們也難過)。所以,我就出國讀書了。然後,我知道了自己真的是一個挺好(至少不怎麼自私)的人。然後,也明白了當初父母所說的意思。

大概是因為我在國外留學的緣故,大家都挺喜歡好人的(不像在國內,根據互聯網的信息),我現在仍舊人很好,並堅持做一個好人,挺正能量的。

8. 深刻的瞭解到世界的複雜性

對於任何事情都非常清楚地意識到自己錯誤的可能性。永遠不把自己認為是“絕對正確”。(既是大學學術訓練的結果,也是經歷的結果)。

9. 工作是工作,生活是生活

工作和生活的平衡是很重要的。

出國留學,本來就是一件類似於但勝過旅行的事情,身處異國他鄉和各種國家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在一起學習和生活,不僅僅是在一個地方短暫停留那麼簡單,留學不僅是看,還有看過之後的深度思考和學習,古人云: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行萬里路不如閱人無數。而我們的一貫做法是“行萬里路前讀萬卷書,行萬里路中閱人無數,行萬里路後思索回顧。”這就是留學勝過一般旅行的地方。

留學的時候有太多的內容可以去熟悉和探索,絕對不僅僅侷限於學習他國的語言。語言只是一種工具,比它更重要的是學習陌生的文化與歷史,他國的人文與生活。當看到的世界大了,人就會變得更加寬容、更加坦蕩,接受彼此的不同,尊重相互的差異,才能真正瞭解世界。

見過世面不是簡單地在一些光鮮亮麗、稀世罕見的世界裡走馬觀花過後,作為自己的談資,見人就炫耀一番。見世面是既能融入一種新環境中充分體驗和感受,也能抽離出來獨立思考,然後遺世而獨立。用一句話概括就是“光而不耀,靜水流深”。

見過世面的留學黨到底是什麼樣子的呢?分享一位網友的總結:

能享受最好的,

也能承受最壞的。

陽光下像個孩子,

風雨裡像個大人。

知世故而不世故,

會講究也能講究。

未必同意對方的觀點,

但能夠理解對方的難處。

把失敗當尋常,

把成功當恩賜,

總能調整好自己,

總能重新擁抱生活。

吃得了紅酒西餐,

也吃得了路邊麻辣燙。

住得了五星級酒店,

也住得了帳篷睡袋。

得之淡然,失之泰然。

拿得起放得下,

絕不會死纏爛打。

遇到再難過的事情,

也會好好吃飯。

就算不開心,

也不再深夜發朋友圈。

看透了這個世界有多糟之後,

依然憧憬這個世界上的美好。

認清了生活的本質之後,

依然對生活充滿熱愛。

經歷過情感的傷痛之後,

依然相信愛情。

有高跟鞋也有跑鞋,

喝茶也喝酒。

有勇敢的朋友,

也有牛逼的對手。

特別兇狠,也特別溫柔。

對過往的一切情深義重,

但從不回頭。

眼中總有光芒,

活成想要的模樣。

對於生活、事業中的寵辱不驚,平淡如水,才是留學生活中最大饋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