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1 海量保障房和“福利房”開閘了,房價依然漲得漂亮

海量保障房和“福利房”開閘了,房價依然漲得漂亮

是的,海量保障房和“福利”房開閘了。

先是深圳宣佈“二次房改”,數字誘人:明確表示到2035年,新增建設籌集各類住房170萬套,其中,人才住房、安居型商品房和公共租賃房總量不少於100萬套。

其次,是北京人的大福利——限價商品房,終於在上週五迎來了首秀,四個項目取證。週六瀛海府開盤搖號,100多套房排了有近700個號。幫主一朋友搖號靠前,選到滿意戶型,興奮地彷佛中了彩票頭獎。

想想北京今年還有2~5萬套,未來5年共有25套的龐大限價商品房供應、25萬套的共有產權房供應。大傢伙忍不住熱切盼望:這麼多限價商品房和保障房,房價不跌,至少也不會漲了吧。

幫主只能說:醒醒,房價一直在漲,以後還會漲。

第一、 保障房和“福利房”的供應,遠遠不夠堵住市場的胃口。恰恰相反的是,保障房和“福利房”佔用了普通商品房的“份額”,沒有資格購買保障房和“福利房”的人群,將面臨更高的房價。

以深圳為例。深圳現在的常住人口是1250萬人,按照人口規劃,到2035年深圳還有500多萬的人口增量。按照每戶3人計算,500多萬的人口增量對應的正好是170萬套房的需求。看起來似乎天衣無縫,然而卻忽略了兩個關鍵因素。

一個就是深圳的存量房不足。目前深圳的存量房只有220萬套,遠遠無法滿足深圳現有人口的需求。

另一個就是這170萬套房結構是失衡的。其中商品房只有四成,這四成商品房勢必成為眾多購房者爭相追逐的對象。人才房安居房雖然數量很多,而且可以以五六折的價格買下,但是限制重重。“符合”人才住房的肯定是極少數人,“安居型”住房則需要搖號的。而且,即便符合人才安居住房的人由於教育醫療等因素則極有可能選擇商品房。

總結起來只有一句話:商品房價格我們不打算降了,能買就買,能搖就搖,買不起搖不到沒房住也不要怨天尤人,不是還有公租房嗎?這個人人有份,唯一的缺點就是要排隊,排個3年5年不稀罕,10年也不是沒可能。

第二、北京的例子充分證明,保障房和限價商品房大量供應,並不妨礙房價的上漲。

北京的共有產權房和限價商品房早在2016年底就提出,而且數據比深圳的更可觀:5年50萬套,各25萬套。深圳的18年也才100萬套,平均一年5.6萬套,才北京的一半。

而且更早之前,北京就提出自住房,也是5年25萬套,當然後來不提了,都改共有產權房了。

但是可以看到的是,自住房的提出和推進,並不妨礙北京房價在2016年的暴漲;共有產權房和限價商品房的50萬套,也不妨礙北京的房價在“史上(又)最嚴調控”下再漲——5月北京二手房成交量已經超過18萬套,一個熱得燙手的數字。

更不要提目前二三線城市因為限價政策出現的比二手房還便宜的“福利房”,現在愈演愈烈的搖號現象,已經讓這些城市的房價上漲預期和市場熱度超越了2016年和2017年。

第三、還有弊端。

長達15年的計劃,zf能不能貫徹到底還要兩說,即便任務完成,結果估計也是慘不忍睹。因為這裡面有太多可套利的空間。

比如租金只有市場租金30%左右的公租房,你確定租到這些住房的真的是所謂的貧困群體嗎?租金這麼低,明顯的有利可圖,誰敢拍著胸脯說這裡面不會出現以權謀私的現象?再比如地段好的保障性住房,估計沒錢沒權只能靠邊站。

幫主所看到的是,北京公租房基本不對外,或是面向北京土著,或是成為國企事業單位提供給員工的福利。自住房就更不必說,在北京,你若是沒有點權力背景,光有錢,是買不到自住房的。而今的共有產權房,如海淀和三環裡的幾個項目,大家也心知肚明,普通人、真的需要共有產權房的人是不會浪費那個時間和精力去申請的,肯定沒戲。

這次深圳的人才住房,基本也相當於北京之前的自住房,估計未來小區交付後,又是“寶馬奔馳滿小區”的盛況。

所以,切買且珍惜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