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突尼斯是個怎樣的國家?

Seven_樂樂


上個月我去了非洲旅行,本來的計劃是在摩洛哥玩的。但是在非洲玩的上癮了,想想突尼斯跟摩洛哥比較近,於是臨時改變計劃, 也去了一趟突尼斯。

下面,我就來談談突尼斯這個國家吧:

1/4 突尼斯的基本信息:

突尼斯是北非的一個國家。該國的正式名稱是突尼斯共和國。

西南部與阿爾及利亞接壤,東南接利比亞,北部與東部接地中海。

官方語言是阿拉伯語。

截至2017年1月1日,突尼斯人口估計為11,444,409人。

它的面積為163,610平方公里,是世界上第91個最大的國家。

突尼斯是突尼斯的首都和最大的城市。這座城市位於突尼斯湖和拉古萊特港後面的大型地中海海灣(突尼斯灣),沿著海岸平原和周圍的山丘延伸。其核心在於其古老的麥地那,一個世界文化遺產。

在地理上,突尼斯包含阿特拉斯山脈的東端和撒哈拉沙漠的北端。該國其他地區的大部分土地都是肥沃的土壤。

撒哈拉沙漠是世界上最大的熱沙漠,其中一小部分覆蓋突尼斯。

該國最高的山峰是海拔1544米的Jebel Ech Chambi。

2/4 突尼斯的自然資源和世界文化遺產:

突尼斯擁有1,148公里的海岸線。

突尼斯的一些海灘可以說是地中海最壯觀的海灘;北邊是清澈的海水,茂密的植被和野生的懸崖,而南部海岸線因其周圍的沙漠景觀而引人入勝。

突尼斯的自然保護區覆蓋全國約8%的領土。它由17個國家公園和其他類型的保護區組成。

Ichkeul國家公園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位於突尼斯北部。 Ichkeul國家公園的湖泊和溼地是數十萬遷徙鳥類的重要中途停留點,例如鴨子,鵝,鸛和粉紅色的火鳥。

突尼斯擁有8個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

El Jem的露天劇場是El Djem市的一個橢圓形露天劇場。圓形劇場始建於公元238年,現代突尼斯屬於羅馬非洲省份。它是世界上保存最完好的羅馬廢墟之一,在非洲是獨一無二的。作為羅馬帝國的圓形劇場,它是為觀眾活動而建的,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圓形露天劇場之一。估計容量為35,000,大軸和小軸的尺寸分別為148米和122米。自1979年以來,它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遺產。

突尼斯的麥地那是突尼斯首都突尼斯的古城區。麥地那包含約700個紀念碑,包括宮殿,清真寺,陵墓和噴泉。自1979年以來它一直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

布爾吉巴陵墓是蒙納斯提拉的一座巨大墳墓,其中包括2000年4月6日逝世的突尼斯獨立之父前總統哈比卜布爾吉巴的遺體。陵墓是在布爾吉巴還活著的時候建立的。它位於西迪埃爾梅澤爾公墓的西部,該公墓是城市的主要墓地,位於主要小巷的盡頭,該小巷長約200米長,寬約30米。

3/4 千年古國:

巴爾多國家博物館是位於首都突尼斯的博物館。它是地中海盆地最重要的博物館之一,也是埃及博物館之後非洲大陸的第二大博物館。它通過各種各樣的考古作品,追溯了幾千年來突尼斯的歷史。

石器時代的工具可以追溯到中石器時代(大約20萬年前),是該地區人類活動的最早證據。該地區發現了石器刀片,工具,其歷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萬到6,000年。

然後從公元前1100年左右,腓尼基人從現在的黎巴嫩定居並在該地區交易。

大約公元前480年腓尼基人創立了迦太基。這個城市慢慢變得強大起來。迦太基人最終在地中海建立了帝國。

迦太基是羅馬共和國的主要商業大國和軍事對手,於公元前146年被羅馬人擊敗。羅馬人將在未來八百年的大部分時間內佔領突尼斯。

法國從1881年開始殖民突尼斯。突尼斯於1956年取得獨立,布爾吉巴為總理。

4/4 突尼斯的經濟與社會:

突尼斯經濟增長多樣,主要集中在農業,採礦,旅遊和製造業。該國的主要產業是石油,磷礦和鐵礦石開採,紡織品,鞋類,農業綜合企業和飲料。

突尼斯擁有高度同質的人口,幾乎完全是阿拉伯人和柏柏爾人後裔(98%)。歐洲人口(1%)主要由法國人和意大利人組成。

突尼斯人口中大多數(約98%)是穆斯林,而約2%則跟隨基督教和猶太教或其他宗教。

足球是突尼斯最受歡迎的運動。


王不宇看世界


從歷史的角度來看突尼斯。

北非地中海沿岸有5個阿拉伯國家,突尼斯正好突在最中間偏上,西有摩洛哥、阿爾及利亞,東有利比亞、埃及。地中海是歐洲最重要的內海之一,航運繁忙,而突尼斯又頂在地中海航線的中間,堪稱是天時地利都有了。

但最關鍵的“人和”,別提了,突尼斯被法國耍得團團轉,最後淪為法國殖民地。

突尼斯最早是腓尼基人的地盤,後跟著羅馬混,中國女皇武則天末年,突尼斯開始阿拉伯化。到中國金國快滅亡時,突尼斯開始被哈夫斯王朝統治,公元1574年又被奧斯曼土耳其佔領。奧斯曼帝國在北非成立了3個行省,突尼斯是其中一個。但是,奧斯曼帝國的重心是小亞細亞半島以及東南歐,對於北非,就不怎麼關注了,畢竟地理上太過遙遠。對北非3省,奧斯曼帝國想收稅,收來收去沒幾毛錢,更不可能花重金經營北非,差不多就是個爛攤子。

奧斯曼帝國從本部調到北非的那些總督們,也當起了搖頭大老爺,諸事不管、萬事不愁。真的沒法管,總督們壓根不會阿拉伯語,到了北非就是個擺設。

總督管不了,地方豪強就會跳出來,挑肥撿瘦發大財。突尼斯的各路豪強爭奪權力,最後權力落在了地方長官(貝伊)手上。奧斯曼帝國也不傻,與其三不管,不如讓地方豪強替朝廷管,就默認了貝伊的實際總督地位。貝伊在中國,有一個家喻戶曉的叫法——巴依。木偶動畫片《阿凡提的故事》中那個搞笑的巴依老爺,其實就是管地方民政的貝伊。

突尼斯經濟比較落後,大家玩來玩去,發財的是少數人,整個“省”沒啥發展。這就讓突尼斯在地中海對岸的鄰居法國,起了歹心。

法國早就對北非垂涎三尺了。先在公元1830年,用一些不三不四的理由,吞掉了同為奧斯曼帝國行省的阿爾及利亞,之後又盯上突尼斯。突尼斯在名義上還屬於奧斯曼帝國。奧斯曼帝國此時已是半活不死,類似於清末。聽說法國要打突尼斯的主意,派軍艦來到突尼斯海域,向法國示威。

法國大怒,說奧斯曼鹽吃多了,管那麼多閒事幹啥。法國的霸權嘴臉足夠齷齪,但弱肉強食,哪有什麼真理。法國也派軍艦去突尼斯,警告奧斯曼帝國沒事趕緊走人,省得一會下不了臺。奧斯曼帝國國力衰落嚴重,根本沒有和法國硬懟的實力,面對法國的警告,奧斯曼帝國非常明智的退出競爭。

突尼斯本來還指望奧斯曼老大幫自己一把,這下麻爪了。

突尼斯面積不大,十幾萬平方公里,經濟落後,加上大旱連年,百姓沒糧食吃,人心恐慌。看到突尼斯餓的眼冒金星,法國突然發起“善心”,在公元1869年,成立一個所謂的財委會,要幫助突尼斯解決財政赤字和欠的外債。狼對羊能有好心嗎?法國勾結心懷鬼胎的英國和意大利,給突尼斯的經濟“把脈”。這場景,似乎眼熟吧,二十多年前,美國就在前蘇聯玩過一回。

凡是相信狼發善心的羊,都沒有好下場。突尼斯還真以為法國是來幫忙的,但沒過多久就發現,突尼斯各個經濟領域都有法國的賊手,銀行界已被法國完全控制。等突尼斯從美夢中醒來時,什麼都晚了。突尼斯損失很大,但法國並不滿足,他們還沒有從突尼斯那裡得到更大的利益。突尼斯的原老大——奧斯曼土耳其,病入膏肓,在1877年,被沙俄糾集一夥江湖流氓給胖揍一通。奧斯曼土耳其帝國被打成了西亞病夫,更沒工夫管突尼斯這些江湖散閒嘍羅了。

法國瞅準機會,在1878年,也糾集了一夥江湖流氓,躥到柏林開始分贓。會議除了準備瓜分奧斯曼帝國在歐洲的地盤,還討論了突尼斯的歸屬。面對江湖大佬的威脅,奧斯曼帝國已無反抗能力,只能乖乖就範。法國在突尼斯地區實力最強,意大利倒想撈幾塊骨頭,但法國瞪意大利一眼,意大利立馬慫了。

不過,法國要吞掉突尼斯,需要一個“合理”的藉口。“巧合”的是,在1881年初,突尼斯有個男孩和一個法屬阿爾及利亞的女孩談戀愛,結果被女方家屬殺害。男孩所在的村落進攻女孩所在的村落。法國從中嗅出腥味,指責突尼斯攻擊法屬阿爾及利亞。突尼斯想解釋,法國根本不聽,在1881年4月,出動三萬多兵力進攻突尼斯。這一幕又很眼熟吧,美國現在對敘利亞就是這麼玩的。

突尼斯那些刀槍劍戟、斧鉞鉤叉,哪是法國現代化武器的對手,很快就敗下陣,不得不和法國簽訂了《巴爾杜條約》。條約很簡單,法國有權利在突尼斯駐紮軍隊和管理行政。

一切水到渠成,法國完全控制了突尼斯。

直到1956年,突尼斯才從法國的魔掌下解脫出來。


地圖帝


說起來突尼斯是一個距我們頗為遙遠、也有些陌生的國家。

它位於非洲,但在撒哈拉沙漠以北,因此不是我們平時所理解的黑人國家。地理上它在非洲的北部,西面是阿爾及利亞,北部和東面的大部分瀕臨地中海,距歐洲的意大利很近,因此北部的氣候也可以說是地中海氣候,集中了不少旅遊度假區(旅遊業也是該國的支柱產業之一),但北面多山地,中部地區相對比較平坦,適宜於農作物的生長,突尼斯最出名的農產品就是橄欖樹以及由橄欖榨制橄欖油,其橄欖油的出產量大約佔全世界5%以上。自然資源主要有磷酸鹽和石油等。而南部接近沙漠,氣候乾燥而炎熱,人口比較少。突尼斯的總人口在一千萬多一點,國土面積16萬多平方公里,大約是意大利的一半,但比巴爾幹半島上的大部分國家面積都要大。它的經濟發展水平中等,近年來的人均GDP在八千美元多一點,大致跟今天我們中國的人均GDP水平差不多,但失業率一直比較高。

說起來突尼斯的歷史也很悠久了,公元前八世紀,腓尼基人就在那裡建立了迦太基城,在古羅馬帝國的時候,作為地中海沿岸地區的突尼斯成了帝國的一部分。七世紀中葉開始,在伊斯蘭的勢力控制之下,成了阿拉伯世界的一部分,在九世紀的時候出現過強盛的阿格拉布王朝。今天人口的95%是阿拉伯人,信奉伊斯蘭教 。但是19世紀中葉以後,法國人開始染指北非,摩洛哥、阿爾及利亞、突尼斯等相繼進入了法國的勢力範圍,1883年淪為法國的保護國。不過在二戰以後,各國要求獨立的呼聲日益高漲,突尼斯也在1956年作為王國而獨立,後來又成為共和國。在今天的突尼斯,法國的影響依然留存著,雖然國語為阿拉伯語,但是法語也可通用。在生活習俗上,將其看做阿拉伯人就可以了,比如不食豬肉,不飲酒,婦女戴頭巾,視左手為下等和骯髒,不宜用左手贈送禮物或握手等等。2011年曾發生所謂“茉莉花革命”,推翻了原本比較獨裁的終身總統本阿里,實行多黨制,政治一度有些動盪,近來大致比較安定。在國際關係上,與法國為最密切,其次是美國等西方國家,與阿拉伯世界也不錯,與中國也比較友好。突尼斯位於地中海南岸的中部,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總體而言,是一個政治比較穩定、經濟還算不錯的國家。


復旦大學徐靜波


從歷史方面來講,突尼斯城擁有非常悠久的歷史,它是悠久文明和多元文化的融和之地。另外,城裡保留了七世紀阿拉伯人征服北非以來各個歷史時期的城市傳統佈局和建築風格。現在很多景點和歷史遺蹟已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公元前9世紀初,腓尼基人在今突尼斯灣沿岸地區建立迦太基城,後發展為奴隸制強國。公元前146年成為羅馬帝國阿非利加省的一部分。公元5-6世紀先後被汪達爾人和拜占庭人佔領。703年被阿拉伯穆斯林征服。13世紀,哈夫斯王朝建立了強大的突尼斯國家。1574年淪為土耳其奧斯曼帝國的一個省。1881年成為法國保護領地。1956年3月20日,法國承認突尼斯獨立,突實現君主立憲制。1957年7月25日,突制憲會議通過決議,廢黜國王,宣佈成立突尼斯共和國,布爾吉巴任第一任總統。


王宏禹


儘管突尼斯位於北非,但突尼斯其實是一個阿拉伯國家,它被稱為阿拉伯世界中最現代,卻也是最壓抑的國家之一。

2011年,突尼斯由於失業率高,通貨膨脹嚴重和腐敗等一系列原因導致爆發革命,2011年突尼斯街頭的一名小販,因被城管沒收了他的商品而自殺,成為了爆發“阿拉伯之春”的催化劑,阿拉伯之春從突尼斯開始蔓延,直至整個阿拉伯世界,這名小販的死也最終導致了利比亞前總統卡扎菲的倒臺,導致了長達7年的敘利亞內戰,也使得突尼斯總統本阿里辭職後逃離突尼斯。

突尼斯位於北非的地中海沿岸,位於大西洋和尼羅河三角洲之間。這是一個非常小的國家,最遠的兩個城市相隔約400公里,無論你住在突尼斯的任何地方,都離海不遠,最多30分鐘就能到達海邊。

突尼斯的共存島傑爾巴,傑爾巴是那種可以進入你很多天的地方,早晨去吹佛著地中海風,下午去了解其獨特的猶太社區,欣賞小巷中的街頭藝術,晚上欣賞阿拉伯風格的甜美聲音和傑爾班大米的芬芳餐點。

除此之外,到了突尼斯,撒哈拉沙漠也是值得一去的地方。

說完旅遊再來說說突尼斯對於女性的權利,對於大多數阿拉伯國家來說特別是當涉及到女性時,阿拉伯世界的大多數國家不得不羨慕女性所擁有的權利,女性在突尼斯擁有同男性一樣的權利,這是其他阿拉伯國家所不能比的。


走進伊拉克


地理位置決定了突尼斯的歷史,它位於非洲大陸的最北端、地中海南岸中部,與意大利(古羅馬)隔海相望,東、北兩面的海岸線打開了面向中東和歐洲的兩扇窗戶。於是,兩大地區的人們紛至沓來,有腓尼基人、羅馬人、汪達爾人、拜占庭人、阿拉伯人、土耳其人、西班牙人、意大利人、英國人和法國人。

1956年,法國承認突尼斯獨立,次年,突尼斯建立共和國,“偉大的聖戰者”、“國父”布爾吉巴成為眾望所歸的國家元首。

布爾吉巴對突尼斯的現代化改造極為深刻,尤以廢除一夫多妻制、提高婦女地位開阿拉伯世界之先河,再有司法改革、教育改革(包括實行雙語制)等,使突尼斯在人文發展領域位居非洲之首,人口平均壽命超過73歲。經濟上實行多種所有制並存的有計劃自由經濟政策,突尼斯憑藉完整的基礎設施、高效的服務運營等在非洲競爭力排名中長期名列前茅。在外交領域,突尼斯始終以靈活、務實、溫和與均衡的姿態贏得尊重,成為公認的阿拉伯世界“優等生”。

1987年,時任總理的本·阿里靠憲法政變奪權,他延續前任政策,在2009年總統大選的時間節點,得到國際輿論一致肯定,當年達沃斯論壇上,突尼斯被評為“非洲最安全和穩定的國家”。2008年人均GDP3700美元,全國實行了從6歲至16歲兒童和學生的免費義務教育,居民享受免費醫療,社會保障覆蓋率達到93.3%;80%的家庭擁有了住房,全國中產階級人口已達到80%,被外界公認為“非洲發展的典範與先鋒”。

2008年開始的世界金融危機從歐美波及全球,歐洲“第一外圍”中東國家經濟舉步維艱,社會矛盾加劇。在此背景下,26歲街頭小販布瓦齊齊自焚成為導火索,引燃沉寂多年的“阿拉伯火山”,萬幸的是,茉莉之國在“怒放花海”中未釀大的血案。

其時突尼斯最突出的矛盾是年輕人的挫敗感。23.4%(一說為35%)的青年失業率,讓“只要一有機會,就會離開這個國家”成為他們最常說的一句話。其次是尊嚴,這在阿拉伯男人看來比生命更重要,當權者輕蔑地對待底層,終將被人民拋棄。“茉莉花革命”之後,突尼斯一直在作為阿拉伯世俗主義堡壘和新興伊斯蘭主義政黨試驗場的新角色之間痛苦地抉擇。


ruixuezhaofeng


突尼斯位於非洲大陸最北端,隔突尼斯海峽與意大利的西西里島相望,突尼斯是世界上少數幾個集中了海灘、沙漠、山林和古文明的國家之一,由於它地處地中海地區的中央,所以海岸線很長,整整擁有長達1300公里的海岸線。 雖然突尼斯牴觸非洲大陸,但它卻是是一個比較歐化的國家,通用的語言也是法語,而突尼斯的人民受教育的程度,在非洲算高的,宗教則是穆斯林佔大多數,基督教也有。雖然突尼斯並不像我們想象中的非洲國家,不過他們還是吸取了非洲人民的熱情。

它的北部沿海氣候宜人,年溫差也在8~35攝氏度。冬天雖然是雨季,但也不用穿很厚,一件羊毛衫就好,而夏天很少下雨,但也不會熱。

突尼斯的風景很好,有4000多萬株油橄欖,據不完全統計,在斯法克斯城周圍有27000株世界

上最大的油橄欖樹,每株足足高達13米以上。旅遊業在突尼斯的國民經濟中佔著重要的位置,是突尼斯的第一大外匯來源。有很多外來遊客,會想去看看迦太基遺址或者去藍白小鎮。

突尼斯除了漂亮的風景,還吸引遊客去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安全指數,突尼斯的總體風險係數在非洲不高,雖然物價相比之下會比較高,但安全係數高這一點就打敗了非洲很多國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