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1 肅南 精準發力打贏脫貧攻堅戰

仲夏季節,走進肅南縣馬蹄鄉大都麻村,令人眼前一亮:乾淨整潔的水泥路通到家家戶戶,新建的小康房靚麗整齊,藏式圖案裝飾的文化牆引人駐足;養殖小區牛羊肥壯,牧家樂裡洋溢著歡聲笑語,電商服務點特色產品琳琅滿目,鄉村舞臺“舞”出了農牧民的新生活……這是該縣推進脫貧攻堅工作的一個縮影。

率先垂範 強化幫扶力量

“村看村,戶看戶,群眾看幹部”。抓好脫貧攻堅工作,首先要從領導幹部做起。縣上四班子領導以身作則、率先垂範,定期不定期深入建檔立卡貧困村調研督導脫貧攻堅工作。以5個建檔立卡貧困村、20個鞏固提升村為重點,集中精力、人力、物力、財力,圍繞產業培育、基礎設施建設、人居環境改善、集體經濟發展等方面補“短板”、強“弱項”、還“欠賬”,推動脫貧攻堅向縱深發展、向深度進軍。堅持把脫貧攻堅一線作為培養鍛鍊優秀年輕幹部的主戰場,組建5支駐村幫扶工作隊,為建檔立卡貧困村選派12名掛職幹部、9名大學生村官,為鞏固提升村選派20名優秀年輕幹部兼村支部第一書記,形成建檔立卡貧困村市、縣、鄉三級領導加市、縣兩級部門(單位)以及一個幫扶工作隊的“3+2+1”工作力量體系,實現縣級領導包村、部門單位聯村、幫扶幹部到戶“三個全覆蓋”和幫扶措施“四到村”“十到戶”。

精準施策 抓實“一戶一策”

走進康樂鎮賽鼎村趙財明家,甘肅省已脫貧建檔立卡貧困戶“一戶一策”鞏固提高計劃表裡,趙財明家的基本戶情、潛在返貧因素、脫貧措施等情況不再是簡單的幾個字,而是十分具體詳盡。同時,鄉鎮黨委書記、鄉鎮長、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駐村幫扶工作隊隊長和幫扶責任人在表上簽字背書。

自全省開展“一戶一策”精準脫貧計劃工作以來,該縣各級幫扶單位深入貧困戶家中,配合鄉鎮包村幹部、村支書和“第一書記”、駐村幫扶工作隊隊長和隊員,逐戶全面瞭解情況,量身訂製“致富套餐”,實現因戶施策、精準扶持。深入開展精準識貧清理行動和貧困人口摸排甄別,切實做到精準識別,確保“假貧一個不留,真貧一個不漏”。圍繞完善基礎設施、改善人居環境、壯大富民產業、完善公共服務四大關鍵任務,整合飲水安全、動力電覆蓋、通村道路、公共服務體系建設、社會保障等一攬子政策,向5個建檔立卡貧困村聚集,同時兼顧20個鞏固提升村,切實發揮扶貧要素的最大效益。2015年至2017年,全縣共整合各類項目資金45206.4萬元,採用整村推進的方式,實施基礎設施建設、富民產業培育等重點項目380個,實施重點項目118個,切實解決了一大批與群眾生產生活息息相關的問題,5個建檔立卡貧困村和20個鞏固提升村全部實現了走水泥路、用動力電、喝安全水、住小康房的目標。

八項舉措 激發內生動力

該縣確定了八項扶貧重點工程,在精準施策上出實招、在精準推進上下實功、在精準落地上見實效,脫貧攻堅紅利不斷釋放,貧困村老百姓獲得感越來越強。

生態扶貧,全面落實草原生態保護補助獎勵政策,實施草原禁牧702.8萬畝、草畜平衡1389.1萬畝,每年落實草原生態補獎資金1.98億元,人均達7506元,全縣草原補獎資金人均保底收入達3353元。

產業扶貧,每年設立600萬元畜牧業發展專項資金,突出甘肅高山細毛羊主導地位,大力推廣捨飼半舍飼養殖、細毛羊“兩年三胎”、淺山區肉牛養殖、高原犛牛綠色有機產品等新模式、新技術、新品牌;依託豐富的文化旅遊資源,引導群眾大力發展牧家樂、家庭旅館、特色餐飲等鄉村旅遊業,興辦農(牧)家樂52戶,培育旅遊示範鄉(鎮)2個、旅遊專業示範村1個;積極推進“互聯網+扶貧”,60多種農畜產品、旅遊文化紀念品實現“上網”“進城”。

教育扶貧,將幼兒教育、高中教育納入免補範圍,實現“三免兩補”十五年免費教育,落實優秀大學生(研究生)政府獎勵和貧困大學生(研究生)政府救助、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計劃等惠民政策,確保建檔立卡貧困家庭適齡學生無一人因貧輟學。

健康扶貧,嚴格落實大病保險、門診慢特病、醫療救助等相關政策,貧困戶住院報銷比例提高10%,起付線降低30%,重大疾病醫療報銷不設起付線,報銷比例提高到80%。落實“先診療後付費”和“一站式”即時結算報銷制度,建立貧困人口家庭醫生簽約服務機制,建檔立卡貧困戶簽約服務率達98%以上。

社保扶貧,在全面實現“兩不愁、三保障”的基礎上,積極為貧困村、貧困戶協調安排有關民生項目和社保政策,全面落實農牧村低保、養老、“兩孤一殘”等社會保障政策和糧食直補、農機補貼、草原補獎等強農惠農政策,完善農牧村特困戶生活救助、臨時補助和大病救助等社會救助體系,城鄉低保、農村特困供養標準每月分別達到485元、310元和723元,不斷提高民生保障水平。

科技扶貧,紮實開展各類科技實用技術和惠農政策培訓,使全縣80%以上的勞動力普遍接受3至4次培訓,80%以上的群眾接受過職業技能培訓,貧困家庭中所有有勞動能力和培訓意願的貧困人口都參加了實用技術和技能培訓。

精神扶貧,通過文化薰陶、思想引導、典型帶動等方法,激發貧困群眾脫貧致富的信心和共建美好家園的願望,呈現出鄉村拂新風、產業成風景、人人爭先進、發展日日新的良好勢頭。

金融扶貧,切實加大金融扶貧支持力度,建成便民金融服務網點65個,5個建檔立卡貧困村均設置便民金融服務點。至去年底,全縣累計發放兩年期草食畜牧業貸款8911.5萬元、支農再貸款5500萬元,為5個建檔立卡貧困村發放扶貧貸款1300萬元,其中發放精準扶貧專項貸款60戶300萬元。

去年全縣農牧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15672元,貧困戶人均可支配收入平均水平達11876元,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總體實現程度達91.2%。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