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2 生态,什么时候变成了过街老鼠,乐视暴风危机可能是导火索

生态,什么时候变成了过街老鼠,乐视暴风危机可能是导火索

如果合作伙伴在一家公司,只能赚到炒股的钱,这种所谓的“生态”就要小心了。

所以,冯鑫和他的暴风小心翼翼。除了都喜欢唱《野子》,跟他实在没什么交集的贾跃亭,始终被当做警钟长鸣和比较对象,这让冯鑫不舒服,却无可奈何。

在中报沟通会和风迷节上,冯鑫近期连续两次向媒体“交心“,以与乐视危机区隔,再三力证暴风健康与可控。

赌誓有时候并不管用,但信心往往是最后的稻草。更多时候,信心给自己的,也是给公众和合作伙伴的。

在一篇刨析冯鑫的文章评论区,确实有暴风的粉丝这样评论:与投资商人贾跃亭不同,冯鑫是老牌互联网产品经理。

金山的履历和播放器情怀沉淀,成了暴风挽尊的加分项。但细看暴风今日在股市和故事的双层危机,很难掩盖冯鑫一度迷醉的事实。

这个事实就是“生态”执念,对生态的野望、膨胀和攀比

生态,什么时候变成了过街老鼠,乐视暴风危机可能是导火索

生态这个词,在2010年之前的中国互联网,几乎不存在。

不夸张的说,若不是腾讯被3Q大战打醒,生态可能是个学术用词,是个公益用词,却绝不是战略用词和竞争策略。

从腾讯宣布开放开始。开放和生态,成了BAT一众互联网公司的香饽饽,这实际上有一层狡辩色彩的悖论。

之于互联网,生态无外乎两种含义:横向用户边界的融合、纵向产业链条的协作。

但凡称得上生态有型的企业,两个纬度缺一不可,BAT为甚。

这也是3Q大战前后,腾讯被骂的最惨的原因:以QQ为大本营,企鹅曾经过度扩张横向用户边界,浏览器、安全、电商、游戏、媒体……一网打尽。

但在纵向产业链协同上,在腾讯这里“更像买卖关系,而不是共生共赢”。

这能解释为何当时百度和阿里的日子,要比腾讯好得多。

百度以搜索为产品核心,营销为商业模式。横向用户边界的攻城掠地,不少于腾讯;之所以建立信息帝国,百度优势是纵向产业链的广告联盟伙伴和大B小B的企业商户。

尤其是百度联盟伙伴,充当了百度与客户眉来眼去的说客,让分散全中国的推广代理商赚到钱,百度不可能赚不到钱。

阿里不遑多让,从起家的B2B阿里巴巴,到C2C的淘宝网,B2C的天猫,甚至于B2B2C的支付宝,赚的也是B端生意,这里的卖家、服务商、淘宝客……都是依附于阿里巴巴系统的淘金者。

腾讯,长久以来做的却是2C的生意,黄钻绿钻会员游戏币……相较于信息搬运工百度、商品搬运工阿里,腾讯是个釜底抽薪的生产商,即便有广告业务,占比不大,让腾讯哪里有太多朋友……

朋友要吃吃喝喝,伙伴要一起赚钱……

生态,什么时候变成了过街老鼠,乐视暴风危机可能是导火索

说回到乐视和暴风,软的硬的,有模有样,某种程度上,跨界幅度比BAT还要疯狂,整合难度恐怕只高不低。

可惜,这样的生态还是犯了BAT初级阶段,每个互联网公司都会犯的错误。

症结在于,误把产品矩阵,当了生态森林。

上一个高喊“产品矩阵”口号的其实是搜狐,新闻、视频、输入法(搜狗)、SNS、《天龙八部》……随便拎条产品线,都是九位数用户量级,可是然并卵。

小农式“耕种”的苦哈哈,不应该是互联网生态打法:十亩地种小麦、玉米、桃子、西红柿……黄金分割,也不太可能打造出现代生态农业。因为生态关键词可能已经变成播种、培育、收获、再加工、深度销售这样的纵向产业分工,而不是农作物品类多少本身。

坦白说,网络驱动的BAT和硬件为王的乐视暴风小米不尽相同,但在架构生态的道路上,趋同要多于迥异。

做个同类项对比,小米在今年二季度触底反弹,核心手机重获生命力之外,不能忽视是小米生态链架构发挥的作用。

同样是出产“自家”硬件,暴风、乐视还在纠缠在内生层面的左手倒右手,而小米更多品类是“自力更生”。

尤其是米家系列(销售渠道已改名有品),与其说是小米生产,不如说是小米输出品牌、设计、供应链、品控和售后经验,让第三方创业者唱戏。

近两年,华米(手环系列)、紫米(电源系列)、云米(净水器等)等突出的小米生态链企业,已经展现出两条腿走路的态势,在小米渠道之外,逐步掌握了第二种生存能力。

当然,在部分人看来,被解读为小米生态链企业的“离心”现象。呵呵,为什么不呢,生态讲究是互相扶持,而并非相互依赖乃至推诿。

生态,生是关键,是大哥带着小弟,而不是老妈供养子女;是大家一起赚钱,而不是没钱反正爹养。

这恰恰是京东之于腾讯、美团点评之于腾讯、滴滴、58同城之于腾讯的相似意义,只不过小米换了一种实现路径。

不然呢,把子公司甲的款项,挪用到子公司乙,才叫生态吗?

那叫步子太大,扯到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