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6 志愿填报前家长要掌握哪些资料?这里有一份报考策略,请收藏

志愿填报前家长要掌握哪些资料?这里有一份报考策略,请收藏

高考志愿对考生至关重要,考生在填报时所面对的是数百所高校、数千个专业,如果漫无目的地找,只会越找越乱。

选大学、选专业贵在一个“选”字,高考志愿的规划与填报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搜集多方信息。很多家长在收集资料的过程中都会存在困惑:我需要哪些高考志愿信息?什么样的资料对我家孩子有用?该如何进行志愿规划……

志愿填报前需掌握的报考信息

录取分:

这是填报志愿的主要依据,非常重要,必须精准。包含最近5年院校的录取分(最高分,最低分,平均分,最低分的位次)

说明:外省高校不是该校的全部专业都会在本省招生,所以只需要准备在本省招收专业的录取数据。

招生计划:

本省和外省的计划相差很大,特别是北上广计划很少,包含院校的计划、专业的计划。

双一流高校:

重点新增的高校,主要是分数在这个阶段考生

院校的记录:

院校的历程:院校的更名导致很多家长误解如西南大学是由西南师范和农业合并

基本资料

院校有哪些校区:是不是单独招生,独立代码

分校:毕业证、学位证和总部是不是一样,上面的印章是不是有分校的字样。

师资力量,科研实力,领军人物。

在本省招生的专业

✦某专业有哪些课程,学科(学生适不适合),知识能力,学制,能否读研读博,男女比例(避免女生报到了男生好就业的专业,相反也一样)

✦某专业毕业后从事什么工作,就业分布,前景,薪资待遇,院校新增的专业

高考志愿填报策略

掌握平行志愿填报技巧

“熟读章程、准确定位、拉开梯度、冷热兼顾、冲稳结合”是填报平行志愿的20字方针。

1

熟读章程,全面掌握招考信息

掌握信息是填报志愿的基础。信息主要包括:一是招生政策、录取规则、报考要求,尤其要吃透投档录取办法、报考条件以及加分项等。考生要特别注意高校对生源省份考生的录取规则、专业分数要求、单科成绩要求等,有的专业除对身体条件、单科成绩有要求外,还规定了男女生录取的比例等,这些问题稍不注意,就会形成“死档”。

二是高校信息,包括办学层次、优势学科专业、总体就业率,保送研究生或考研录取比例等。

上述信息,需要考生和家长通过反复查看高校招生简章、浏览高校网页或者电话咨询等方式全面掌握。

2

准确定位,运用历年分数线资料合理判断

在实行平行志愿的情况下,考生间通过分数进行公平竞争,传统的顺序志愿录取模式下的以低分进入较高层次高校的可能性大大降低。从高校反馈的信息来看,生源分数分布发生显著变化,最高分和最低分的差距缩小,可能只差十多分或二三十分,一些热门专业的高分考生十分密集且分差甚微。要学会运用该校往年的录取最高分、最低分、平均分、平均线差均值及最低分排位来衡量判断。

3

拉开梯度,避免志愿持平或盲目攀高

平行志愿填报时,分数没有绝对优势的考生,千万不要将院校志愿和专业志愿全部填报成同一层次的院校。要根据自己的成绩为自己准确定位,选择自己分数适合的学校和专业;要按照一定的规律,安排好平行志愿间的梯度,让自己的成绩能够尽可能地进入院校录取的区间,避免区间过窄而滑档,做到排序有先后,搭配有主次。

4

冷热搭配,适度拉开专业阶差

填报时,要注意专业的冷热搭配,适度拉开专业落差。不能不顾自身条件一味追求热门专业和院校优势专业。从往年实施平行志愿的情况来看,考生的考分情况分布十分扁平,院校录取的最高分和最低分分差很小。因此,考生填报时要尽可能地避免热门院校和热门专业的扎堆现象。

5

冲稳结合,掌握阶梯填报技巧

“冲”两个志愿。六个志愿次序前面的两个冲往年录取平均分的高校, “冲一冲”一定要慎重,要有一定把握,而不是盲目乱冲,要“量体裁衣”,同时“冲”院校的同时,前提是不考虑所学专业,只考虑学校的“名气”,相对应地投档后专业满足率大大降低。考生查找自己位次处于院校近三年录取最高分对应的位次及最低分对应的排位之间的院校,再结合平均线差均值划定院校范围。

“稳”两个志愿。选择志愿次序中间的两个,重点考虑专业、兴趣及自己比较满意的高校,选择往年平均线差均值和最低录取分排位与自己现有成绩及位次相当的院校。

“保”两个志愿。最后两个志愿,一定要综合考虑考生满意度、兴趣爱好、专业、地域及规划职业等,选好保底学校,为自己志愿的录取上好最后一道保险。如果填报不当,考生只能参加征集志愿或下一个批次的录取。当然选择时也要考虑自己成绩位次,不要太低于自己的理想值,避免“高分低就”。

注重志愿填报细节

平行志愿作为一种新的志愿模式,虽然实施了三年,但不少考生和家长不注意志愿填报细节,平行志愿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甚至影响考生的录取和满意度。

1

兼顾地域,全面了解高校办学实力

近年来,社会上有一些高校排行榜陆续推出,各种排名对高校的统计数据的要求也不一样。提醒考生在报志愿时,可以参考这些排名,但也不能完全以此为依据。在了解高校的办学层次和特色学科时,既要关注“985”“211”高校,更要关注当前实施“双一流”项目(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的高校。

在关注高校行业背景时,也要兼顾学校地域分布对录取投档线带来的影响,特别是要关注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实施影响下的高校及相关专业的发展前景。

2

注重兴趣,心仪学校填报在志愿前列

平行志愿中的6个院校虽然是平行的,但计算机检索、投档是有先后顺序的,6个院校排序的先后就是投档的顺序。对考生而言,计算机检索到该考生时,根据考生填报的院校志愿顺序依次检索,直到有计划空缺的院校时投档。如果考生所填报的平行志愿中有多所院校都可以投出去,那么档案只能投到这些院校中填报在最前面的一所。

因此,考生在填报平行志愿时,最好将最想就读的学校或专业填在靠前的位置。考生在选择专业的时候,一定要详细了解专业的内涵,有些专业虽然名称相同,但课程内容和专业方向存在一定的差异。一般情况下,尽量不要选择自己没有优势和兴趣的专业。

3

争取最大机会,填报所有志愿

争取最大的录取机会,填满所有院校志愿和专业志愿。考生如果少填一个院校志愿,可能就失去了一次投档机会。每个考生受到成绩等条件限制,只能参加部分批次的投档录取,但从填报志愿的要求来讲,考生可以填报所有批次的志愿。如:填报了提前批志愿的考生还可填报其他批次志愿,艺体类考生还可以填报文理类志愿。

往年有考生不填报后续批次志愿,失去了参与其他批次录取的机会。有的考生在每一个批次只填一个院校志愿,这实际上也减少了参与投档录取的机会。这里特别提醒的是,有相应专项资格的考生一定要重点关注提前批各类专项计划,依据自身资格选择填报。

4

仔细考量,慎重对待“服从调剂”

建议考生选择服从专业调剂。考生每报一个院校可以填6个专业,还有一个“服从专业调剂”志愿,用以表明考生在没有被自己所填专业录取时,是否愿意调剂到其他专业,如果考生不选择“服从专业调剂”,可能会被高校退档。

在近三年一本、二本退档考生中,绝大部分是因为“不服从专业调剂”。考生如果确认“服从调剂”,一方面可增加录取的机会,另一方面学校在专业调剂时,根据专业分数级差设置,有可能调剂录取到相近专业。因此,考生要充分重视,慎重对待。

平行志愿也有风险

平行志愿投档录取模式有效降低了考生志愿填报风险,但平行志愿也不能完全化解和消除风险,绝不是“零风险”“保险箱”。

1

投档模式本身存在的风险

由于平行志愿投档录取模式是采取一次性投档,一轮投档后只能参加征集而不再补投。考生被投档后,如果考生所选专业计划已完成且自己又专业不服从调剂,或不符合特殊专业的体检要求,或不符合某些专业的单科成绩要求等,就可能造成院校退档,一旦退档只能参加征集志愿或者参加下一批次录取。

2

定位不准确的风险

如果考生对自己定位不准确,填报的志愿都过高,也就是说考生的投档分均未能达到每个院校的投档线,档案就投不出去。同时,如果考生对填报高校专业的冷热把握不准确、不恰当,虽已投档,也存在专业被调剂的风险。

3

梯度不合理的风险

平行志愿对院校来讲是平行的,但对考生来说仍然是有顺序的,在投档检索时是按考生填报志愿的先后顺序检索。考生填报志愿时如果没有考虑院校之间的层次高低、冷热结合,完全把同一层次的学校依序排列,未形成有效的、适当的从高到低的院校“梯度”,很可能出现“高分低录”的情况。

◆ ◆

志愿填报前家长要掌握哪些资料?这里有一份报考策略,请收藏

黔学帮

贵州教育资讯平台

关注

稿件来源 /高考家长圈

志愿填报前家长要掌握哪些资料?这里有一份报考策略,请收藏

- 添加小编 邀您进各年级家长群 -

看完文章要点♥,不然感觉差了点什么ヾ(◍°∇°◍)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