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6 新飞4.5亿元起拍“卖身” 冰箱之王传奇落幕

“新飞广告做得好,不如新飞冰箱好。”这句朗朗上口的广告词让“新飞”这个名字红遍祖国大江南北,成为家喻户晓的家电品牌。6月28日,这个曾经被誉为冰箱“四朵金花”之一的新飞全系品牌——新飞电器、新飞家电、新飞制冷器具三家公司的全部股权将在网络平台上进行公开拍卖。

在一片惋惜声中,新飞电器作为被“缅怀”的对象不断冲上舆论热点。新飞电器发布公告澄清说,自己并没有破产清算,只是在重整计划,静等新的投资人。据媒体报道,国美、康佳,万宝等均被指“有意竞购”。尽管如此,新飞的前路如何目前仍看不到明确答案。

在业内人士看来,对于任何一项购买事项,必须从长远价值期望与中短期投资风险相结合,既要考虑债权,更要考虑债务;既要看到价值,更要评估风险。

策略、产品、渠道问题

6月初,阿里拍卖上已经挂出了新飞公司100%股权的拍卖信息。根据拍卖信息显示,本次拍卖标的为河南新飞电器有限公司、河南新飞家电有限公司以及河南新飞制冷器具有限公司的100%股权,公开拍卖活动将于6月28日10时-29日10时进行,起拍价为4.5亿元,保证金1亿元,每次拍卖的加价幅度不低于500万元。同时,新飞公司名下部分土地、房产及建筑也将于7月5日开始拍卖,起拍价1.15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新飞此次拍卖的原因是资金链断裂不能清偿到期债务,并且资产不足以清偿全部债务。实际上,早在今年3月,新飞也曾出现一线希望,还举行了盛大的开工仪式,但在仅仅三个月后,新飞重整的最大股东丰隆亚洲就发布公告,明确称将从新飞公司全面撤资,这也使得新飞重新起飞的最后一线希望彻底破灭。

新飞打包拍卖的消息在网上“一石激起千层浪”,在微博等社交平台,网友纷纷感慨:“河南又少了一个大企业”、“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当年穿着新飞的工作装出来相亲都加分,就像现在脖子上挂着阿里腾讯的工作牌一样”、“那些年,一打开收音机就是‘新飞广告做得好,不如新飞冰箱好’,可惜了”。

在国产冰箱的发展历史上,新飞曾与海尔、美菱、容声一起并誉为冰箱行业的“四朵金花”,极盛之时,风头甚至盖过三星和西门子等国外品牌。

公开信息显示,新飞的前身是一家创建于1958的小型地方军工企业——新乡市无线电设备厂。1983年,新飞选择上马白电项目,正式开启转型之路。随后的20年,新飞进入了快速发展期,一跃成为国内公认的名牌产品,2002年,新飞冰箱的国内市场占有率高达18.88%以上。

2005年,被认为是新飞的转折年。这一年,新乡市政府将新飞集团在合资公司新飞电器中所持有的39%国有股权转让给新加坡丰隆集团,丰隆持股比例由此达到90%,成为新飞公司的实际控制方。

在资深人士看来,这是新飞公司由盛而衰的主因,“新加坡丰隆集团是一个以做房地产、旅游、金融投资为主的公司,在家电行业没有任何技术经验,也缺乏专利、人才,对新飞冰箱给予不了实质性支持。与此同时,新加坡丰隆集团对中国的本土化运作不熟悉,致使新飞原有的高管和技术骨干大量离职,这对新飞来说是一个重创。另一方面,冰箱市场竞争激烈,近年愈发饱和,也对新飞冰箱造成了不利影响,最终导致新飞冰箱破产重组的局面”。

“新飞冰箱的质量其实不错,但它的外观设计跟不上时代的节奏,而且产品迭代比较缓慢,这在互联网时代必然处于不利地位。”有业内人士介绍说,“现在年轻人都讲究个性化、设计感,冰箱也出现了四门、多门的品类,但这些新飞都没有,它在年轻人心中的认可度比较低。”

另据透露,新飞的售后也有待提升,“有一次,一名消费者反映冰箱的门存在问题,结果一个月才给人弄好,用户意见很大”。

家电行业分析师洪仕斌认为,“卖身”丰隆集团确实是新飞的一个决策失误,企业在寻求资本时,往往面临着三类资本:战略资本、产业资本和财务资本。对于传统制造业来说,最好是选择产业资本,因为拥有产业互补性;战略资本也能使企业在生态之中承载战略性使命,从而助益企业发展;而财务资本比较单向,仅仅就是给钱,它在制造业必需的上下游环节很难给予支撑帮助,这对企业的后续发展成长并不利,而丰隆集团对于新飞公司来说就属于最后的一种。

此外,媒体观察员洪仕斌认为,新飞电器衰落除了有内部经营理念的问题,与外部环境也不无关系。“新飞缺乏产业集群,没有形成产业聚集效应,也使得其发展举步维艰。”

花落谁家?

新飞电器拍卖在即,目前市场传出不少家电企业有意接盘,包括国美、万宝、格力、奥马、康佳等国内家电企业都曾与新飞有过接触,相关负责人也曾多次前往新飞电器总部,就取得这家公司的新飞商标权展开接洽。

据《新飞电器、新飞家电、新飞制冷器重整计划(草案)》显示,新飞目前处于资不抵债状态。根据审计机构出具的审计报告,截至审计基准日,净资产为-11.29亿元,而经新乡中院审查并确认的债权人共计840家,债权金额高达22.95亿元。也就是说,参与竞拍者,除了要支付5.65亿元的拍卖款,还要承担高达几十亿元的资产负债和欠款。

这无疑是一笔不小的负债,而这种情况在新飞财务情况中早已露出端倪,2016年和2017年,新飞分别出现了1.207亿新加坡元(约合人民币5.76亿元)和1.285亿新加坡元(约合人民币6.14亿元)税后净亏损。

从市场的萎缩到债务的扩大,新飞在“坠落”的轨道上一路向前,“丰隆集团也给不了那么多钱来支撑,所以最终放弃了。”有知情人士透露。

尽管已被外界认定系“破产清算”之举,但新飞公司在其官方微博公开回应时仍坚称:“公司并没有破产清算,目前正在有序推进重整程序。”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新飞公司“重整程序”的推进,有意竞购新飞的企业也悄然浮出水面。近日就有媒体报道称,老牌家电零售企业国美、知名黑电企业康佳集团以及老牌制冷家电企业万宝正在展开一轮角逐,争夺新飞电器的控股权,从而希望接手这家老牌冰箱企业的品牌、渠道等资产,与自身主营业务实现融合。

媒体报道中还提到,除了国美、康佳、万宝这三家之外,来自浙江宁波的韩电集团的相关负责人也曾多次前往新飞电器总部,就取得这家公司的新飞商标权展开接洽。但大股东新加坡丰隆集团因为亏损太多,导致要价过高,最终不得不放弃。

按照业内人士的分析,国美、康佳、万宝都存在收购的可能性。对国美而言,新飞可以帮助它实现从零售商向上游制造商的布局,并生产其他一些相关联的产品,最终实现产业互补;对万宝而言,新飞的品牌底蕴和知名度,有助于其提升自己的品牌价值;对康佳来说,则有可能作为开拓白电市场的新尝试。

值得一提的是,有知情人士透露,在数家企业前来新飞电器实地调研中,唯有康佳集团考察团一行配有投资、法务等人员。此前,康佳集团相关负责人透露,“目前是有意向在参与接盘新飞电器。”并表示有“通过新飞完善康佳白色家电布局,做大做强白电业务”的想法。

除康佳集团外,另一老牌家电企业广州万宝集团也一度被传出有意接盘新飞电器。截至目前,万宝集团方面未对接盘新飞进行回应。

不过,在格力电器2017年年度股东大会上,格力电器董事长董明珠表示,也曾有人提议以40亿收购新飞,我不同意,因为它是没有技术的企业,理念也完全不一样,你看它现在怎么样?

那么,面临“卖身”的新飞身价几何?

有资深人士认为,“新飞有土地,厂房,生产制造设备,品牌价值,如果对于产业并购,那还拥有中部市场布局的供应物流链的价值。所以关键看并购方是谁,很关键。”

有家电分析师认为,品牌、生产线和销售网络体系等方面是新飞具有价值的,但负债如果得不到很好的解决方案的话,很可能成为新飞收购路上的最大障碍。

业内普遍认为,最终谁会竞得其实并不重要,关键是要看竞得后能否将新飞复活。

(综合自:国际金融报、工人日报、北京青年报、西安晚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