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09 蓬溪縣“四力齊驅”同心攻堅 打好精準脫貧戰

今年以來,蓬溪縣委統戰部帶領全縣統一戰線成員聚焦脫貧攻堅“頭等大事”,堅持活力、動力、潛力、合力“四力齊驅”,充分發揮界別優勢,集聚各方智慧,凝聚廣泛力量,紮實有效助力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為打好脫貧攻堅戰貢獻了統戰力量。

蓬溪县“四力齐驱”同心攻坚 打好精准脱贫战

聽取脫貧攻堅情況彙報

一、堅持單位機關帶頭,部門幫扶激“活力”。一是三級主體聯動明責任。始終把聯繫鄉鎮槐花鄉脫貧攻堅作為重大政治任務來抓,壓實縣、鄉、村三級主體責任,建立年度、季度、月工作清單、責任清單和問題臺賬。縣委統戰部牽頭帶領幫扶部門每月到鄉鎮督導脫貧攻堅,聯繫縣級領導堅持每月召開一次工作調度會,每季度召開一次情況通報會,鄉黨委政府每週進行工作通報。二是三支隊伍帶動強示範。以“十聯百幫千扶”(十個村整體聯動、百名幹部職工幫扶千名群眾脫貧)活動為抓手,發揮縣級領導幹部、部門幫扶幹部、駐村工作組幹部三支隊伍主力軍作用,發起“春季攻勢”“夏季戰役”,高效推進脫貧攻堅各項工作。縣委統戰部聯合縣文廣新局、人壽保險公司等派出70餘名幹部幫扶貧困戶260餘戶。開展“走基層、送溫暖”“以購代扶”等活動,送物質和購買土特產等價值3萬餘元。三是三大產業推動促增收。始終堅持以產業增收為核心,指導幫扶貧困村因地制宜發展綠色蔬菜、生態養殖、精品水果等3大主導產業,出欄生豬7200頭、肉牛75頭、羊1620頭,散養小家禽0.8萬隻,養殖泥鰍150畝、魚270畝;種植蓮藕450畝、官溪蜜柚300畝、柑橘120畝、中藥材230畝、蔬菜280畝,確保了貧困村、貧困戶穩定脫貧奔康。《搭好大舞臺唱好“樣板戲”——“十聯百幫千扶”畫出精準扶貧同心圓》經驗得到了縣委政府主要領導肯定性批示,並在全縣推廣。

蓬溪县“四力齐驱”同心攻坚 打好精准脱贫战

民建蓬溪總支到貧困村開展脫貧攻堅民主監督工作

二、堅持民主黨派帶領,民主監督添“動力”。一是拓寬監督方式。積極支持民盟、民建、民進、農工黨4個民主黨派聚焦貧困村“一低五有”、貧困戶“一超六有”目標,圍繞脫貧任務完成、脫貧責任制落實和重大政策措施執行等重點內容,採取調查研究、現場指導、專家把脈、民主黨派主委(副主委)列席黨委會、專題會等方式,累計開展監督活動40餘人次,撰寫調研報告4篇,提出意見建議20餘條。二是嚴格監督過程。積極協助民盟總支邀請民盟市委領導一起開展考察調研,把脈問診,出謀劃策。民建總支堅持問題導向,緊盯問題督促整改,針對增收項目不多問題,提出推廣“產聯式合作社”,發展鄉村旅遊和搭建“農業+”平臺等5條建議,被鄉鎮黨委政府採納。民進總支堅持過程監督法,採取查閱資料、現場踏勘等形式,深入項目一線開展民主監督。農工黨總支就貧困村集體經濟發展、健康扶貧政策落實情況等進行調研,提出具有針對性和可操作性的意見建議。三是健全監督機制。建立健全日常聯繫、知情明政、信息通報三大機制,保障民主監督工作有力有序開展。縣委統戰部發揮牽頭抓總作用,建立部門、鄉鎮聯席會議制度,明確工作規範,提供必要保障,形成工作合力。對口鄉鎮黨委政府主動與民主黨派搞好對接,邀請主委、副主委列席黨委會,通報工作進展情況。

蓬溪县“四力齐驱”同心攻坚 打好精准脱贫战

民營企業以市場價購買貧困戶種植的冬瓜

三、堅持非公企業帶動,村企結對挖“潛力”。一是民企幫扶實現全覆蓋。縣委統戰部牽頭成立縣“萬企幫萬村”精準扶貧行動領導小組,組織動員95家民營企業與83個貧困村簽訂結對幫扶協議,實現對口幫扶全覆蓋。從嚴檢查指導,實行每月巡查、季度通報,半年總結、年終考核。二是突出重點提升幫扶實效。按照一村一策、一企一策原則,重點開展產業扶貧、就業扶貧、智力扶貧、捐贈扶貧和電商扶貧,累計實施幫扶項目89個,投入幫扶資783.34萬元。三是注重典型引領發揮示範效應。民欣香桂公司在板橋鄉紫福村、平安村、松柏溝村流轉撂荒地1133畝發展香桂產業,順慶置業公司捐贈木桐村20萬元發展龍蝦產業;定春實業公司捐贈500噸(價值25萬元)水泥幫助群力鄉義寨村修建社道路;全泰堂藥業捐贈吉祥鎮彭井村23萬元,幫助修建田間排灌渠系,發展藥材產業;三月文化公司投入資金3萬元慰問新星鄉分水嶺村貧困戶,解決貧困戶生活困難問題。創維集團、綠科農牧等6家企業被市工商聯評為全市“萬企幫萬村”精準扶貧先進單位。

蓬溪县“四力齐驱”同心攻坚 打好精准脱贫战

蓬溪縣統一戰線“同心•脫貧攻堅”基地

四、堅持創優平臺帶富,基地搭橋聚“合力”。一是搭建黨外人士實踐鍛鍊平臺。投入資金70餘萬元,在槐花鄉柴山溝村建成全市第一個統一戰線同心·脫貧攻堅基地。各民主黨派、工商聯、無黨派人士、統戰團體每年選派1名幹部擔任村主任助理,開展視察調研等活動,黨外人士服務脫貧攻堅等能力得到進一步提升。二是搭建特色產業精準脫貧平臺。引進蓮禾源農業開發公司,採取“公司+村集體+貧困戶+專業合作社”模式,在柴山溝村流轉水田330畝發展蓮藕產業,鼓勵村民入股、保底分紅,帶動每戶增收1000元,村集體分紅1萬元。三是搭建民主黨派服務社會平臺。組織各民主黨派在柴山溝村開展社會服務活動,全方位助力脫貧攻堅。開展走訪慰問和送文化下鄉活動4次,受益群眾500餘人;開展義診活動2次,診療100餘人;舉辦技術培訓班1期,培訓貧困戶80餘人次。(蓬溪縣委統戰部 蔣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