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04 「国风经典」《道德经》直译简释(24-25)附 揭开万经之王真相

「国风经典」《道德经》直译简释(24-25)附 揭开万经之王真相

​第二十四章

【导读】本章讲“自然”之道。顺道而行不妄为,妄为不仅多余,而且会起反效果。“自见”、“自是”、“自伐”、“自矜”都是轻浮、急躁的举动,有道者所“不处”;急躁冒进、自我炫耀、自高自大都会导致失败。为人应谦恭谨慎,不可过于虚荣、张扬和妄自尊大;为政应温和柔顺。有道者能够认清整个世界的意义和价值,能够对整个世界的感激和敬畏之情。

跂者不立(踮起脚跟想站高,反而站不牢的),

跨者不行(跨大脚步想快走,反而走不远的)。

自见者不明(自我表现者不明事理让人厌烦),

自是者不彰(自以为是者反而不能彰显智慧),

自伐者无功(自我炫耀者没有功勋),

自矜者不长(自高自大者不能长远长久)。

其在道也(这些行为,从“道”的角度看),

曰余食赘行(可以说都是剩饭赘瘤)。

物或恶之(是人所厌恶的东西),

故有道者不处(所以懂得道的人是不会这样做的)。​

「国风经典」《道德经》直译简释(24-25)附 揭开万经之王真相

​​

第二十五章

【导读】本章阐发“道”的存在和运行。“道”是独立而不改的,又是循环往复的,是天地万物之本源,世间一切都依“道”而运行,人也必须依“道”行事才能长存。

有物混成(有一种东西浑然而成),

先天地生(先于天地而生)。

寂兮廖兮(寂寂无声啊又广大无形),

独立而不改(独立长存而永恒不变),

周行而不殆(循环周行而永不衰竭),

可以为天下母(可以作为天下万物的根本)。

吾不知其名(我不知叫它什么名字),

字之曰 “道” (就给它取字为“道” ),

强为之名曰“大” (再勉强给它取名为“大” )。

大曰逝(它广大无边而运行不息),

逝曰远(运行不息而绵延无极),

远曰反(绵延无极而又循环往复保持本性)。

故道大(所以说,道大)、

天大(天大)、

地大(地大)、

人亦大(人也大),

域中有四大(宇宙间有四大),

而人居其一焉(而人占居其中之一)。

人法地(人取法地而运行),

地法天(地取法天而运行),

天法道(天取法道而运行),

道法自然(而道纯任自然运行)。

「国风经典」《道德经》直译简释(24-25)附 揭开万经之王真相

#真相来了#

#真相来了#

《道德经》文意深奥,包涵广博,版本不一,千家千解。我曾本着“直译为主、删繁就简、去粗取精、去伪存真,训诂有理,返璞归真,大道至简,直通本旨”的原则对《道德经》作以直译简译,但这是一件多么困难的事情!尽管十年磨剑,几经修改,但还有错漏,只为抛砖引玉,就正于大家,还是刊发出来。在这一反复对比修改斟酌参照领会中,对《道德经》这部中国经典、 “万经之王”的面纱撕开了一点点,从而看见了一点精光。现将一些真确的东西分期分享于大家。

一、关于作者及时代至今仍然神秘莫测

《道德经》又称《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道德真经》。相传是春秋时期的老子(李耳)所撰,是先秦诸子分家之前的著作,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对传统哲学、科学、政治、宗教等产生了深刻影响,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名著之一,是被译成外国文字发布量最多的中国经典,被誉为“万经之王”。

老子其人生平无可考据,但传说遗迹影响深远,应该是孔子诸贤之前的人物或神圣,抑或没有这个人物,但《道德经》非老子莫属无可争辩。传说中老子出生时就长有白眉白须,被后人称为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阳。大约生活在前600年—前470年之后,春秋时代思想家,楚国苦县厉乡曲仁里人。传说中孔子曾经问道于老子,其实这只是孔门弟子借以扬孔子求学之广博而已,但足以说明老子要远早于孔子等先秦诸子。

老子是春秋时代道家学派鼻祖,开创了道家学派这个诸子学派中的第一学派,在法、墨、儒之先。不仅如此,老子开创的道家后来演化为中国唯一土生土长的宗教——道教,这是不仅是其他先秦诸子学派所没有的,而且是迄今为止中国唯一土生土长的宗教。

唐皇武后封其为太上老君。在道教中,老子是三清尊神之一,太上老君的第十八个化身,被尊为道祖。

结论:《道德经》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为其时诸子所共仰,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是道教基本教义的重要重要经典。其作者是一位神秘神圣的神仙级先贤。#真相来了#

(未完待续)

「国风经典」《道德经》直译简释(24-25)附 揭开万经之王真相

「国风经典」《道德经》直译简释(24-25)附 揭开万经之王真相

「国风经典」《道德经》直译简释(24-25)附 揭开万经之王真相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