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为什么东方骑兵可以在运动的马上使用各种远射武器,而西方骑兵却较少使用呢?

dddddddc_


除了欧洲的马匹不如东方众多之外,还因为三件不起眼的东西:马镫和弓弩、裤子。

一个最关键的因素就是,地域地理,东方是马背上的 游牧民族和农耕民族,西方是海盗民族,这个因素最后讲。

所有最后的胜利并不都是因为运气好,而是在过程中做好了某一个不为人所知的细节。

马镫是中原人发明的,最早在战国时期,骑射从北方匈奴传入中原地区,那时候没有马镫,人们用两条腿紧紧夹住马(需要腰力强大),一只手抓住马,然后再合适的时机进行射箭。中原地区的人不擅长骑马,再面对匈奴人的入侵的时候,总是吃亏,就连上马这个动作,中原人也要学习很久,依然显得十分的笨拙。后来有人想办法在在马鞍下方耷拉两根绳子,弄一个圈,把脚套进去。这样一来,人在上马的时候就方便了,最为关键的是,解放了一只手。人的下半部分和马形成了一体,在马奔跑的过程中,人们很容易和马形成一个整体。那么人们就空出了双手。可以做很多以前在马上面做不了的事情,比如开弓射箭、使用长兵器劈杀等等。

直到成吉思汗入侵欧洲,马镫才传入过去。而中国从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开始,马镫已经开始使用了。

弓弩,欧洲人使用的是单体弓,而东方使用的是复合弓。尤其是经过多代的改良,复合弓的射程远远超过单体弓。复合弓的最大射程可达400米,在作战的时候敌方还未冲到阵前,就已经遭遇到了辆三轮的剑雨的攻击。而单体弓的射程只有100米距离。


弩机的发明,也让马战占据优势,弩机操作简单,射程远,而且杀伤力十分强大。汉武帝派李广利西征的时候,弩机就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两万汉军面对十万大宛军队,仅仅用弩机就将对方打的溃败。汉朝的时候,就有官吏要求民间禁止用弩机,一个手持弩机的人,十几个捕快都不敢 上前捉拿。

裤子,裤子能保护脆弱的蛋蛋。作战的时候蛋疼可以瞬间让一个人失去战斗力。如果没有裤子的保护,在骑马的时候,蛋蛋很容易遭受撞击疼的你毫无战力。

其次就是骑马的时候,皮肤和马鞍 的摩擦,也会造成皮肤的损伤。而东方人的裤子是皮裤或棉布 裤子,西方人的是亚麻裤子。东方人的骑射是从北方少数民族而来,少数民族除了放羊就是放牛,换个职业也就是放马,其他的生物不好放,你要是放兔子,估计得饿死。所以中国北方少数民族的裤子清一色都是皮草——真皮羊皮 裤子,真皮牛皮裤子,真皮狼皮裤子,还有真皮虎皮裤子;就连内裤胸罩都是真皮的——那个时代如果有的话。再不济也是羊毛的,羊毛裤子羊毛衣服,虽然这东西透气性差,穿着很不舒服,不如中原的丝绸布匹有那么一种丝滑柔顺的感觉。但是骑马的时候就体现出了优越性了,保护皮肤不受损伤,穿越丛林不会把人划伤。所以,汉朝赠送到匈奴的中行说(yue)就对匈奴人说:不要羡慕中原的丝绸。那玩意作战不实用。

而西方人穿的裤子就更不用说了,虽然很早就发明了裤子,但是没有得到大规模的普及,而且布料也不怎么好。西方人过去穿的裤子,很长时间只有两个管,就是说屁股和前面羞羞的地方是没有保护的,所以很多地方穿长袍挡住了羞羞的地方。

你想想,拉弓射箭的时候,你还考虑 自己屁股是不是走光了,这能射好吗?

裤子是从少数民族传过来的,赵武灵王胡服骑射之前,汉族人是穿长袍,并没有裤子这一说。

最重要的是,东方少数民族是马背上的民族,而西方是海盗民族。你可以看一下下面的地图,欧洲区域,整个欧洲加一块也没有中国地域面积大,所以欧洲是航海国家聚集的地方;所有的航海大发现都是欧洲人公布的——当然他们也说郑和下西洋,但是郑和确实是带有特殊使命,而不是专门为了发现新大陆去的。

欧洲地域的特性,没有产马之地。欧洲缺少大规模的马匹,在作战的时候,骑兵就显得尤其稀少。不像东方,北方少数民族就是马背上的民族,中原王朝一直保持着强大的骑兵,主要是 为来防范北方少数民族。

其实,最关键的因素是:欧洲产马少,人口少,都去划船了;骑马当然不如东方人厉害了。更不要说骑射了 ,成吉思汗的部队骑射看似没有章法,但是人马合一。西方的看似很猛,可是形式化太严重。


嘟嘟读读


东方骑兵可以在运动的马上使用各种远射武器,而西方骑兵却较少使用

其实是一个错误的固有印象。

欧洲特别是东欧地区并不缺乏骑射手。

比如拜占庭帝国的重装骑兵就既能肉搏又能骑射,游牧的马扎尔人后裔——匈牙利人就有大量的骑射手,甚至根据贝叶挂毯显示,在1066年的诺曼征服当中,英伦三岛也出现过骑射手。

关于欧洲历史古画中,也有骑射手的痕迹。

诚然,相对东方的那些弓骑兵,欧洲的弓骑兵确实相对较少。因为西方以单体弓为主。

从弓的材料角度上说,单体弓就是直接用一些弹性较好可以高蓄能的木材加工制作。因此,为了尽量压榨单一弓体材料的性能,单体弓的体型做得很大。射箭的时候,射手往往需要较大的拉锯才能发挥单体材料的性能。如英国长弓,通常会长达2米,这样尺寸的弓就难以在马背上灵活发射。当然,单体弓的骑弓可以做得较短,但是短弓的性能相比会有所不足,这个因素便严重制约了欧洲弓箭骑射战术的发展。

但是马上的远程武器不止弓箭啊!还有弩

其实欧洲历史上的弩骑兵不少的。

甚至著名的圣殿骑士团都掌握马上用弩的技巧。

而火器时代之后,欧洲远射骑兵就更兴盛了,比如著名的龙骑兵和手枪骑兵。


冷兵器研究所


这里的西方,可能是指欧洲吧。那海子就以欧洲为西方试着分析一下这其中的原因。

首先海子觉得需要指出一点:就马上作战而言,相对于近战格杀,骑射其实应该是一种相对效率较低的杀伤力输出方式。在双方实力没有相差太大的情况下,历史上很少有完全以骑射达成战役胜利的例子,即使是跃马弯弓、骁武凭陵的蒙古铁骑,其最典型的作战方式也是以轻骑兵诱敌、疲敌,再以冲击骑兵予以迎头一击,以底定战局的。骑射这种作战方式要想实现对敌人的大规模有效杀伤,必须要以规模取胜。也就是说,只有大规模的集群作战,骑射才有实际意义,当然这里说的有意义不包括诱敌。

而马匹恰恰是欧洲的短板。看看欧洲的地形。

除匈牙利平原一带属于草原之外,其他地方要么山区,要么平坦被开垦为农田。

古代欧洲实际上属于农商文明,而只有游牧业才能够提供十万规模战马的庞大马匹数量。匈牙利平原一带的草原,据估计只能放牧40万匹马——在不考虑其他畜种的前提下。以这样的马匹供应量,要装备成规模的骑射部队显然是不现实的。

古代欧洲人显然是很现实的。古代欧洲几大帝国,无论是亚历山大的马其顿,还是罗马,都是以步兵方阵为军队主力,骑兵予以配合。他们将数量不多的骑兵,以高强度的训练组建为古老的冲击骑兵,其中以亚历山大的伙伴骑兵最有代表性。

亚历山大的伙伴骑兵

再有,欧洲由于大西洋、地中海以及黑海的影响,常年温和多雨。这导致了东方游牧民族普遍使用的反曲复合弓极不适应当地湿润的气候。由于骑马射箭要求战弓要强劲短小——反曲复合弓。而古代的反曲复合弓需要以胶质将不同材料粘合在一起组成为弓背,而湿润气候极容易导致胶质吸收水分而破坏弓体的牢固性。

蒙古骑兵的反曲复合弓

也正因为如此,欧洲弓箭手多使用单体弓,最有代表性的当数英国长弓手。在反曲复合弓被否决的前提下,欧洲人只能选择坚韧储能较好的木材加工成单体弓体,而为最大限度获得弓体拉力,往往将弓体做得很长。以英国长弓为例,制式战弓一般长为1.7米,超过2米的也不罕见。这样的弓是无法在马背上轻便使用的。

英国长弓

以曾经肆虐欧洲的匈人为例,他们也是在西迁途中抵达匈牙利草原后便定居下来,并以大草原为基地建立了一个庞大帝国。而其作战方式也由骑射为主迅速向欧洲流行的冲击骑兵搭配步兵方阵过渡。最后在沙隆战役中折戟沉沙。

最后,古代欧洲军队缺少骑射兵种的局面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武器和兵种的装备以及作战方式的选择,还需要考虑敌人的作战特点。古代欧洲帝国在承受了东方游牧民族军队的压力之后,也迅速改变了自己的作战方式,其中就包括组建大规模的骑射军队。

罗马帝国在公元前53年卡莱战役中被帕提亚打到全军覆没,而帕提亚使用的便是与蒙古骑兵相同的弓骑兵诱敌疲敌,重骑兵冲击决战的战术。在此之后,罗马帝国也开始招募周边游牧民族组建了自己的骑射部队。

携弓持矛正在训练中的5-6世纪东罗马骑兵

最典型的当数东罗马,在帝国东线与萨珊波斯帝国骑兵的作战中,也组建了更大规模的骑兵部队,无论轻重骑兵,均具备骑射能力,而且轻重骑兵之间可以根据战场需求迅速完成角色转变。东罗马的重骑兵被称为“双重骑兵”,即骑射格战双优的骑兵。

因此,少马、与潮湿气候限制了古代欧洲骑射部队的发展,但在面对东方游牧民族压力的基础上,他们也建立过自己的骑射部队。


史话海说


准确来说就是地形环境不适合,其实罗马人曾经尝试过将东方式的轻骑兵引入西欧,但是最终效果却差强人意。而一些强大的游牧民族在迁徙到中欧或者西欧后,也因为草场不足的大环境而迅速抛弃了骑射手。

(所谓的东方式骑兵其实就是游牧民族的骑兵组合,即骑射手加重骑兵)


一、西欧的地形地貌不适合东方式骑兵


人们在吹捧游牧民族骑射手的强大时往往忘记了骑射手对于地形的要求相当之高,那些拥有大量骑射手的国家,往往大多是在拥有广阔空间的大草原或者沙漠作战,只有这两种地形才能给予骑射手充分的迂回和机动空间,而这在西欧和希腊完全是不适用的。


此外,轻骑兵之所以有威力很大程度上在于数量庞大,这直接要求国家应该提供足量的草场,而欧洲的草场恰恰都在东欧,西欧多是丘陵和森林,根本养不了那么多马。


地形狭窄,草场不够,直接决定了西欧的骑兵只能是少而精,并以采取冲锋而主,而无法采取东方式骑兵的战术。


(西欧骑士一直是少而精,以冲击为主)


公元3世纪开始,罗马军队日渐蛮族化和东方化,罗马人开始重视骑兵的建设,并大力模仿帕提亚和萨珊波斯的骑兵部队,这些骑兵是典型的东方风格骑兵,与游牧民族别无二致。这些骑兵包括来去如风的骑射手和人马俱甲的重装骑兵。

(后期的罗马骑兵高度东方化,但他们却在西欧遭遇了水土不服)


到了5世纪,东罗马帝国更是将这两者结合,组成了既可以射箭也可以冲锋的两用重骑兵。西罗马看到东罗马的变革,也将东方式骑兵引入了西欧,但是却遭到了严重的水土不服。


一方面,西欧地区森林密布,草场稀少,所能饲养的马匹极为有限,罗马人只能集中资源培育一小批优质战马,其他的马匹则只能说低劣的驮马,加之西欧的居民本就缺乏骑马的传统,因此几乎无法培养出成体系的轻骑兵。

(罗马新组建的东方式骑兵在西欧几乎毫无用武之地)


就算是硕果仅存的东方式骑兵,也难以在西欧发挥作用,西欧地形崎岖,森林密布,他们几乎没有迂回和袭扰的空间,在东欧、西亚和蒙古大草原,由于空间广阔,他们可以随意施展经典的帕提亚战术,不停袭扰对手直到他们筋疲力尽,再发起最后的进攻。


但是到了西欧,没跑几步就碰到丘陵和森林,最后的结果就是在战场上百无一用。


二、迁徙到欧洲的东方游牧民族最后都抛弃了过去的战术


这从一些迁徙到欧洲的游牧民族身上也能看到相似经历,匈人曾依靠强大的骑兵横扫东欧,但是到了匈牙利,由于草场不足,很快主力就变成了步兵。

(骑射手需要广阔的空间进行迂回和袭扰,这在西欧都不具备)


阿瓦尔人(柔然人)、马扎尔人在迁徙到匈牙利后,也很快抛弃了东方式骑兵,迅速西方化,这都是适应环境下的被迫之举。蒙古人如果进攻到了西欧(最远只打到了匈牙利,而且迅速撤离了),可能也不得不迅速军事西方化。


西欧对东方式骑兵唯一的采纳之处就是学习了具装骑兵,他们继承了具装骑兵集群冲锋的战术,并做了一定改良,比如去除了马甲来提高骑兵的速度,发明了夹枪冲锋来提高冲击力,并进行长期的马匹育种。


(西欧最终发展出了自己的骑兵战术,并在十字军东征中轻松击败东方式骑兵突厥人)


这些工作使西欧终于在查理曼时期拥有了最强大的重骑兵,并在之后的十字军东征中将习惯骑射的突厥人杀得落荒而逃,即使是蒙古人,也对继承西欧骑兵战术的亚美尼亚重骑兵赞不绝口。西欧骑兵在18世纪习得墙式冲锋后更是完虐所有东方骑兵。

可以说,西欧人做出了最适合西欧环境的改变。

(拿破仑时期的法国骑兵依靠墙式冲锋已经完虐曾多次击败蒙古人的马穆鲁克骑兵)


沉思的托克维尔


首先,我想,这个东方骑兵指的不仅仅是中国,也肯定包含了存在于今天西亚地区的很多国家,比如帕提亚,波斯,阿拉伯帝国以及众多的亚欧草原游牧部落,

而这个西方指的就是罗马以及后来的蛮族国家了。其实简单概括一下,就是地理环境和民族生活习惯。

首先,就是地理环境的影响了。无论是叙利亚和伊拉克无垠的沙漠,还是辽阔的亚欧大草原,都是绝佳的马场,同时这种可以快速施加骑兵动力的地貌也使得对马匹的依赖和骑兵战术得到了提升。充足的游牧部落人口,生活习惯带来的军事优势,自然使得这些地区的民族和国家早早大规模投入了弓骑兵的建设。而西欧和中欧地区的地理环境却往往是支离破碎的,是交错的平原和山地的结合体,

大规模的骑兵战术并不是这种地形下最适合的选择,马匹作为运输工具的价值似乎体现得更多。无论是最早的希腊,马其顿,到后来的罗马,其军事文化都是可以视作传承性的,依赖于对重装步兵军团的建设,配置骑兵辅助部队。

凭借着高素质的军队和不断发展的优良战术,同时受限于骑兵早期缺乏马镫和适合马上作战的武器和护甲的状况,罗马的步兵完全可以和同时期的帕提亚相抗衡。在这种情况下,大量建设骑兵部队明显需要更多的钱和精力,罗马完全可以更直接地吸入治下其他民族更有经验的高素质弓骑兵,再运用军队中的弩手,投掷武器,给予装备敌军轻便的骑射手沉重打击,罗马本身的骑兵素质也还不错,重步兵集阵在保持阵营的情况下也无需畏惧敌军重骑兵的冲锋。

到了蛮族诸王国统治欧洲的时期,这种情况更容易解释了。

中世纪早期蛮族诸王国实行的往往是征召兵制,以前职业化的罗马军队都没有大规模建设弓骑兵,而威塞克斯王国和墨洛温王朝治下的这些挥舞镰刀和锄头的农民哪有机会去训练这种陌生的作战方式?甚至那些少量的骑兵直到7世纪才逐渐习惯了马上作战,就连依赖的步兵往往都是轻装甲甚至无装甲的,7世纪时期的盎格鲁撒克逊军队只有贵族才能穿得起甲胄,普通民兵只能依靠盾牌。


同时呢,弓骑兵对战术和作战体制的需求也很高,绝不是那些只知道鲁莽冲锋的蛮族人可以运用的。并且,弓骑兵战术也需要很强的内部凝聚力,不然可能一次溃散就再也集结不起来了,甚至借迂回作战的幌子打着打着就偷偷跑了,适合于东方君主权力强大饱满的国家。至于西方,没有健全的作战指挥体系,和强大的王权,食物,盔甲都需要自备,如果采用弓骑兵那种分散的,迂回的,高机动性,灵活的战术,再加上各地区的征召兵相互不熟悉,基层指挥又慌乱无章,只要形势一有不利,农民伯伯们恐怕就要跑回家收麦子去了。

同样,此时也要注意地理因素。最受弓骑兵军团威胁,需要建设强大野战的国家是拜占庭。拜占庭军队的骑兵比例不仅高,而且雇佣的外籍游牧弓骑兵也相当出色,迫于骑兵装备改革带来的相对于步兵的优势需求,东罗马也发展出了一批精锐的具装骑射手,长枪与弓箭的结合成为贝利撒留用兵的特点。


而西欧国家也同样如此,在阿瓦尔人和马扎尔人等游牧部族的袭击下学习并发展了骑兵,在维京人的袭击下发展了堡垒和守城机械。

当然,到了火器时代这种情况就变了。神罗的黑衫骑士,法国的龙骑兵,都是其中的佼佼者。

和弓箭不同,火枪这种东西是欧洲人擅长的。相比于游牧民族在骑射技术上的先天优势,火枪无疑是一个新的,公平的起点。欧洲的火枪手是当时世界巅峰的水准,在这种情况下建设一支高机动的火枪骑兵部队他们完全不会处于劣势。更重要的是,他们同时也可以发展长枪兵加剑盾兵加火绳枪兵加火枪骑兵的战斗方阵,那是属于他们自己的战术,符合民族和国情的战术,而不是邯郸学步地模仿游牧民族重骑兵加弓骑兵的帕提亚战术。


普鲁士之魂


这种观念很显然是个误区。

东方骑兵善于骑射这点我们不多说,就说一说西方那些善于骑射的骑兵。

事实上世界上最早使用骑射技能的人就是西亚地区的斯基泰人,这是目前为止被记录的最早的游牧民族,更为重要的一点是,除了高桥马鞍和马镫,基本上其他所有的基础马具都是由斯基泰人发明,其中包括骑射的技艺,只不过在没有马镫和高桥马鞍之前,骑射只能是停马射箭或者向前射箭,骑兵无法保证一边骑马一边转体射箭。


然后就是西亚地区的帕提亚人,如今这种通过运动的骑射去消耗敌人的办法就是根据帕提亚人来命名的,也就是著名的帕提亚战术,之所以帕提亚人可以在马匹上进行转体射箭,就是因为他们发明了高桥马鞍,这种神奇的发明迅速向东向西传入东汉帝国和罗马,并改变了当地的骑兵。

此外还有在东欧平原猖獗的阿瓦尔人、保加尔人和马扎尔人,都不乏善于骑射的战士。事实上当初就是因为阿瓦尔人及其善于骑射,才扰的东斯拉夫人修筑起一个个的城堡。另外要说一句就是欧洲人所使用的马镫,很可能就是阿瓦尔人从东方人手中得到的。再就是马扎尔人,马扎尔人除了有剽悍的骠骑兵,还有重甲骑射手,这点也曾经让东罗马帝国的军队和欧洲日耳曼人的军队非常头疼过。在马扎尔人过度农耕化之前,骑射一直是他们擅长的手段。



再就是随后来到的突厥人,也是非常精于骑射,在德意志神圣罗马帝国中,也有一定数量的突厥骑射雇佣兵。除了马弓手,欧洲的骑士更喜欢使用手弩,因为使用起来更为方便。除此之外还有短标枪,借助于马匹的动量,骑士和游牧民的短标枪可以发挥出极强的威力。


火器工坊


其实这说明了东西方军事思想的差异:全能化与专业化。

我举一个现代的例子来说明:

这是苏联航母

这是美国航母

很简单就能看出他们的不同:苏联走的是全能路线,航母既能对舰,又能对空还能反潜,没事再载十几架飞机;美国走的是专业路线,航母就是载飞机的,别的什么都干不了。

除了航母,其他军舰都是这样。苏联的无畏级、现代级都是万能手,可以单舰和双舰在海上玩游击战;美国的海军要么只会对空、要么只会对舰、要么只会反潜,只能组建庞大的舰队群玩阵地战。

咳咳,说回古代,其实苏联古代深受游牧民族影响,美国不用说受西欧军事影响。

古代东方包括中国,走的路线是弓马娴熟的全能手;

西方包括美国,走的是专业路线,该干嘛干嘛。样样都想学,样样都学不精。

从古代战争对比来看,万能全能手是吊打专业手的

尤其中东的萨拉丁骑兵,偏向东方式骑兵,不讲究密集阵型且弓马娴熟。吊打当时的十字军骑兵。

但是300年河东,300年河西····

现在战争,万能全能手却远远不是专业手的对手

所以样样都会,样样都不精,远不如某一方面专精。其实为啥会这样发展,跟阵型和环境真没啥关系。

主要是东西方思维方式不同,思维方式的不同主要源于生活:东方是中央集权,官员的流动性比较大,往往被调来调去,甚至跨行业工作,突然由文官变成武官也是可能,所以技能多爱好广泛有优势;西方封建领主守着自己家的一亩三分地,不出意外三代人就是守着这个城堡,当然要专心管理自己家的领地,那么技能多爱好广泛对封建领主来说没卵用,甚至影响自己本职工作,不如专心致志研究好自己的工作和技能。


铯媒体


有网友问:为什么东方骑兵可以在运动的马上使用各种远射武器,而西方骑兵却较少使用呢?我们看到有很多人回答。但是,我们想说的是,古代西方骑兵一样有很多远射武器。

1472年的法国勃艮第查理公爵的军队包括15%重装骑兵、50%骑马弓箭手、15%矛兵,20%火器手和弓箭手。

公元600年,马镫风靡了欧洲各国军队。从马镫最初登陆欧洲,到14世纪的欧洲,其间700年的社会演进可揭示一切。最早的骑士由武士中的精英组成,他们的坐骑体型硕大,疾如旋风,他们手持长矛、长剑、板斧,横扫千军如卷席。因此它们被称为“天军”。

在火炮和弩机(大约在公元1000年,欧洲才有了弩机)时代到来之前,骑在马上的人们实际上是不可战胜的。只要他们一出现,权力平衡立刻会发生变化。军事领袖们需要这种战无不胜的骑马人,因此他们不计成本地将这些人豢养起来。

与此同时,随着地位的提升和影响的扩大,这些人终以“贵族”完成了自我标榜。对这些骑术精湛的人,法语的称谓是“骑士”。这一称谓是理想化和勇武传统的完美结合。他们因此拥有了土地,而土地则由新出现的农民阶级来耕作。

这就是人们所熟知的封建制度,中世纪的欧洲就建立在这一基本社会结构之上。但是,并不是说欧洲重骑兵力量很强大,就没有弓骑,欧洲各国的弓骑都会占到军队的30-50%,数量和比例一点都不比东方骑兵少。

轻重弓箭骑兵。这两种骑兵在作战时可以互相取长补短。弓箭骑兵先把敌人围住,为长矛兵的冲锋作好准备。长矛兵的进攻又迫使敌人不得不保住密集队形,这样,就更容易受弓箭骑兵的袭击,因此,从古罗马的后期开始,欧洲军事上弓箭的作用变得越发重要了。

公元5世纪时,东西罗马帝国越来越多地使用野蛮民族的雇佣军。随着骑兵重要性的日益增加,当然优先录用那些本来就善于骑射的部落的士兵。东罗马帝国的轻骑兵骑射能力甚至超过了中国同时期。

东罗马军队的弓骑来自亚洲血统部落的匈奴人、阿兰人、艾伐尔人和布尔加人等均被编为弓箭轻骑兵,而居住在多瑙河和黑海之间平原地区的日尔曼部落,其中主要是哥特人、赫鲁利人、汪达尔人、盖皮达人和伦巴底人则编入了重骑兵队伍,他们主要用长枪或长矛实施突击冲锋。

到了公元6世纪初的时候,出现了所谓的弓箭重骑兵。它作为后来几个世纪里的拜占庭军队的骨干,可以说是中世纪最可靠的一支部队。这种重弓箭骑兵将兵器的威力、纪律性、机动性和突击能力紧密结合起来,真正成为继古罗马军团之后的又一支强大军事力量。


深度军事


东方骑兵的远射武器有复合弓。西方骑兵不用远射武器,是因为他们只有单体弓没有复合弓。而且“骑马射箭”是个技术活,很难的。

首先,谈一下复合弓与单体弓。

东方游牧部落的骑兵,以弓骑兵为主。装备的是强大的复合弓。复合弓弓身短,可以在马上轻松操控、左右开弓。而且复合弓的威力十分强大,比一般的单体弓拉力要大的多,在五十米的距离,足以穿透任何铠甲。

而且弓箭这种武器,必须从小练习,才能百发百中、上阵杀敌。骑射更是如此。东方的游牧民族,从小生长在马背上,弓不离手,人人都是骑射的神箭手,这才建立起强大的弓骑兵部队。

《汉书.匈奴传》记载:(匈奴人)儿能骑羊,引弓射鸟鼠;少长,则射狐兔;肉食,士力能弯弓,尽为甲骑。

2000多年前,匈奴冒顿单于在白登包围刘邦,史称匈奴“控弦之士四十万”。也就是有弓骑兵40万。兵力之盛,可以想见。

像汉族这样的农耕民族,老百姓射箭都不会,更不要说骑射了,所以汉族就很难建立强大的弓骑兵部队。

西方也是同样的原因。

第一,欧洲古代没有复合弓。

欧洲的弓箭都是单体弓,一根棍,为了保证拉力,弓身就必须很长。弓身长了,在马上操控很不方便,根本就不适合骑射。所以欧洲不流行弓骑兵。因为他们的弓在马上很难射出箭。

多说一句。日本的弓箭也是单体弓,也很长。但是日本人能骑射,因为他们对弓箭做了改进,把弓箭的握把向下移动了很多,这样才能在马上射箭。也是极不方便。

第二,欧洲游牧民族很少。

欧洲土地肥沃、气候宜人,非常适宜耕种,所以欧洲、特别是西欧,几乎没有游牧民族。像阿兰人这样的游牧民族,还是被匈奴从别的地方赶到欧洲的。

没有游牧民族,骑射这样的高级技术,一般的士兵就很难掌握。所以很难建立起强大的弓骑兵部队。

后来欧洲盛行骑士制度,这帮人脑子缺根弦,成天就知道好勇斗狠。他们认为远远的放箭是懦夫,只有近身肉搏才是勇士。对弓箭手鄙视的不行。

所以就拼命在盔甲上下功夫,一个一个穿的像个铁罐头。


上将嗳福斯


这个首先要搞清楚东西方的界限在哪里。在欧洲人的认知里,君士坦丁堡以东,都被称为东方。于是才有了近东,中东,远东这样的名词。

而以骑射为代表的骑射游牧民族,广泛的分布于东欧和埃及以东的广大地区。

最具代表的就是和罗马争雄近千年的萨珊帝国和波斯帝国。

可以说除了埃及,印度,地中海,黄河长江之外的所有地域都长时间是游牧和商旅民族的天下。他们都广泛的使用复合反曲弓和骑兵。

以骑射闻名的安息帝国

了解了这些我们再把目光投向问题所求的所谓“西方”,也是狭义上的西方——地中海沿岸。

首先要清楚,地中海文明以希腊、特洛伊、克里特岛为代表的爱琴海沿岸为起源,后继罗马,迦太基等基本上都是沿着海岸线延伸文明。

而欧洲内陆长期处于蛮荒状态,尤其是西欧地区,丘陵森林河道密布,这种环境本就不适合把骑兵作为主体兵种。

直到西罗马灭亡前后,内陆以法兰克人(法国人祖先),日耳曼人(德国奥地利等国的祖先)等为代表的民族。才在罗马的影响下逐渐过渡到半农耕半畜牧的状态。

森林的砍伐,土地的平整,河流的治理,这才给了大规模骑兵的活动空间。于是阿提拉就来了。。。

不过这并不是说环地中海就没有远程骑兵。来自北非和马其顿,东欧的标枪骑兵从公元前两千年就一直活跃在欧洲的各场战争中。

尤其是在迦太基和罗马的争霸战争中尤为抢眼,甚至成了决定胜负的因素。

左右布匿战争胜负的努米底亚标枪骑兵

到了中世纪后期,十字弩开始在骑兵中装备。

火枪时代更是衍生出了配备骑枪的龙骑兵。(大名鼎鼎的m4a1就是一款卡宾枪,也就是骑兵枪。)

在现代的许多欧美军队还保留着龙骑兵军队的番号。只不过武器已经换成了坦克和装甲车。

这个世界比大多数人想象中要大的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