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10 寧化客家酒娘,還是記憶中的味道!

寧化客家人熱情好客,遠近聞名,客來必以家釀酒娘相待。

寧化客家酒娘源於何時?相傳一千多年前,中原漢人因避饑荒、戰亂,大舉南遷。一群婦女徒步越過千山萬水,進入寧化,累得再也走不動了,一個個昏睡在深山野嶺之中。不知過了多久,一陣清風夾雜著一種特別的香味沁人心間,一位年長婦女慢慢甦醒時,見一位滿頭銀髮、紅光滿面的長者,用竹製的勺子,從容器中舀出清澈透明的液體,遞給老婦說:“喝下去吧!”老婦輕輕呷了一口,剛聞醇香濃郁的氣味,頓覺心曠神怡,隨即疲憊全消。老婦按照長者的指點,給每個姐妹嘴裡灌了一口,轉眼個個醒來,精神煥發。望著婦女們驚奇的目光,長者哈哈大笑說:“這是用糯米釀成的酒娘。”接著向大家介紹了釀造的方法,之後,揚長而去。這群婦女找到她們先來的家人,就在石壁定居開拓,生息繁衍。後來,石壁成了客家人的祖籍地,客家酒娘也世代相傳。

寧化是稻作產區,盛產糯稻,糯米是製作黃酒的原料,取材便利;再則,寧化地處山區,山高林深,地下泉水潔淨味甘,水質特好,適於釀造米酒。米酒釀造簡便,家家戶戶都可以自己釀造。做法如下:

1、將糯米洗淨浸透,置飯甑內充分蒸熟。

釀酒行家說:“釀酒無功夫,只要糯飯蒸得熟”,說明糯米飯蒸熟、蒸透,是釀酒的重要環節,不能忽視。

寧化客家酒娘,還是記憶中的味道!

用飯甑蒸糯米

2、糯飯蒸熟後,將其撒在簸箕內攤涼,或直接將飯甑置於木架之上,用冷水將糯飯淋涼,此叫“淋酒”。將酒餅(酒麴)研碎成末再用冷開水調勻,此叫“蒲水”。

寧化客家酒娘,還是記憶中的味道!

淋酒

3、把攤涼(或淋涼)的糯米飯盛入酒缸中,撒上“蒲水”,用手反覆攪拌均勻,此叫“臺酒”(土音)。

寧化客家酒娘,還是記憶中的味道!

臺酒

4、再將缸中拌勻的糯飯壓平,中間挖一“酒井”,加蓋保溫三天,即見酒井中酒娘滿井。

寧化客家酒娘,還是記憶中的味道!

酒缸中的酒娘

寧化酒娘,味美香醇,含酒精度低,一般酒娘含酒精25度左右,水酒含酒精18度左右,甘甜可口,不易喝醉,飲用的人很廣,男女老少皆飲。

寧化客家酒娘,還是記憶中的味道!

酒娘

寧化客家酒文化在實踐中不斷總結、改進、發展、提高,豐富多彩。在酒的名稱方面,因含酒精度不同而各有所稱:剛釀造出缸未加水的叫酒子;酒子存放時間長了則叫酒娘;酒娘兌入30%至50%的冷開水,醃浸三、五天,榨去酒糟,燒開澄清後即為水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