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河南河北是哪個河作為分界線的?

雷哥的廚房人生


河南省因大部分處於黃河以南而得名,黃河穿過河南三門峽、洛陽、焦作、鄭州、新鄉、開封、濮陽及濟源(省直轄)等市。河北省則全部位黃河以北,河北既無黃河也基本不屬於黃河流域!河南和河北之間界線直線距離並不長,並且大部分之間界段並無河流(冀豫界線東段只有衛河的一小段),冀豫之間的界線西段的界線為濁漳河及漳河,濁漳河和清漳河兩河在合漳鄉匯合後以東段叫漳河(自西向東流)。紅旗渠也是引濁漳河入林州市的。河北與河南兩省之間主要界於河北邯鄲市及河南省安陽市及濮陽市之間。兩省之間的界線大部分不是以河流為界的,只有西段少部分是以濁漳河及一小段漳河為界的!

河北與河南兩省界線



冀豫兩省間東段界線



冀豫兩省西段界線

河南、河北兩省位置圖


海闊天空218505852


歡迎打開歷史寶藏,一起來讀豫、冀那些事兒。(約600字,閱讀需2分)

河南河北名字的分界為黃河,現實的分界為漳河。

為什麼會出現這種奇怪的現象呢,請聽下文分界。


唐太宗時期,天下初定,依山川形勢,劃全國為十道,這便是史上著名的“貞觀十道”。

這時候,黃河南北為河南道和河北道,毫無疑問,是以黃河為界劃分的。

紅色線為黃河下游,可知河南河北是以黃河為界。

再到大一統的元代,設河南江北行省。

這個河北江南行省,正如其名,直接從黃河以南,劃到長江以北。

但是需要注意一點,這時候的河南江北行省之北界,並不是完全與黃河重合,而是省界有時與黃河重合,有時偏向北邊。如上圖中,鄭州、開封附近和徐州以東,就是省界偏向北,囊括了一些“河北”的土地。

這與元代犬牙交錯的行政區劃理念有關,也是防止地方利用山川之勢割據自立。

元末農民起義之時,徐達率軍北進,佔領河南後,順勢往北,佔領了河南北邊一塊地,就是今安陽新鄉一帶,作為明軍越過黃河向北進軍的橋頭堡,這片地方在明統一後,也劃歸了河南。

明代河南布政使司

正如上圖,自此而始,河南這個名稱開始變得有些“名實不符”,豫北已經越過了黃河。這種情況明清兩代皆是如此。

清代的河南省政區圖(紅線為黃河)

現在河南河北之分界,誕生於1952年。

這一年,平原省撤銷,河南、河北、山東重新劃界。

這次政區調動中,將河北省南部的清豐、南樂、長垣三縣一併劃入了河南省。為了平復河北的情緒,就將河南的臨漳縣、涉縣和武安縣三縣歸入河北。使得河南、河北之交界不在南北突出。

形成了現在河南、河北的界限輪廓。

上圖為河南與河北省目前交界處情況,可知兩省現在的分界,基本和漳河的流路差不多,特別是兩省交界的西部,就是以漳河為界的。

綜上可知:河南、河北兩省,名字的分界為黃河,現實的分界為漳河。


兩分鐘走近歷史現場,歡迎關注@歷史寶藏,更多歷史文化原創內容等你哦~

歷史寶藏


這道題如果要出在百萬英雄中需要這麼問,河北省與河南省現在的分界主要是哪條河?

河北和河南的稱謂是從古代來的,這個河以前指的是黃河。河北河南的叫法當時都侷限在河南省,有河南省的河北三府之類的叫法。後來新中國成立後,設立河北省,為了便於管理又大概以漳河為界劃分了河北和河南的分界線。漳河以北的縣劃給河北。

但並不是嚴格意義上的以漳河為界。因為漳河主要流域都是在邯鄲境內,漳河自西而東,橫貫磁縣、臨漳縣、魏縣、大名縣,在館陶縣徐萬倉村與衛河匯流,其間河道(合漳至徐萬倉)長189公里,流域面積1.91萬平方公里,其中控制邯鄲境內流域面積2863平方公里。如果以漳河為界很多地方又要劃給安陽了。


聚邯鄲


提問河北省和河南省的分界是那條河?潛意識裡是認為“河南”和"河北"兩個省的省名應該是來源於一條河。

就像山東省和山西省的名字來源於太行山一樣,河南省和河北省的名字來源於黃河。

山西省的東界是太行山。

但山東省和太行山根本不搭界。山東人如果想去太行山旅行,還要經過河南省,或河北省才能到得。

河南省和河北省的省名中的“河”,也確實來源於黃河。

河南省和河北省的省名雖然來源於黃河。但河南省的安陽、新鄉、濮陽、焦作、鶴壁和濟源六市卻位於黃河以北。

這六市為什麼屬於河南省,而不屬於河北省呢?

在明清時期,這些地方就屬於河南省的彰德府(安陽市),衛輝府(衛輝市)、懷慶府(沁陽市),被稱為河南的“河北三府”。

中國實行行省或省這種行政區,起源於元朝。

元朝時,現河南大部屬於河南江北行省,河北三府屬於中書省。

元末明初,朱元璋命徐達北伐,攻至汴梁路,河南江北行省劃入大明疆域。後改汴梁路為開封府,置河南中書分省。

因朱元璋等元末的農民起義,高舉的旗幟是“反元復宋”,朱元璋也想定都開封,畢竟開封是北宋的國都,名正言順。

於是立開封府為北京,並將黃河以北的彰德府、衛輝府、懷慶府、廣平府、順德府、大名府、河間府、保定府、真定府九府隸屬於河南中書分省。

這時河南由元朝的向東直達黃海的河南江北行省,變成了向北直達燕山的河南中書分省,由橫向很寬,有出海口的一個省,變成一個縱向很長的一個省。但都是北方的一個大省。

但朱元璋定都開封的想法,後來沒有實行,開封府北京也被拆除。

朱元璋在河南行省的北部另設一個北平行省,廣平府、順德府、大名府、河間府、保定府、真定府劃入。但彰德府、衛輝府和懷慶府卻留在了河南行省。

後朱元璋改行省為承宣布政使司,簡稱布政使司。但人們已經習慣仍稱“省”。

清承明制,彰德府、衛輝府和懷慶府仍屬於河南省。

這就是為什麼位於黃河以北的彰德府、衛輝府、懷慶府,即現在的安陽、新鄉、濮陽、焦作、鶴壁和濟源屬於河南省的來源。

建國初期,河南和河北因為漳河水患,以及治理漳河,矛盾重重。因屬於不同的省份,不易協調,造成以河為壑,上面官員打嘴仗,下面老百姓打手仗。

為了便宜治理漳河,就把屬於安陽市的臨漳、涉縣和武安劃到河北省,以統一協調漳河治理。

這就是河南省和河北省的界河劃分是漳河的原因。

因漳河不像黃河、長江這樣的大江大河寬廣,很容易跨越,所以“縣”這樣一級的行政區,就不是以漳河為界劃分,跨漳河的縣很多。

這就是河南和河北的界河是漳河,但河北位於漳河流域的縣市,行政區域都是跨漳河的。


殷地安書院


河南河北的河指黃河,但是,這是歷史上的分界。現在的河南河北兩省嚴格意義上沒有分界河。如果非要找一個,則為漳河。


漳河,海河水系的南運河支流。發源于山西長治,下游作為界河在經過區段劃分河北省與河南兩省邊界,到邯鄲市館陶縣合流衛河,稱衛漳河、衛運河,後進入海河水系的南運河。漳河流經三省四市21縣市區,長約412公里,流域面積為1.82萬平方公里,幹流長179公里。

由於流域上游落差巨大,下游下洩不暢,漳河歷史上災害頻繁,早在戰國時期,魏國西門豹治鄴,即在漳河河北省臨漳縣段建設了引漳十二渠 。新中國建立後又建設了漳澤水庫、嶽城水庫、紅旗渠、漳南渠等大型水利工程。對兩岸災害治理十分有效。


桃花一簇開無主


河南與河北的界河——漳河,關於河南河北的分界,其實一直以來民間一直有爭議,無非是黃河還是漳河之爭,相比之下,黃河要比漳河出名的多,身為中華民族的母親河,黃河在中國人心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最早的河南河北是一個地區名兒而非行政區劃,那時的河南河北便是指的黃河以南地區和黃河以北地區,但慢慢走到元明清時期行省制度不斷完善,尤其是民國時期徹底形成今天的樣子,此時的河北省邯鄲市和河南省安陽市便形成了以漳河為界的既成事實。因此,河北河南之名雖來自於黃河,卻形成了以漳河為界的現實。這是歷史演化的結果。



另外,其他的省的分界簡單擴展一下!

湖南和湖北的“湖”——洞庭湖,洞庭湖,位於長江中游與湘江交匯處,岳陽之側,浩瀚的湖面是長江的優良“蓄水池”、調洪行洪區,湖南湖北正是由此而得名。值得關注的是,今日之洞庭湖已經比歷史上最盛時期小了好多,有其歷史原因,更與曾經發生過的人為填湖造田運動有關,此處不再多言。


廣東與廣西的“廣”——廣信,今梧州萬秀區管轄內,如果說前面三個大多數人都能過知曉或者推敲出來的話,那這一個恐怕除了兩廣的人很少有人知曉。漢武帝至三國末年,幾百年期間,廣信一直都是交州首府所在地,是整個嶺南地區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因此廣東廣西便來於此。 中國今天的行政區劃,多起始於兩宋時期,完善於明清時期,基本定型於民國和新中國初期五六十年代。其後調整很少,除海南省的設立和重慶市的設立發生在上世紀末。其餘基本保持不變。
我是珞珈山的貓,喜歡看祖國的地圖,希望你也喜歡!


珞珈山的貓


一堆不是我們豫北的人在瞎逼逼,懂豫北的歷史都知道是黃河。在建國初期,曾經為治理黃河水患與豫北匪亂,取豫北冀南魯西一共新鄉安陽濮陽聊城湖西菏澤六專區成立了平原省,三年後,歷史任務完成撤銷,卻只是一分為二,新鄉安陽濮陽三專區併入河南。原河北最南的大名地區只剩下了大名縣,河南把最北的安陽臨漳涉縣磁縣劃入河北,大名只得併入邯鄲。現在開封北邊的新鄉東部的長垣封丘是曾經屬於河北的,你說是不是以黃河為界?明清時期,豫北三府懷慶,衛輝,彰德在黃河以北,但並不妨礙河北最南邊是與開封僅隔黃河。


去不了遠方回不了故鄉


要正確回答這個問題,首先要了解地域是如何劃分的。

從表面看確實是以漳河為界,但事實是確實是以黃河為界。那又如何解釋在黃河以北有河南省的五個地市呢?

政府在地域劃分時要考慮的問題很多,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對各區域的管控,假如不在黃河北設幾個河南省的地區,一旦河北據黃河天險,河南將無力功擊。

所以在管理者心中確實是以黃河為界。





王付軍624


漳河


毋庸置疑

漢代有記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