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27 “雙冢”之謎|丞相謝安死在廣陵,卻為何葬在武當?

“雙冢”之謎|丞相謝安死在廣陵,卻為何葬在武當?

“雙冢”位於均州城南十五里的呂家村,南緊鄰土橋街,距筆者家約二里許。“ 雙冢”是佔地約八個半籃球場那麼大的兩座相連的高大士墳古冢,故名。土冢前有石供案和石騎獸。

相傳雲:當地人家辦紅白喜事,缺少碗碟筷子,拿點香表到墳前燒掉析禱一下,求借多少,叩畢,即到墳後去取,不多不少就是求借之數。用畢再送回原處,有求必應。年代久了,有個貧心之徒借了不還,從此再也不靈了。

這種傳說已經很神奇了。

“雙冢”之謎|丞相謝安死在廣陵,卻為何葬在武當?

到了清朝康熙十九年(1680年)均州知府王民皞於雙冢前創立一碑,中書“靜樂國王聖父聖母之墓”。《州志》 記載: 傳雲玄武降生於黃帝之時。靜樂國號並未見正史論證,這就更增加了神秘性。

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均州知州江闓“申改正僭濫議”說王民皞立碑是錯誤的,申報“憲臺”去掉此碑。雙冢究竟為何人立墓?使其更加神秘莫測了。

清光緒十年(1884年 ) 《續輯均州志·古蹟》雲:“雙冢,在州南十五里,二冢相連,勢極崇峙,迤邐約裡許,冢前一翁仲僅存,碑碣殘沒,其人其世均無考。”這樣“裡許”大的古冢在鄂西北確為罕見,應當是身份極高的名人之墓。真的“無考”嗎?迷霧重重。

“雙冢”之謎|丞相謝安死在廣陵,卻為何葬在武當?

《丹江口市志·文物》記載:1959年2~11月,湖北省文物管理委員會主持發掘雙冢古墓。土冢高6~7米,南北長70米,寬50米,墓前置長方石祭臺一張,兩邊有石雕騎獸,左側有清康熙時“靜樂國王聖父聖母之墓” 石碑一塊。兩墓有盜洞七處。磚墓室建築在地面上,全長12. 50米。分前甬道、前室、後甬道、後室四個部分。前室右壁下砌有棺床。墓內有骨架7具。其中4具並列於前室,2具並列於後室,1具置於鋪底磚上。雖經7次盜竊,仍出土琥珀、銀圈等珍貴文物55件。“墓葬年限:上限為漢代,下限延至六朝”。從上述考古發現表明“雙冢”無疑是兩家合葬墓,不僅有大量的陪葬器物,同時還有5個活人殉葬。這就容易設想,墓主一定是地位很高的名人。可惜墓誌銘殘佚了,無法確定墓主。

“雙冢”之謎|丞相謝安死在廣陵,卻為何葬在武當?

上所列資料能斷定是無名冢了。故,筆者很遺憾的在《武當山古建築》一書中記曰:“雙冢無考。”可是,在一個偶然的機會翻閱宋《輿地紀勝》卷八十五《均州·古蹟》中記雲:“謝安、謝賢二冢,在武當縣(指故城,在均州城)南十五里。”

這一記載引起筆者的重視,告訴有關專家,他們說此記不可信。在一次電話中筆者告訴華中科技大學博士生導師張良皋教授,張教授聽後立即回答:“謝安是東晉時在南京任丞相,很有名氣,死在揚州。他的墳冢怎麼埋在武當山呢?應當考證。”

“雙冢”之謎|丞相謝安死在廣陵,卻為何葬在武當?

《中國曆代名人詞典》果然也有謝安其人,又查《晉書》列傳四九也有謝安其人,記載相同,大意:謝安(320~385年) 東晉大臣,字安石,陳郡陽夏(今河南太康)人。南遷士族之一,後寓會稽,與名士王羲之,名僧支遁交遊。四十方出仕,歷任尚書事、中書監、驃騎將軍,官至司徒。因位高權重招忌,被迫出鎮廣陵(江蘇揚州市東北),不問朝政,不久病卒。

“雙冢”之謎|丞相謝安死在廣陵,卻為何葬在武當?

綜上述參照互證,謝安的身份和地位與發掘出土的雙冢古墓的斷代年代及豪華的規格是相適應的,方位也是相同的。再則,宋朝的王象之先生當時一定是親見了 雙冢的葛志銘。《輿地紀勝》是地理史書,不是小說,故王象之先生雖見到碑銘,也只能簡單的記。以此可知宋代雙冢處不叫“呂家村”。

雙冢古墓是“名花有主”了,但更大的謎團又出現了,東晉的丞相謝安死在廣陵,卻為何葬在千公里之遠的武當山?謝安是河南太康人,為什麼墓葬不在太康?史志為什麼不記異地葬墓的原因?謝賢又是何人?為何“兩具並列於後室”?

2005年3月31日於武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