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老子的道德和儒家的道德有什么不一样?

篮球人生殿堂


道德,在中文有三种理解,分别是老子的道德、孔子的道德、庄子的道德。我们今天常说的道德,基本上都属于孔子的道德。孔子的道德是什么?以百度百科为准。如下图。

这条解释充满了矛盾。一是说道德是有标准的,但却没有实际标准的内容。二是把道德解释为中性,好的叫美德、坏的叫丑德。但是在实际上,道德好的就有道德,或者叫有道之士;而道德败坏的,叫无道(比如无道昏君)、叫缺德。总之,道德究竟是啥意思,说不清、道不明。


一、老子的道德

准确的说,老子学说有道、有德,分别指的是两个事物。道,为天之道;德,为人之德。用白话文说,道是规律的意思、德也是规律的意思。天之道就是大自然的规律,人之德就是人性的规律。

老子的《德经》、《道经》是两篇文章,分别阐述了执政者治国要遵守的两个规律:人性的规律(人之道损不足以奉有余),大自然的规律(天之道损有余补不足)。最简单的白话翻译来说,老子的道德就大自然和人性的规律。后世西方哲学家把老子的《道德经》誉为“离世界真相差一张纸”,也印证了这一点。

如何遵守“天之道”?“天之道损有余补不足”。在远古,中国人就崇尚征服大自然(盘古开天、女娲补天、后羿射日、尧舜禹治水等等)。在现代,毛主席曾诗曰:“一桥飞架南北 天堑变通途”。今天的各种桥梁、高铁、高速公路,同样是中国人征服大自然。今天的中国人依然崇尚征服大自然(基建狂魔的戏称体现了现代中国人对大自然的征服)。80、90年代后,世界逐渐认识到环保的概念,中国人也提倡绿色发展、可持续性发展,体现的就是老子的“天之道损有余补不足”。国家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是老子天之道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如何遵守“人之德”?就是尊重和顺应人性的规律,建立相应的法律、制度、规章。比如趋利避害是人性的规律,奖勤罚懒就是顺应人性规律的法律、制度、规章。

老子的道德揭示的是世界规律。你懂或者不懂、遵守或者不遵守,它都在这里。多一分对老子道德的理解,就少走一分弯路,多一分成功的几率。历史上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中的道家,指的是杨朱、庄子。老子思想本身是没有争议的。争议的,是对老子思想的理解。“道家之学,实为诸家之纲领。诸家皆于明一节之用,道家则总揽其全,诸家皆其用,而道家则其体。”《先秦学术概论》早就结论了这一点。所以,道家(准确的说是老子思想,与杨朱、庄子、黄老等等无关,与道教更无关。仅此一家别无分号)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主干。儒法墨等百家,是道家这个主干上繁衍生长的枝叶、花朵。

有的枝叶长得好,比如法家。法治秦国150年,最终诞生了中央集权郡县制的政治制度,并完成了这统一、哪统一的诸多成就,以至于汉朝及其之后的封建朝代的所有皇帝加起来也不如一个秦始皇(老子、《道德经》之伟大,由此可见一斑)。

有的枝叶长歪了,比如儒家。执掌中华文化领袖的宝座2000年,没有创新一个政治制度,甚至没有一个可行的管理制度,中华从汉朝开始,逐渐衰退,最终沦为蒙元、满清、八国联军横行中华火烧圆明园、倭寇企图殖民中华。


二、孔子的道德

孔子及其儒家,对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年内战有准确的评判:“礼乐崩坏”。但是,对解决礼乐崩坏的办法----培养道德,却烂到了不可再烂。根本在于两点。

一是道德是人的心理活动。无法侦测、无法衡量。从2000年前到今天,人们依然无法准确衡量一个人的道德。二是儒家本身就缺少智慧,却一直奢望指点江山。从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举孝廉,到贞节牌坊、沉猪笼,儒家的每一个动作都以失败而告终。每一个举措,看起来都是那么的幼稚可笑。西方哲学家评价孔子思想是“人间智慧”恰如其分。人间智慧,就是普通智慧、平庸智慧,就是人群中比比皆是。翻看儒家“经典”《论语》,再看看现代社会的心灵鸡汤,两者简直是一模一样。三是孔子原本就是个官迷,其种种思想完全是围绕着他自己怎么能“学而优则仕”。跟思想、学派有蛮大的差距。孔子这个圣人,是后世儒生硬生生吹捧出来的。"茫茫如丧家之犬"才是孔子的真实写照。比如孟子的“民为重、社稷次之、君为轻”,这句话本身是揭示了国家的真相。但是,孟子说这句话的原意,仅仅是要说服齐王推行仁政、自己在齐国当大官。是要挟齐王的一句说辞。客观上,是孟子中了六合彩,而且自己也不知道。后世儒家吹捧这句话,实际上非常的搞笑。儒家曾践行过“民为重、社稷次之、君为轻”嘛?完全没有。从孔孟、到董仲舒、朱熹等等,一生都是围着皇帝、官府转,从来不曾关心过“民”。

儒家的道德有价值嘛?历史早就给过结论。“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人心似海,岂善恶二字所能包容”、”盖棺(才能)定论“等等,都是对儒家道德理论的否定。

事实上,儒家的道德,早已成为伪君子向上攀爬的扶手。现代社会的道德婊、道德绑架、伪君子等等,都凸显了民众对儒家道德的厌恶和反对。


三、庄子的道德

对孔子、儒家道德的厌恶、反感、反对,可谓由来已久。庄子的《庄子·胠箧》就系统了论证了儒家道德对社会的危害,并最终喊出了”圣人不死、大盗不止“名言。话不多书,引用庄子原文,最简单、最直接。领略庄子的智慧和思辨风采,是一个美妙的享受。


将为胠箧、探囊、发匮之盗而为守备,则必摄缄縢、固扃鐍;此世俗之所谓知也。然而巨盗至,则负匮、揭箧、担囊而趋;唯恐缄縢、扃鐍之不固也。然则乡之所谓知者,不乃为大盗积者也?故尝试论之,世俗之所谓知者,有不为大盗积者乎?所谓圣者,有不为大盗守者乎?何以知其然邪?昔者齐国,邻邑相望,鸡狗之音相闻,罔罟之所布,耒耨之所刺,方二千余里。阖四竟之内,所以立宗庙社稷,治邑屋州闾乡曲者,曷尝不法圣人哉?然而田成子一旦杀齐君而盗其国,所盗者岂独其国邪?并与其圣知之法而盗之。故田成子有乎盗贼之名,而身处尧舜之安,小国不敢非,大国不敢诛,十二世有齐国。则是不乃窃齐国并与其圣知之法,以守其盗贼之身乎?尝试论之,世俗之所谓至知者,有不为大盗积者乎?何以知其然邪?昔者龙逢斩,比干剖,苌弘胣,子胥靡。故四子之贤而身不免乎戮。故跖之徒问于跖曰:“盗亦有道乎?”跖曰:“何适而无有道邪?”夫妄意室中之藏,圣也;入先,勇也;出后,义也;知可否,知也;分均,仁也。五者不备而能成大盗者,天下未之有也。”由是观之,善人不得圣人之道不立,跖不得圣人之道不行;天下之善不少,而不善人多,则圣人之利天下也少,而害天下也多。故曰:唇竭而齿寒,鲁酒薄而邯郸围,圣人生而大盗起。掊击圣人,纵舍盗贼,而天下始治矣!


沧桑短笛


老子之道德属于大道德,寡道德。

儒家之道德属于小道德,众生德。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此为大道德,大道所得。

修身以道,修道以仁,此为众生德,众生获得。

老子的道德,着眼于大处,立足于人间之上,不在于一国一地一城一人,而在于天道之得,何种途径大道永存,何种理念大道常在,以此作为基础,衍生出来的德,便老子的道德。

儒家的道德,根基在世间,立足点在普通民众,关注一国一地一城一村一人的为人处世,行的是人政,走的人仁政,讲一个修身、尊贤、事亲、治人、治天下,由此衍生出的各种基于人的道德,便是儒家的道德。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由此导致了爱恨情仇纷争乱,为了解决这样纷争,老子的道德是从根本上着手,即“绝圣弃智,绝仁弃义,绝巧弃利”,把天下人当做“刍狗”,直接断绝大众的社会性,回归最自然的兽性,这样的道德,不会出现人口膨胀,不会出现环境污染,不会出现物种灭绝。而儒家的道德,则是格物致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如果人人都是被利益勾起心中恶念的脱缰野马,儒家道德则是这种给这批野马套上枷锁,在规矩之内,驱逐利益,闪展腾挪。

至于更深了说,老子的道德和儒家的道德有什么不一样。每个人心中都会有不一样的答案,至于在为人处世的时候,应该如何选择,则更是不同。对于我来说,两者的道德并存,对于自己的要求,我以儒家道德护身,忠信为甲胄,礼仪为干橹,戴仁而行,抱义而处。而在面对这个糟糕的世界时,我则大多采取老子的道德,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应作如是观


老子家的道德,是建立在理解自我与万物,自我与宇宙之间完全一体的关系之上的,由内而外,所以自然而然,孔子家的道德,是建立在维系人类社会和谐的目的之上,以周礼为基础,由于只是知道道德的必要性,并不充分理解道德本质,所以偏向于形式主义。

老子家的道德不需要外在规矩规则制度来辅助约束,只遵循万物之间的因果关系,做不得假,他的道德是针对实现自我需要而确立的,所以你有德没德,并不是用社会标准的好坏善恶来判断,而是自我与万物关系的和谐来判断。

相反,孔子家的道德基于人本位,注重社会关系本身,就像你不理解微积分,量子物理,但必须要承认它是完全正确的“真理”,所以需要规则规矩制度来辅助,从这里开始,注定了孔子认知理解的道德,必然要依赖法家的法,而不是自然之道,法家律法的滞后性产生大量漏洞,所以孔子家的道德出现“大伪”是必然。人的意识层次根本就没有到全心全意去为他人服务,甚至理解不了自我与非我的关系,却四处宣扬自己是比圣人还伟大的存在,在我眼里是可怜和无耻并存的,自欺欺人成了习惯,人也就没有道德下限了。不伦不类,无法自处,只能拼演技了,所以当代社会,今天的伟光正形象,明天荧幕上落马就低端下了,不但低端下,而且低端下一个比一个刷新你的道德观,这些人不懂孔门道德吗?不懂法家律法吗?不不不,他们只是不懂“自我”,不懂“自然”,不懂“因果”在“因果”面前抱着侥幸心理罢了。

说夸张一点,老子的道德适用天地万物,宇宙乃至世间每一个“自我”,孔子的道德,只在人类社会中有维系人类社会稳定和谐的作用,老子的道德无法自欺,更别说欺骗别人,因为本来就是“自我”需要,你怎么可能去欺骗自己呢?孔子的道德,已经成了主流社会的表演场所,人们习惯性把自我认知的“好”当做道德巅峰,习惯性把自我认知中“不好”当做道德低谷,人们习惯性批判非我,而忽视了有形宇宙中最最重要的角色“自我”。所以产生一大群道德学者,道德专家,社会学家,他们都能告诉别人什么是好,什么是坏,但却没办法告诉自己何谓好坏,那些批评家们更是厉害了我的哥,指责别人头头是道,但自己的道德水平,让人简直不忍直视。

知因果,晓无常,那敢妄为,那需要妄为?道者不论德,因为有至德。没有比他自己更了解他自己的了,也没有任何心理学家,道德学者可以快乐他的快乐,痛苦他的痛苦,人生于他而言,冷暖自知,何须在于你那些建立在标准答案之上的评判。

道德与个人财富必然成反比,如果你看到正的,那我告诉你,那是表演,是为了更大利益的需要。在坐各位如果只是本分工作劳动,几十辈子也创造了不了别人几分钟的财富,这种价值标准在哪里?

综上所述,老子的道德是人畜无害那些平凡人修行者的道德观,而孔子的道德,是本质贪婪性格残暴那些高级掠夺者的伪装而已。


不可思议的他说


先说答案

老子的道德,就是道家思想中的道德。

道家的道德,指的是天伦之道,天伦之德

儒家的道德,指的是人伦之道,人伦之德,实际上说的是效法天伦而来的人伦,是礼仪仁义,而非真正的道德

天伦、人伦

现有天,后有人;现有天道,后有人道;现有天伦秩序,后有人伦秩序;

人伦效法天伦,道家思想为儒家思想之根本,儒家思想为道家思想之流末。

道家的“道”,通常有两大类的含义,一是指华夏正统的宇宙观,世界的第一因:道;二是指天道,也就是天伦秩序。

道家“道德”中的“道”,说的是天道,也就是天伦秩序,“德”,说的是对这样的天伦秩序的遵循与否,遵循天伦之道,则行天伦之善,积天伦之德。

什么是天伦之道呢?

道生无,无生有,有生万物。天地相合,造化万物,道赋予了万物以秩序,遵循这样的秩序,叫做法天则地,会带来吉祥的结果,违逆了这样的秩序,则会带来凶祸的结果。这样秩序就是天伦之道。

我们说天伦之德,可以理解为对天伦之道的遵循。

比如鸟儿在天上飞,鱼儿在水中游,人类繁衍生息,这都是天伦设定好的规则,遵循这样的规则,就是有天伦之德;

假如原本在天上飞的鸟儿非要去水底生活,本来在水下游的鱼儿非要一直在天空中翱翔,本来需要繁衍生息的人类忽然拒绝生育后代,那就是违背了天伦之道,失去天伦之德,必将受到天戮。

在上古时代,天人未分,人们天真淳朴,本能的自然而然的遵循天伦之道生活,而在农业文明之后,生产关系和社会事务越来越复杂,伏羲观天,建立了河图洛书易经这样的天地运转模型,以此来指导社会生产生活,然而,理解道,理解道易思维,理解天地运转模型,对很多人来说依然很难,人类社会整体上大规模的出离了天道,再也不能法天则地,再用天道之理将人们带回天道秩序中,已经不太现实了。于是,华夏文明,从天人相合,走向了天人相离,从天道之治,走向了人道之治。

儒家的道德就这样诞生了。

儒家的人伦道德,是效法天伦道德而来的。

宇宙里只有一个天,所以天下也只有一个天子,所谓天无二日,国无二主;

天地之大德曰生,所以天子对天下也应有生生之德;

天像母亲那样生育并慈爱的衣养万物,所以天子也应该像母亲疼爱自己的孩子那样,疼爱百姓,这就是仁。

于是,儒家礼仪的核心——仁,就这么推导出来了。

天地对万物从不偏私所以,天子也应对天下好不偏私,这就是天下为公;

天道,使万物复归自然,复归玄同;

人道,让天下礼仪仁义,天下大同。

人伦纲常,基于仁,合于人伦者为义,不合人伦者为不义。

儒家的“道德”,归根到底是化性起伪,只是人为制定的规则,实际上并非真正的“道德”;

所以《道德经》中才说:“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

道家意义的“道德",才是自然之道,守此道者,才有自然之善,而积自然之德,以天运而自化,可以长盛不衰。


平凡2850


老子《道德经》里道、德是两个词;道可以简单理解成“规律”,德是对道的认知和体悟。因此老子对现代意义的“道德品质”贡献的是思维方式,即遵循道的指引。老子认为天地人遵循的道是一样的,这对道的探索提供了广阔思路。

儒家的道德基本等同于现代道德的概念,只是现代道德认为平等、人权、民主是道德应有之意,已经上升为法律。儒家的道德是为以等级制度统治国家而制定的,以便人民对等级制度顺利接受;同时儒家在家庭内部也制定等级制度,形成家国同构,便于人民理解等级的尊卑含义,并习惯等级的社会环境。

有人认为,德比法高级;法是底线,德是自觉遵守的更高的自我要求和社会要求。这没有多少说服力。不如说法是社会共识,是社会运行的核心准则,是社会契约;德是部分共识,甚至是部分地区的部分共识,起码程度不一,上升为法律还不成熟。用道德治国,可能谁权力大,谁定义道德,进而改变了道德的社会共识的汇聚方向,成为长官意志。

老子《道德经》里的道德外延大于儒家所谓道德。


云端美


都是修身养性,道家的道德是成为真人,做减法,去除一切淫欲幻想,以至于虚极静笃,便是一切。即为学日进,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

儒家道德成圣人,做加法,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止于至善,在齐家,治国,平天下中历练道德,成就内圣外王。

两者相通又不同。


张小玄


首先要明白立场,道家与儒家立场最本质区别就是立场,道家立场是天地逼格高所以国外推崇之极,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还有无为而治都是站在天地立场遵循天地规律,而儒家立场是人到了后期更加堕落成统治者,两者之间差别极大,只要你理解了立场,再理解目标都是为了更好就可以粗浅的理解了


r158624


老子的道与孔子的道,肯定是一个道。老子说的道德与孔子说的道德确实有差别。所谓道是指宇宙万物的总根源。这是中国人完全一致的认识。因此,老子,孔子,一切子都是达成共识的。道德,是说由道所产生的德。面对同一个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孔子见道是仁,老子见道是智。所以老子说的道德与孔子说的道德是不同的。两者的区别是什么呢?一个是无为,一个是有为。孔子是积极有为的,希望通过道德说教改变人的思想,进而改变社会。老子是消极无为的,希望人们自己去感悟道,或者说让道自然的去规范人,人在自然中改变,社会就随之改变。


用户4699809132


道德本质上是一样的,孔孟教育的重点是治国平天下(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老庄教育是无为而无所不为。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慈,俭,不先。都是修行敦化群生走向光明大道的自然规律。策重不同。万法归一,无二亦无三,方是大道大德矣!


平常心132178314


区别很大。

道家的道德是从善如流,顺水推舟,顺势而为。

总之,天道最大。人不可逆天而行,否则必遭天谴。

道是天道的道,德是上天有好生之德的德。

儒家的道德就是人们目前所认知的道德。

也是常用的词汇。

道是道理的道,德是品德的德。

他们所说的根本就不是同一种东西,前者天经地义,后者人情冷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