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13 新高考真的到来!5大变化和20种选课模式,提前收藏!

新高考真的到来!浙江、上海的全部高中生,北京、天津、山东、海南的高一学生,其他大多数省份9月后进入高中的学生,都将受到影响!

这里有几点重要信息,建议高中生家长必须提前知道,而小学和初中生家长则是提前了解,明确方向!

我什么时候参加新高考?

由于采用的是各地根据自身条件逐步参与施行的方式,所以不同地区的同学参与新高考的时间有所不同,具体可以参见下表。

新高考真的到来!5大变化和20种选课模式,提前收藏!

1、新高考3+【6选3】是怎么回事?

在新高考改革中,打破文理分科的“3+【6选3】”模式格外吸引眼球。那么什么是“3+【6选3】”呢?

“3”代表语文、数学、外语3门高考核心科目,而“6选3”则是由学生从6门可选科目中选择的3门科目。

相较于以往“3+X”的考试形式,“3+【6选3】”形式打破了文理科的壁垒,可以说真正意义上实现了从“享用”文综、理综“套餐”,到3科自主搭配“自助餐”的转变

这样的改革,具体带来了如下的变化:

一是在录取模式上

由原来“依据高考统考科目成绩”改为“两依据、一参考”,即依据3门统考科目和3门选考科目成绩,再参考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结果(包括学生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艺术素养、社会实践等5个方面)。

二是在考试科目上

取消文理分科,由原来的语文、数学、外语、文(理)科综合科目改为语文、数学、外语3门统考科目和3门选考科目。语数外各科满分仍为150分。

三是在考试时间上

由原来的6月一次进行所有科目统一考试改为分两次进行:选考科目在高三第二学期高考前,统考科目仍在6月。

四是在外语考试上

由原来的学生外语科目只能考一次改为学生可以参加两次考试机会,取最好成绩计入高考总成绩。

五是在计分方式上

考试总成绩由原来的各科成绩直接累加改为语文、数学、外语3门统一高考成绩加上3门选考科目按等级折算的相应分数。

改革后,考生总成绩由语数外3个科目(必考科目)成绩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3个科目(选考科目)成绩组成。

3个选考科目由考生根据本人兴趣特长和拟报考学校及专业要求,从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等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科目中选择,成绩按等级赋分。根据规定,选考科目实行全省统一命题、统一组织考试、统一评卷、统一公布成绩,确保考试成绩真实可信。

2、大学规划从高一就开始了?

新高考实行后,各年级大事表:

高一上:适应高中生活,探索自身特点

高一下:夯实科目基础,认知专业大类

高二上:学好各科科目,进行背景提升

高二下:顺利完成学考,认知细分专业

高三上:探索自主招生,备战选考科目

高三下:冲刺高考考试,学习志愿填报

高考改革在9月正式推动后,把人生选择前置,让学生从高二、甚至高一就开始考虑毕业后的方向。因此,如何最大限度地利用这三年时间做好生涯规划,成为更好的自己,为最终的选择做好准备,便显得比以往更为重要。

新高考既然把原来高三才面临的选专业问题前置到了高一,那么选科对高中生而言,无疑是一场博弈,是选择自己擅长的科目还是便于填志愿的科目?究其本质,

我们得先了解自己,了解自己的兴趣所在,了解自己最擅长的是什么。未来要读什么专业,与选科关系紧密!

3、学生要“早熟”起来 选科不可任性

“学生可选的科目组合多达20余种。”高考改革是个庞大的工程,伴随的是高校选拔的改革,怎么选将决定学生的职业生涯,“针对选科,一般是根据学生兴趣、爱好和特长,但并不意味着可以随心所欲。”

新高考真的到来!5大变化和20种选课模式,提前收藏!

可以确定的是,学生选科不仅是学生面临的选择,也是摆在家长和学校老师面前的一道选择题。

☞如何选科:

首先,以上海为例(6选3),2017上海新高考一共有20种组合,如下图:

新高考真的到来!5大变化和20种选课模式,提前收藏!

上图是上海六门科目选课的概念图,一共有20种组合,在上图中,我们将传统的三门理科标记为蓝色,传统的文科标记为红色。

每一个选课结果都能形成一个三角形,通过三角形里红蓝颜色的对比,能看出你的选课是偏文还是偏理!

排除必选的语数外

每一个选课结果都能形成一个三角形,通过三角形里红蓝颜色的对比,能看出你的选课是偏文还是偏理,比如:

新高考真的到来!5大变化和20种选课模式,提前收藏!

一般是三理纯理,三文纯文,两文一理偏文,两理一文偏理,不过,这里有两个特殊情况:

新高考真的到来!5大变化和20种选课模式,提前收藏!

我们看到,当出现【历史+化学+生物】以及【物理+政治+地理】时,明明是二理一文,颜色却是红色多,明明是二文一理,颜色却是蓝色多。

因为物理和历史分别是理科和文科里的强科,所以搭配其他两门普科时,仍然表现出强烈的理科性和文科性。

以物理+政治+地理为例子,虽然是两文一理,但是由于物理一门,这个组合的学生就能满足99%的高校专业要求。

☞不推荐的选科组合

1.历史+政治+地理

不推荐理由:专业选择严重受限

传统的三门文科,纯文科组合。这个组合的最大缺点就是专业选择严重受限。

6选3之后,许多学校的专业对于学生的选课有一定要求,有3门要求(三选一),2门要求(二选一)和1门要求(规定必考)三种,其中1门要求最为严格,因为他规定的这门你必须学,必须考,否则就不能进这个专业。原来我们专门整理了上海+3科目对专业选择范围的影响,一起来看看:

新高考真的到来!5大变化和20种选课模式,提前收藏!

大家注意,在上海目前的高考要求里,选择纯文三门的可报专业比例竟然只有52.9%,也就是说只有一半专业可以报,是所有20种组合里最低的。

因为不少高校专业和学院的要求是必须要搭一门理科,所以一门理科都不搭的纯文科组合在专业上就受到很大限制。

2、物理+化学+历史

不推荐理由:竞争太激烈

物理+化学+历史是一种偏理科的选择,也是所有20种选择里我个人认为难度最大的一种组合,无论对于名校生还是对于一般生而言,选这套组合都极有可能因为碰到太多强手而造成翻船翻车的情况(比如说物理一半学生是市重点一半是区重点,普高,那么就一定有不少市重点的好学生吃B,吃C)。

新高考真的到来!5大变化和20种选课模式,提前收藏!

上海老高考的6门难度系数差不多的,其中选考人数最多的是物理、化学和历史三门,物理,化学因为有中考基础是一致贯通的,而历史比之政治更方便记忆和发挥。也正因为如此,很多高中这三门课的师资力量都是比较强的,特别是四校,八校之类的名校。

由于+3考试是火星撞地球一般的直接比拼,换言之,在这三个科目上也是最容易遇到强手的,那么同时报考这三个科目,就算是再强的学生,要全拿A,甚至拿2A1B,都有点“抖霍霍”。

3、地理+生物+政治

不推荐理由:大学难以衔接

这个组合就是把上面那组反过来,这是上海高考里三门比较冷门的科目,属于两文一理。

这个组合有个很大的问题,就是和大学课程很难衔接上,除了一些生物相关类专业外,大学许多理工科专业都需要一定的物理,化学知识,文科类专业都需要一定的历史知识,所谓“文史哲不分家”。

此外,由于这三门课比较冷门,好老师几乎都集中在高中名校里,因此特别容易撞上名校生,进而形成激烈的竞争。

特别注意:在选择+3科目时,学校的教学实力是大家千万不可忽视的重要问题。因为不少学校并不是6门科目师资力量都很强大,都很完整,甚至有一些学校根本就没有高三级别的相关科目老师。

★ 物理 ★

01、热能与动力工程;02、应用物理学;03、航天航空类和武器类;04、机械类;05、信息与电子科学类;06、海洋科学类;07、理论与应用力学;08、材料科学类;09、测控技术与仪器;10、工程力学;11、核工程与核技术学。

物理学与信息技术、新材料技术、新能源技术、航空航天技术、生物技术等有重要作用,想在未来从事上述相关行业,就必须学好物理。

★ 化学 ★

01、化工与制药类;02、生物科学类;03、应用化学;04、公共卫生及预防医学类;05、材料类(材料科学与工程);06、食品科学与工程类;07、医学技术类;08、林业工程类;09、地质学类;10、核工程类。

化学已成为生命科学、材料科学、环境科学、能源科学、信息科学等领域的重要基础。

★ 生物 ★

01、生物工程类;02、

科学类(生物科学、生物技术等);03、环境科学类(生态学等);04、医学类(基础医学、预防医学等);05、森林资源类;06、植物生产类(农学、园艺等);07、环境生态类;08、动物生产类;09、动物医学类。

生物科学是自然科学中的基础学科之一,是研究生物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一门科学。它是农、林、牧、副、渔、医药卫生、环境保护及其他有关应用科学的基础。

★ 政治 ★

01、马克思主义理论类;02、哲学类(逻辑学、宗教学、伦理学等);03、法学类;04、经济学类(金融学、税务学等);

05、公共管理类;06、历史学类;07、教育学类;08、政治学类;09、工商管理类;10、社会学类。

思想政治与教育学、文学经管等方面的专业有很大的关联!

★ 历史 ★

01、考古学;02、历史学;03、民族学;04、世界历史;05、汉语言文学;06、文物保护技术;07、地理学科;08、政治学科;09、中国共产党历史、马克思主义研究等。

★ 地理 ★

01、气象类专业;02、旅游业;03、地质勘探类;04、城市规划类;05、水利水电类;06、酒店管理类;07、地图测绘类(卫星遥感、GIS专业);08、地理教育类;09、资源管理类。

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以及人类活动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地理学在现代科学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在解决当代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等问题中具有重要作用。

4、家长要“认真”起来 培养学生综合素质

新高考增加了学生选择和考试的机会,同时,不仅看考分,考生个人综合素质的优劣也成为影响录取的一个因素,打破了过去“一考定终身”的弊端。

但与此同时,对考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注意的地方比改革前更多。实际上从某种角度讲,考生面临更大的挑战。

在新模式下的考生可能会更累,在短期内要同时备考更多科目,这时家长帮忙取舍是门艺术。三科选考科目的出现,学校多会采用走班制和分层教学,这一块怎么引导孩子尽快适应是个关键。

看到这里,很多家长难免为自家孩子的未来担忧:

高中的学习进度那么快,也不知道孩子到时候能不能跟上?

孩子的自学能力不行,到时候上了高中老师讲得太快,怎么办?

❖有危机感是好事,家长可以趁着孩子还没参加高考,让孩子及早做出一些相应的改变和调整:

1.让孩子尽量做到各科平衡,保持良上的状态;在此基础上,发展孩子的优势科目(可以作为未来高考的选考科目)。

2.培养孩子的自主学习能力。高中的课程进度快,有些知识点在课堂上没法详细解释,所以孩子一定要学会在课后能够自主学习,不然知识点漏洞越来越大,再想补就难了。

3.引导孩子重视学考。现在的高考模式不再适合考前几个月“临时抱佛脚”的方法了,因为高二的学考等级会影响高考录取,所以家长要督促孩子从高一开始就要及时把知识点掌握、摸透,不能等高三再努力。

新高考“3+3”的模式让孩子可以选择自己喜欢、擅长的科目去学习,家长可以从这个点入手,引导孩子自主学习,早早为孩子打下扎实的基础。同时,家长也要让孩子平衡好各科之间的关系,尽量都保持在中等以上的水平,以免影响高考的录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