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15 “菲爾茲獎”公佈,“奧數大國”為什麼拿不了數學大獎?

8 月 1 日,2018 年“菲爾茲獎”獲獎名單在國際數學家大會上揭曉,

四位獲獎者分別是:40 歲的伊朗裔英國數學家 Caucher Birkar,現任劍橋大學教授;34 歲的意大利數學家 Alessio Figalli,現任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教授;36 歲的印裔澳大利亞數學家 Akshay Venkatesh,現任斯坦福大學教授; 30 歲的德國數學家 Peter Scholze,現任波恩大學教授。

“菲爾茲獎”公佈,“奧數大國”為什麼拿不了數學大獎?

圖| 2018 年“菲爾茲獎”獲得者,從左至右分別是:Caucher Birkar,Alessio Figalli,Akshay Venkatesh 和 Peter Scholze

“菲爾茲獎”被譽為數學界的“諾貝爾獎”,代表了一個國家的數學科研水平。該獎授予40歲以下在數學上做出傑出貢獻的學者,四年頒發一次,每次2至4人;而奧數金牌得主通常在18歲以下,兩者的年齡差別大概在20歲左右。

“菲爾茲獎”公佈,“奧數大國”為什麼拿不了數學大獎?

從相關數據分析來看,菲爾茲獎與20年前左右的國際數學奧利匹克競賽(IMO)成績具有非常高的相關性:從1990年開始算起,每屆菲爾茲獎獲獎者中至少有一位是20年前左右的IMO獲獎者。

有分析稱,雖然中國隊在IMO總分表現優異,但是在個人賽中,2000年才有選手獲得頭名,照“20年”規律推算,中國拿菲爾茲或許還需要一段時間的等待。

“菲爾茲獎”公佈,“奧數大國”為什麼拿不了數學大獎?

中國不是沒有天才

2006年7月11日,國際數學奧利匹克競賽(IMO)賽場,斯洛文尼亞首都盧布爾雅那。

彼得·舒爾茨(Peter Scholze),19歲的德國小夥子,第三次參加這項比賽。

他在兩年前的2004年第一次入選德國IMO國家隊,代表德國參加IMO比賽。那一次他只獲得一枚銀牌,沒有能解出第三題,第六題也沒有解答完整。第二年,彼得·舒爾茨再度參加IMO,獲得滿分金牌。2006年是他第三次參加IMO。

“菲爾茲獎”公佈,“奧數大國”為什麼拿不了數學大獎?

柳智宇,18歲的中國小夥子,第二次參加IMO比賽。他在前一年入選中國IMO國家隊,並在比賽中榮膺一枚金牌。2006年是他第二次參加IMO。

最終,舒爾茨與柳智宇都獲得了在盧布爾雅那舉辦的這屆IMO的金牌,相比較而言,柳智宇還要略勝一籌,他是那屆比賽三名獲得滿分金牌的選手之一;而舒爾茨則稍遜,沒能獲得滿分。不過,舒爾茨在上一屆獲得滿分金牌,柳智宇獲得金牌,稍遜一籌。可見二人年齡相仿,實力不相伯仲,都是數學天才。

“菲爾茲獎”公佈,“奧數大國”為什麼拿不了數學大獎?

如果說年少成名的舒爾茨如今獲得“菲爾茨獎”是順其自然,那麼現在的柳智宇在做什麼呢?2010年,被保送北京大學的中國數學天才柳智宇放棄了麻省理工大學的全額獎學金,以居士身份到京郊龍泉市出家修行。

“菲爾茲獎”公佈,“奧數大國”為什麼拿不了數學大獎?

柳智宇在解釋自己為何出家修行的博客文章寫到:

“大一的我,度過了經常失眠的上學期和在功課中苦苦掙扎的下學期。失眠多嚴重呢?有時一晚上都知道自己是在努力入睡卻一直是清醒的。直到天都矇矇亮了,我索性放棄了入睡的努力,由它去了——結果居然睡著了一個小時。第二天整個下午都犯困,我記得有一節‘管絃樂理論基礎’是我一直期待的,因為高中聽音樂不多,更沒有機會系統地學習音樂知識。結果上課的時候昏昏沉沉,根本聽不清音樂的調子。

我有很嚴重的眼病,看書的時間不能太長,多長呢?有時是半個小時,所以上課的時候常常得閉上眼睛,完全靠耳朵去聽,而且無法作筆記。如果有時用眼的時間超過了這個限制,就很慘了,往往一兩天,乃至一兩個星期都疼痛難忍,難以恢復。大一上學期因為功課很多是高中自學過的,問題還不大,只是做作業實在是要命的事。

大一上學期數學分析期末只考了75分,因此到了大一下學期,我就準備真正花功夫去學習。這時就發現完全找不到感覺。這部分內容高中沒有學過,不知道其中的深淺,有時一個地方以為自己搞懂了,看到後面卻發現不是那麼回事,更多的時候一個概念我不知道它為什麼要這麼提出來。我學數學是希望與自然溝通,理解它的美和奧秘,高中競賽的時候常能處處逢源,然而這些新的知識是我無法從這個角度去理解的。大一一年我就沒有聽過幾節能夠激起我熱情地課。……”

2016年,北京大學心理健康教育與諮詢中心總督導,徐凱文博士發表了他對北大新生的一份調研報告,報告披露,北大新生有超過30%厭學,超過40%找不到生活的意義。

於是位於海淀區西山腳下的龍泉寺就成為了很多高知天才的選擇:

“菲爾茲獎”公佈,“奧數大國”為什麼拿不了數學大獎?

柳智宇並不是唯一一個自我放逐的數學天才,比柳智宇年長兩三歲的付雲皓,也是通過獲得IMO滿分金牌而保送北京大學的數學天才,因大一時掛科太多而被退學。

中國的數學天才們少年成名,為何就不能像舒爾茨那樣繼續保持對數學的熱忱和興趣,投入鑽研,並榮膺菲爾茲獎呢?

“菲爾茲獎”公佈,“奧數大國”為什麼拿不了數學大獎?

(曾經蟬聯2002、2003IMO滿分金牌的付雲皓,他的成績在一定程度上激勵了舒爾茨,舒爾茨從2004年開始連續4年參加IMO,獲得一銀三金,卻只有一次滿分金牌。)

不管原因如何,柳智宇選擇遁入空門,付雲皓選擇庸常的生活,我們都應該尊重他的選擇。

“菲爾茲獎”公佈,“奧數大國”為什麼拿不了數學大獎?

“奧數大國”

為什麼拿不了數學大獎?

柳智宇有著得天獨厚的家庭環境,他的父親柳超美就是華師附一中的高級物理教師。經過柳老師的精心培養,曾經帶出過不少在物理競賽上獲得金牌、一等獎的學生。他對自己兒子的期望就更高,要求也更嚴格。

“菲爾茲獎”公佈,“奧數大國”為什麼拿不了數學大獎?

柳智宇在中學階段幾乎沒有節假日,他媽媽不准他出去玩,只能在家看書。高中被選拔進入數學競賽組後,柳媽媽更是把他的生活後勤全包了,悉心照料,以使他能全力以赴於學習之中。後來因為學校遷址,離家遠了,柳媽媽乾脆在校外租房陪讀,一如既往地悉心照料。以至於其他同學都戲稱柳媽媽為“樓管”。

柳爸爸和柳媽媽對兒子的付出和嚴苛要求似乎得到了回報。柳智宇兩次被選入IMO國家隊,兩次代表中國參加IMO都不負眾望,奪得兩塊金牌,之後被保送到北大。

“菲爾茲獎”公佈,“奧數大國”為什麼拿不了數學大獎?

帶領美國隊奪得今年IMO冠軍的總教練、卡耐基梅隆大學數學系教授羅博深表示,“從數學競賽轉向數學研究是非常難的,因為奧數是別人給你題目你會做就行了,做研究需要自己選自己的題目,

這就需要你真的會數學,知道整個數學的‘地圖’是什麼樣的。”

而持久的研究需要持久的興趣和主動學習的能力來做支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