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15 溫氏:養豬損失養禽補 上半年淨利9.17億

8月14日晚間,A股“養豬大戶”溫氏股份(22.830, 0.25, 1.11%)公佈了2018年半年報,公司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253.17億元,同比上升0.77%;實現淨利潤9.17億元,同比下降49.32%,扣非後淨利潤8.79億元,同比下降46.97%。

與眾多養豬企業一樣,溫氏股份上半年的業績下滑也是由於今年國內生豬市場行情的整體持續低迷所致,豬價下跌幅度較大,持續時間較長,整個行業出現虧損。

今年上半年,溫氏股份的商品肉豬銷售價格同比下降24.06%,雖然公司養豬業務繼續保持穩健發展,商品肉豬銷量同比增長15.44%,但養豬業務經營業績則同比由盈轉虧。

另一方面,公司上半年公司按照企業會計準則的有關規定攤銷限制性股票股份支付費用,並結合市場行情和公司實際業務計提了存貨跌價準備,合計影響利潤1.45億元,這是導致公司上半年業績下滑的另一個因素。

今年7月,同樣以生豬為主業的正邦科技(4.230, 0.05, 1.20%)、牧原股份(25.390, 0.06, 0.24%)均大幅下調了中報業績預期。其中,正邦科技從原先預計的8000萬元~1.4億元淨利潤,下調至虧損1.6億元~2億元;而牧原股份則是從預計的1億到4億元淨利潤下調至虧損7500萬到8500萬元。

兩家公司均表示,導致業績大幅下調的原因主要是今年4~6月的生豬銷售價格低於原先預計的水平。其中,正邦科技已披露的半年報業績為虧損1.91億元。

相比於上述企業,溫氏股份則尚能在上半年取得正向盈利,其中的“秘訣”則是公司以雞、鴨為主的養禽業務。公司表示,報告期內家禽市場行情回暖,公司商品肉雞及肉鴨銷售均價同比分別上漲58.16%、88.09%,公司養禽業務與去年同期相比實現盈利,彌補了養豬業務的虧損。

今年6月初,溫氏股份在接受機構投資者調研時表示,持續幾個季度的高價期後,目前黃雞價格有所回落,盈利水平迴歸至正常的理性水平,目前逐步進入年度消費旺季,黃雞行情較穩定。公司目前正在重點做好黃羽雞業務的轉型升級,生產適合屠宰加工的品種,逐步加大屠宰生鮮雞上市的比例;以市場需求為導向,積極探索熟食產品,在轉型升級中拓展新渠道。

以肉雞為主業的聖農發展(17.000, -0.08, -0.47%),近期在接受機構調研時發表了對行業的觀點:進入2018年以來,祖代雞在產存欄量持續走低,當前已處於近幾年最低值,行業供給存在較大缺口,景氣度持續提升。

同樣從事肉雞行業的仙壇股份(15.880, -0.07, -0.44%),也在7月10日晚間披露業績預告修正公告,將此前預計的上半年盈利4200萬元至6000萬元,修正為盈利8200-9200萬元,比上年同期增長121.31%-148.30%。仙壇股份稱,主要原因系報告期內公司雞肉產品價格漲幅超過預期。

有意思的是,今年中報成為溫氏股份業績“中流砥柱”的養禽業務,去年曾一度大幅拖累公司業績。

以2017年半年報為例,溫氏股份實現肉豬上市897.12萬頭,同比增長11.46%,收入165.81億元,約佔當期總收入的66%;而肉雞業務實現營收59.16億元,約佔當期總收入的23.5%。公司當時強調,由於H7N9事件的影響,活禽產品市場行情整體持續低迷,銷售價格跌幅超出預期,出現虧損。

國泰君安(14.420, -0.14, -0.96%)研報對溫氏股份2017年半年報進行了剖析,預計公司業績最主要是受肉雞業務的影響拖累,測算肉雞業務虧損在20億元左右,養豬業務測算盈利為38億元左右。

如今,溫氏股份的豬、禽業務則出現反轉,在養豬業務承壓的背景下,養禽業務仍支撐公司實現盈利。對此,有農業研究員指出,養殖業的週期性較強,產品價格波動較大,而溫氏股份通過豬、禽雙主業發展的模式則能夠很大程度上抵禦單一業務的風險,起到穩定公司業績的效果。 (原標題:養豬損失養禽補 溫氏股份上半年淨利9.17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