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反直覺思維——普通營銷人和頂級營銷人之間的差距在這!

普通營銷人往往擅長直覺思考,而頂級營銷人恰恰相反更擅長反直覺思考,就是思維上的一字之差橫跨在不同段位營銷人中間的超級鴻溝。

“普通營銷人和頂級營銷人的差距在什麼地方?”

這個問題來回答的話,答案不過一字之差,普通營銷人往往擅長直覺思考,而頂級營銷人恰恰相反更擅長反直覺思考,就是思維上的一字之差橫跨在不同段位營銷人中間的超級鴻溝。

比如,以下幾個產品如果交到普通營銷人手中可能產出的文案效果是這樣的:

反直覺思維——普通營銷人和頂級營銷人之間的差距在這!

而同樣的產品如果是交由頂級營銷人來操刀的話,最終的文案可能是這樣的:

反直覺思維——普通營銷人和頂級營銷人之間的差距在這!

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

其實,不難發現左邊的直覺型文案更多是主觀性的往往讓人看了之後不知所措,而右邊的文案則能引發人的共鳴,消費者也更容易被這樣的文案所打動。

直覺思維注重個人感受擅長主觀性表達,俗稱就是“拍腦袋決策”,不管文案有沒有解決消費者的實質性問題,文案要朗朗上口,看起來要高大上是他們表現文案的終極層次,這樣即可以體現出自己的文化水準,文案的逼格也夠看,而且自認為消費者也會跟TA一樣,最終被這些高大上的文案所折服,諸不知,消費者對這些文案是一點點感覺都沒有的!

為什麼會這樣呢?

因為無論是“一夜之間變美白“的護膚品即不符合消費者對護膚品的認知,一看就知道除了假貨才敢這麼說,還是”柔順人生“亦或”榮耀人生“,在這等人生大事面前,基本上是任何一件產品都解決不了的事。

反觀反直覺思維的營銷人更注重從消費者的角度去看待這個產品,利用消費者的角度思考問題來解決消費者的痛點,

說起來是很容易,但是知易行難,為什麼呢?

因為當人們理解或則熟悉某事物的時候就很難回到剛開始初見時的思考了,比如:手機、電腦、還是校園等,當人們熟悉了之後且接受了這種習以為常的認知狀態,就很難再像初見產品時的思考方式了?因為你每一次回想都會帶有現有產品的認知。

瞭解這些就不難理解為什麼反直覺思考是如此的困難,因為要擺脫既有的認知,從用戶的角度來看待問題,相比於直覺思考的“易得到“答案,反直覺擁有天生的思維阻礙,因為要推翻自己的認知從其他角度來看待問題,天生就是令人無比痛苦。

而這就是普通營銷人和頂級營銷人之間最大的差別,要想跨過這個思維鴻溝,必須擁有反直覺思考能力,而反直覺思考又是如此的困難,怎麼破?

本文就來扒一扒反直覺思維的訓練辦法,要想習得反直覺思考能力,首先要理解直覺思維的形成以及決策機制最後在切入到反直覺思維訓練。

直覺的形成及決策機制

反直覺思維的訓練方式

直覺的形成及決策機制

直覺思維可以說是一種經驗法則,在某個時刻我們習得了某事物的認知,並把TA放進大腦的長時記憶裡,當再出現類似的事物時則可以快速提取記憶做出判斷,而不需再從新花時間去思考。

試想,草叢中突然發出了一聲類似老虎的聲音,一般人想都不用想,立刻逃跑了,但是如果是一個一兩歲的小孩可能會無動於衷,因為TA未習得對這事物的認知。

所以,有時候直覺思維可以快速幫助我們做出一些決策,但是,直覺思維的認知陷阱也常常會導致我們做出錯誤的判斷。

某段時間到處都可以看到馬航事故的新聞頭條以及其他飛機事故的相關報道,短時間內接受相同信息的頻率導致我們產生一種錯覺,認為飛機事故死亡率會非常高。

這時候如果你問人,你認為糖尿病致死率高還是飛機事故死亡率高呀,人們會回答你,“這不是廢話嘛,當然是飛機事故啊”,但是,實質上糖尿病的致死率比飛機事故的致死率高達十幾倍之多。

這是直覺思維在作怪,因為接受信息的高頻率容易讓大腦留下深刻的印象,覺得這件事情具有代表性,在記憶裡更容易被提取出來,而唯獨忘記事物發生的幾率問題。

這些某一刻習得的經驗法則無時無刻不在主導人們的決策機制,比如作為一名營銷人如果讓你給保險公司製作一則廣告內容以下兩個選項你會選擇那個?

A:利用恐懼營銷展現未來無保障的殘酷生活

B:廣告內容展現未來的美好生活

可能多數人會選擇A,因為符合直覺從小我們就習得了未雨綢繆的理念,各種養兒防老,為孩子的未來提供更多的保障等等。

但是,答案實質上應該選擇B,因為當人們感到恐懼時會加快對當前的消費,而不再想到未來的事情了,只有讓人們感覺未來很美好時,才會願意購買保險。

美國在911恐怖襲擊事件發生後,某機構做過一項調查,相比於911發生之前,在發生911事件之後國內的消費增長很快,這是為什麼呢?

反直覺思維——普通營銷人和頂級營銷人之間的差距在這!

因為當人們整天籠罩在一種恐怖的狀態下時,會對未來充滿悲觀、絕望等情緒,人們更傾向於把財富花在當下,享受當下的時刻,因為不知道明天還有沒有命活在世上。

所以,在保險行業當中,我們很少看見恐懼營銷,更看的是看到展示未來的美好生活,人們也更樂意把錢投資於未來。

總之,直覺思維是大腦習得了某事物的經驗法則,其決策機制是信息的可獲得性,由於受信息接受的頻率影響,在記憶中可以輕易捕捉,直覺會快速的做出反應,但是此類決策充滿誤導性,而為了規避這類情況不得不進行理性的反直覺思考。

反直覺思維的訓練方式

相比於直覺思維的簡單、快速等,反直覺就是對立面了,可以說是反人性的一種思考邏輯,因為要自我懷疑、自我批判,當直覺思維從腦海裡蹦出來一個“易得到”的答案時,不僅要立刻進行反擊、批判等,更要花費更多的精力去尋找一個更精準的答案。

這就好比在茫無邊際的大海中突然抓到了一個漂浮物,終於不用再痛苦的思考,答案只要能自圓其說就行了,放棄這個答案意味著從新跳入大海中去尋找更好的落腳點,但是還不一定找得到。

就像上面的產品文案一樣,直覺型營銷人通常是看了產品之後,思索了幾下就自我感覺良好的做出拍腦袋的決策,很多時候都是處於“自我狀態”,無法做到“忘我”,寫這些文案都是需要表現自我,而全然不顧消費者的實質性問題。

反觀反直覺營銷人,通常看了這些產品之後,首先不會給自己一個輕易的答案,會問自己,用戶當下處於什麼樣的背景下?

比如上面的護膚品,用戶是城市女白領,每天過著朝九晚五的生活,生活節湊過得匆忙,經常沒有多餘的時間來享受私人的生活。

用戶對產品的第一反應會是什麼?

護膚品的價格往往不便宜,用戶買這類產品的時候容易產生罪惡感。

心理的表徵是怎麼樣?

用戶這時候的內心往往是趨避衝突的心理矛盾,既想得到但又對這麼貴的物品產生排斥力。

OK,當你得到以上的答案之後,就更有針對性的去解決問題了,比如上面為了消除用戶購買此類護膚品時的矛盾心理,會根據用戶的實質生活狀態下手,利用“補償自己”的心理文案讓用戶感覺生活已經足夠累了,買點好的犒勞自己是應該的,“停下來,享受美麗”,是一件非常值得的事。

反直覺思維——普通營銷人和頂級營銷人之間的差距在這!

而有時候做到這步還不一定就是完全靠譜的,上面說過不要輕易給自己一個答案,因為大腦的直覺思維每一刻都在影響決策,這時候要更深入一步從其他角度來審視答案,這就是反直覺的困難之處,不斷的自我懷疑,不斷的自我批判。

而為了達到這點,可以利用一些大牛的思想來進行批判,這些大牛可以是領域內、全世界、歷史性的人物,從他們的著作中可以獲悉他們的性格以及處理問題時的思考路徑。

這時轉換到他們的思想角度來審視自己的答案,可能最終會發現答案從他們的角度去看的話根本經不起推敲,或則從某個大牛角度去看不行,但是從另一個大牛角度去看又可以,請不要得過且過,再從幾個角度看多一看,如果答案本身就是經不起推敲的,扔到市場上也照樣經不起推敲,別抱有僥倖心理。

以上這些都是訓練反直覺思維的一些技巧,換句話說,反直覺思維不過就是一種why的思維狀態,遇到問題不輕易給答案,先反問一下why,再從用戶的角度來審視問題,從大牛的角度去審視答案。

結語

從普通到頂尖的進階之路,思維上的轉換是頃刻間的,但也是持續性的,成長必然帶著痛苦,從這一刻開始不如給自己的大腦裝上一個why警報器,當直覺思維出來搞怪時時刻提醒自己,不要輕易獲取答案,因為有可能就是陷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