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18 梁山靠什么,从几百人发展到十万人

梁山靠什么,从几百人发展到十万人​ 财政是军事活动的支柱,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不是一句空话。战争表面上拼的是一刀一枪,是林冲的蛇矛,是李逵的板斧,其实真正决胜的是战场外的后勤供给。梁山集团长期割据,攻城掠寨、对抗官军,要没有一个巩固的经济基础,早被剿灭了。换言之,如想充分理解《水浒传》,就不能不推测一下梁山的经济实力。 水浒世界中的黄金、白银和铜钱 谈论经济问题,交易货币是最难绕开的一项。


梁山靠什么,从几百人发展到十万人​我们看《水浒传》,里面提到货币时,有时用银两结算,如林冲去草料场外买酒吃肉,“留下些碎银子”;有时又拿表示铜钱的“贯”做单位,如生辰纲是“十万贯”“金珠宝贝”。事实上,宋朝人在生活中仅用铜钱和交子,要一直到明朝中后期,外国白银大量流入,银两才成为主要流通货币。《水浒传》 (“袁本”《水浒传》)成书于晚明,作者在写作中,无可避免地夹杂进了自己的生活经验,因此书中用白银标注的物品,通常表示的都是明朝,而非北宋物价。本文出于一致性考虑,对此不作区别,一概视为北宋。要考察《水浒传》中的货币购买力,必须先了解一下北宋的币制。

梁山靠什么,从几百人发展到十万人​首先,北宋后期朝廷规定“悉用七十七为百”,因此徽宗时“一贯”通常不是1000钱,而是770钱;其次,北宋末年,黄金约15贯/两,白银约2贯/两。同时,1两白银和1匹绢基本等值。按照黄冕堂在《中国历代物价问题考述》中的统计,北宋初年粮价很低,以后逐年上涨,至徽宗统治时期,全国大米均价在1000钱/石左右,按照宋朝一石米59.2千克计算,徽宗时米价约为16.9钱/千克。结合现在全国6元/千克的平均米价,可知北宋1文的购买力约相当人民币0.36元,那么《水浒传》里1贯钱是277元,1两白银是554元,1两黄金则是4155元。

梁山靠什么,从几百人发展到十万人​ 我们再看梁山好汉们的挥金如土,心里就有了一把算盘。晁盖抢夺的生辰纲价值十万贯,那即是5万两白银,合2770万元,当真是一笔巨款;后来晁盖为感谢宋江通风报信,让刘唐带去黄金100两酬谢——40多万元,难怪阎婆惜得知后不依不饶,一定要向宋江讨来。至于林冲1000贯买宝刀,杨志3000贯卖宝刀,都是几十万元的开价,估计都是作者随手一写,也没考虑一下可行性。影视剧中的林冲宋徽宗时代通货膨胀极为严重,《水浒传》中也有相关事例。牛二为让杨志试刀,“去州桥下香椒铺里讨了二十文当三钱”,这里所谓“当三钱”其实是蔡京为相时开铸的“当十钱”,一种面值10文的铜钱。发行重量不足、币值虚高的“当十钱”,朝廷从中大赚一笔,民间物价则为之高涨。流通过程中,“当十钱”一再贬值,最后朝廷宣布,“当十钱”全部改做“当三钱”使用,又让一批百姓的财富一夜缩水70%。 挖走一个梁山好汉,要多少两银子?江湖上说起宋江,都称赞他仗义疏财,是“及时雨”。其实从《水浒传》来看,宋江并没有多少钱。首先,他担任的押司,不算是官,只是没有品级的胥吏,郓城县有8个,负责抄录文书和管理档案。北宋地方上最基层的官员是县尉、主簿,月薪在2到3石左右(人民币720—1080元),押司待遇肯定还不如他们。其次,宋江的父亲和弟弟在家务农,不穷困,但和晁盖、史进这样的财主比,远远不及。

梁山靠什么,从几百人发展到十万人​第三,宋江和阎婆惜撕打时说,“我将家私变卖一百两金子与你”——小小书吏没有什么以权谋私的空间,那这样的家底是如何积攒下的呢?恐怕是来自江湖各路好汉的回报,比如为晁盖通风报信。然后,宋江也没花多少钱。书中说,宋江对各路好汉“尽力资助,端的是挥金似土”,并“时常散施棺材药饵,济人困苦”,那他仗义疏财的具体事迹有什么呢?宋江流亡前做的事只知道一个,就是阎婆母女流落郓城,他资助了一口棺材和10两银子。不妨脑补一下,郓城这样一个山东小县,想来平时也不会有什么如雷贯耳的大豪杰经过,至多也就是“打虎将”李忠、“通臂猿”侯健这种级别的人物来卖卖大力丸,10两银子就能打发。后来在柴进庄上,宋江结识武松,就是临行给了10两银子,让武二郎受宠若惊了。影视剧中的武松(左)和宋江(右)吊诡的是,宋江杀人流亡后,反而有钱了,花的也更爽快了。流亡期间,他在柴进庄上拿了多少钱,书里没交代,但知道孔太公给了白银50两,清风山三位头领“各送些金宝”,保证了一路盘缠无虞;后来自动归案,流放江州前,宋江有经验了,对兄弟宋清说:“我自江湖上相识多,见的那一个不相助,盘缠自有对付出”,果然路过梁山,晁盖当即给了“一盘金银”。等到了揭阳镇,宋江打赏卖艺的薛永,一出手就是5两银子——2770元;叙谈后,又给了一二十两——五千上万元。在江州,李逵赌输钱,宋江拿出10两银子,直接把这黑大汉收作了小弟。“仗义疏财”的形象就这么被勾勒出来。柴进出手当然也是大方的,经过横海郡的配军,柴家庄上全部招待,最少给10贯钱;对江湖好汉,平时“三五十个养在家中”。柴进让董超、薛霸帮林冲开枷,给了10两银子;林冲和洪教头比武,拿出一锭25两的白银做彩头;林冲走时,又收了25两——前后从柴大官人手里赚了两万多元。宋江的银子估计有八成是不合法的,柴进的财富则来的光明正大——收地租。柴进具体有多大家业,限于资料不足,没法具体讨论,只知道他家“朱甍碧瓦,掩映着九级高堂”,叔叔柴皇城的宅后有顶好的“花园水亭”。柴进家大业大,又有稳定进项,梁山上怕是只有卢俊义和李应家能勉强一比了。柴进太有钱了,以至李逵都会尊称一声“柴大官人”。影视剧中的柴进看了宋江、柴进两个人在江湖上的“撒银史”,我们能得到一个结论:在水浒世界,10两银子(5540元)是一笔不小的钱,足以收买一个普通人的心。柴进、宋江在朝廷上没有一官半职,在江湖上没有十足的本事,一个有丹书铁券在身照样被欺负,一个对州里的捕盗使臣都要毕恭毕敬,但他们仗着家有余财,竟高居在了江湖食物链的顶端。 梁山靠什么,从几百人发展到十万人 梁山军费来源,有一个变化的过程。王伦创业时的那几百人,打劫一下过往客商,基本就能过上“大碗喝酒,大碗吃肉”的强盗生活了。晁盖接手后,短短几年间,梁山人马猛增七八倍,一方面是延续打劫的既定“山策”——晁盖当寨主不久,听朱贵报告说,有客商数十人经过,当即问道:“正没金帛使用,谁领人去走一遭?”最后三阮抢回“二十余辆车子金银财物”,然后“每样取一半,收贮在库,听候支用”。另一方面,肯定是得益于变卖生辰纲所得的流动资金。打劫客商有损梁山声名,生辰纲是坐吃山空,都不是长久之策。要支撑山上巨大的支出,必须有更重要的经济来源——打土豪、抢府库。宋江上山后,改变从前固守水泊的战略,频频主动出击,为的无非是钱粮二字。他要打祝家庄,名义上是祝朝奉父子欺辱梁山,实际上是“即目山寨人马数多,钱粮缺少”“若打得此庄,倒有三五年粮食”。打下祝家庄后,除给村中几百户人家每家一石粮米外,剩余的“牛羊骡马等物”“粮十五万石”全部带回山上。按照之前的推算,这些粮食的价值就相当于5400万元。此外,李逵灭了扈家庄满门,“把庄里一切应有的财赋,捎带有四五十驮”;梁山又骗李应山上,得了李家庄的全部家财。

梁山靠什么,从几百人发展到十万人​当然,来钱最快的还是直接攻打州城府县,去抢粮仓、府库。梁山打破的第一座城池是高唐州,“仓廒库藏,尽被掳去”;再打青州,“把府库金帛,仓廒米粮,装载五六百车”;大闹华州,“劫了府库钱粮”;杀入凌州,“劫掳仓库钱粮”;大名府是“五京”中的“北京”,财富更非他处可比,梁山“把大名府藏打开,应有金银宝物,缎匹绫锦,都装载上了车子,将回梁山泊仓用”,怕是有个十年都用不完。最后,打东平、东昌两府,亦是如此。宋朝城市所征税种很多,主要又向城市居住者的征税、城市经营税和土地利用税,仅仅是商税一项,真州(江苏仪征)、蕲州(湖北蕲春)、施州(湖北恩施)这个层级的州府,一年税收就超过5万贯——1300多万元。梁山打劫的那些城市即使没有这么富裕,府库中至少也有几十万贯,可以凑足梁山的养兵钱。梁山上下肯归心宋江,很大程度上恐怕也是看中他“搞钱”的本事,毕竟晁盖那样龟缩山寨,兄弟们是没什么金银分的。梁山集团发展最大的障碍在于,他们流动作战,从未占领城池,没法获得政府那样稳定的收入来源——税收。来自养兵的巨大压力,使宋江除了接受招安,让朝廷发饷外,其实别无选择。不过梁山大军归附前,“山库”中还是有大量带不走的“金珠、宝贝、彩缎、绫罗、纱绢等项”,宋江以报答周边百姓的名义,开办了一场“清仓大甩卖”。由此可见,梁山多年集聚的财物多到何种程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