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如何看待国产浏览器红芯获2.5亿融资,却被曝采用谷歌Chrome内核?

Ch1Ee_大水


这又是一起典型的骗爱国饭吃的套路,只不过在发达的自媒体照妖镜照射下,很快现出了原型。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市场经历了从盲目崇拜进口货到支持国货的重大转变。十多年以前,消费市场还存在着盲目崇拜进口货的风气,进口产品等同于高档,即使价格比国外原产地都贵的离谱,还是被国人非理性追捧。最典型的就是服装和皮鞋,明明都是国产货,却要山寨国外品牌,甚至去国外注册一个假品牌贴上。08年经济危机至今10多年,国内消费理性回归,国内品牌形象大有改善,并且消费者也越来越倾向于支持国货。

本来是好事儿,格力华为等掌握核心技术的国货品牌在市场上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但是无良商家又来蹭这一波热度,于是出现各种夸大宣传和虚假,都号称掌握核心技术,都是吹嘘突破国外技术封锁,只是这个陈本峰做的过了头,蹭中兴事件的热度把公司名字改成“红芯”,还大肆吹嘘掌握浏览器核心技术,骗子手法相当拙劣。也不知道这智商怎么入选“千人计划”特聘专家的,估计也是靠吹嘘和骗。

我们还是奉劝这些骗子,在这个资讯发达的自媒体时代,网上趴着的不都是吃瓜群众,还有大量各行各业的大咖。要想不被扒得体无完肤身败名裂,最好还是踏实做事低调做人吧。


艾米米


这两天红芯浏览器刚刚融资2.5亿元,本来是天大的喜事,结果被网友扒皮所谓的国产自主浏览器内核就是用谷歌的Chrome 49浏览器造假,而红芯浏览器主要的客户之一就是政府单位,这也让红芯浏览器陷入了骗取国家资金的舆论漩涡中。今天红芯浏览器的两位创始人通过不同的媒体对外强调红芯浏览器没有拿国家的钱,红芯浏览器也没有抄袭,是站在巨人肩膀上创新。

红芯公司的创始人有两位,一个是陈本峰,一个是高婧,他们创立的公司在中兴被制裁事件之后改名为红芯科技,这家公司的主力产品有三种——红芯隐盾、红芯云适配及红芯浏览器,而这个红芯浏览器号称是“打破美国垄断,中国首个自主创新智能浏览器内核。”

在红芯浏览器使用Chrome造假事件爆发后,两位创始人也紧急出面灭火,其中陈本峰通过《财经》杂志发声,陈本峰确认红芯浏览器确实是基于谷歌Chrome浏览器内核而开发,但他强调红芯在内核层面有自主创新,以适用于中国企业用户的办公上网需求。

陈本峰向《财经》记者强调,“我们不是要骗什么国家资金,我们没有拿过国家的钱,我们的客户都是企业用户,并没有特别强调政府用户。”

另一位创始人高婧也在新京报采访中表示红芯浏览器“包含‘Chrome’在里面”,但并非抄袭,而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去做创新”,如智能感知渲染引擎及应用安全方面都有创新,这些功能需连接云服务,“单看安装包是看不到任何东西的”。她还称,客户满意度很高,“绝不是那些人说的拿国产概念去骗钱”。

此外,与红芯相关的一些公司已经开始表态了,此前有报道称红芯公司获得了科大讯飞300万元的天使轮融资,不过这事已经被科大讯飞否认了,宣称投资跟科大讯飞没关系,经查是科大讯飞董事长刘庆峰担任大股东的安徽讯飞产业投资有限责任公司投资的,占股6.95%,科大讯飞方面表示这家公司并非科大讯飞下属的公司。

传闻中另一个投资红芯浏览器的公司森马服饰也辟谣了,表示未参与这次的2.5亿元C轮融资,但是森马服饰的控股股东森马集团也被证实是红芯公司的股东之一,占比1%。


超能网


是怪自己太高调了吗?不,是太蠢。

“红芯”公司高调宣布完成2.5亿C轮融资时,也高调地推出了红芯Redcore,并给这个浏览器内核冠上了多个title,又是“打破美国垄断”,又是“世界第五颗”、“唯一一颗属于中国人自己的浏览器内核”,反正是把自己吹上了天,令红芯万万没想到的是第二天牛皮就破了。

这么多title诱发了大家的好奇心,有一些自媒体,比如“小声比比”等就忍不住对该浏览器进行了解压。不解压不知道,一解压吓一跳。解压到最后发现红芯浏览器最终会得到一个chrome文件,其版本号是49.1.2623.213,该版本正是Chrome最后一个支持XP系统的版本。有图为证:

由此看来,红芯浏览器与众多国产浏览器一样嘛,只是套了一个马甲,所谓的完全自主内核,有点太夸张了些。

事件曝光后,“红芯”公司称,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进行的创新。既然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所谓的“打破垄断”“国内唯一”是不是有点言过其实了呢?


全天候科技


近日,红芯浏览器套壳谷歌Chrome浏览器的事情在网上已经是沸沸扬扬,最初是因为网友在解压红芯浏览器时,竟然发现了Chrome.exe等谷歌浏览器的文件。

要知道,此前,红芯浏览器在其官网的宣传介绍都是说该浏览器拥有唯一一颗属于中国自己的内核,由此看来只不过是个笑话。实际上,谷歌一直以来是允许基于Chromium的开源项目的,除了谷歌本身拥有的Chrome浏览器,360、UC、QQ等浏览器都是基于该项目,使用该开源项目本身并没有错,但是红芯浏览器却没有注明其代码来源,这毫无疑问是一次欺骗。

要知道,在8月15日,红芯浏览器刚刚宣布获得了2.5亿元的C轮融资,此次丑闻曝光之后,不得不让所有开始怀疑,仅仅是给Chrome浏览器换了一个“皮肤”就值几个亿,这样的钱是不是也太好到手了,那么红芯浏览器的开发们到底拿这个钱做了什么。

其实,在很多领域,我国与世界上的先进水平的确有一定的差距,当然大部分人都知道也承认这个差距,我们是处于追赶者的角色,目前不是顶尖并不丢人,反而是正视差距才能让人走的更远。

几年前的“交大汉芯”事件犹在眼前,如今红芯浏览器,又在挑战着市场和公众的底线,这样的企业实在应该严惩,以正科研之风。


盘和林数字经济观察


先说观点:红芯以Chrome内核为基础开发浏览器本身正常,融资本身也正常,但是号称自主内核,打破美国垄断这就是明晃晃的欺骗了。

这事很明显涉嫌欺骗造假,但不是说浏览器造假,外壳浏览器在国内很正常,随手就能列出一堆壳浏览器。正真的造假对外宣传上的造假,可能欺骗的是目前已经采用红芯的政府机关以及企事业单位。此外,红芯是以Chromium开源项目为基础的,该项目采用BSD协议并开放原码,因此按照这一开源协议红芯需要主动披露源代码版权,否则属于侵权行为。

红芯CEO说没有骗国家的钱,这话如果仅从主要资金来源融资机构可能并没什么问题。但是如果从使用的客户来看,那就可能存在欺骗国家的情况。因为,红芯官方自己已经说了主要服务对象是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对于这些单位来说,真正懂技术的我想不多吧!如果红芯宣传时以自主研发为卖点,那这些单位或许就是冲着这点来的,那这样的话等于是骗了国家的钱,如果私企也使用了,那也就是还骗了部分我们普通百姓的钱。

至于红芯的投资机构,我不知道它们应该是清楚红芯浏览器的本质,科大讯飞,晨兴资本,IDG资本,达晨创投,这些都是圈内比较知名的投资机构,在IT圈也有着广泛的投资。从收集的资料来看,此前的几轮融资主要是针对红芯的云适配业务,仅是这次2.5亿的融资是针对浏览器项目的,晨兴资本、达晨创投、IDG资本继续跟进投资。此外,科大讯飞已公开否认投资红芯,只是旗下关联公司有天使投入,仅300万。不知道其他机构是否会在这件事后出来撇清关系或者撤资。

总结起来:红芯采用Chromium开源项目,需要遵守相关开源协议,否则涉嫌侵权,版权方可以起诉。存在宣传造假涉嫌欺骗政府机关企业事业单位等客户的嫌疑,融资来源主要来自投资机构,且均为时知名机构。



Lscssh科技官


这个事情很简单:红芯之前欺负政府工作人员不懂行,所以拿着chrome的内核,只是修改了一下外观,便敢拿出来骗钱了。可惜网友的眼睛是雪亮的,这次算是彻底被扒下了底裤。

其实科研造假在国内也不算是什么新闻了,相当一部分所谓的科研人员在拿着国家资助的资金招摇撞骗,反正科研圈子的门槛比较高,普通大众也搞不懂这里面的门道。

但这无疑造成了资金的浪费和无效配置,挤占了认真科研者的空间,伤透了他们努力赶超的决心,这也是骗子令人不齿的关键原因。这种骗子公司还能拿到C轮融资,我是真的很好奇,究竟是哪些风投机构这么傻?投资之前都不做尽职调查的么?

总之,这种骗子公司,我觉得必须严惩,必须让科研造假者付出应有的代价,只有这样才能净化科研环境,让真正想做事的人拿到本属于他们的资金支持。


速读财经


浏览器是大众化产品,用途再高端还能高端到哪里?所以浏览器就如同桌椅板凳,遍地都是卖这个的企业,电脑上的各种浏览器层出不穷,老百姓用哪一款不行啊?一个这么大众化,用途还高端不到哪去的产品,竟还要通过融资来搞大,但最终这款产品能给老百姓和社会带来什么和多少好处?更别提它还骗人和吹牛皮了,道德底线都没有,以后还能有多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