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13 小学前的暑假,怎样快速进入状态?

幼小衔接是指幼儿园与小学两个教育阶段平稳过渡的教育过程,处于幼儿园与小学阶段的学童具有不尽相同的身心发展特征,也是幼儿在其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一个重大的转折期。

与幼儿园相比,小学生活、学习的节奏较快,各方面的转变都需要孩子有健康的身体。因此,家长要充分重视孩子进入小学前的最后一个暑假,帮助孩子做好各方面的准备。

小学前的暑假,怎样快速进入状态?

有规律的生活,塑造良好的身心状态

1.调整好孩子的睡眠时间,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在保证孩子每天有10小时左右的睡眠时间的同时,适当缩短孩子的午睡时间,并帮助孩子养成早睡早起的习惯。逐步改正“晚上不肯睡觉,早晨不肯起床”的坏毛病。家长最好能与孩子共同制作一张作息时间表,贴在孩子看得到的地方,并要求孩子按照时间表去做相应的事。

2.加强孩子的身体锻炼---良好的健康状况和身体素质是学习的基础,可以定时和孩子一起做一些体育运动,比如游泳等有氧运动,既能让孩子在体能方面打下良好的基础,也能增进感情。(切记对孩子运动的能力要求过高,影响亲子感情)

3.重视孩子营养的全面摄入,为孩子搭配营养均衡的食物---尽可能让孩子在正餐时吃饱吃好,不给孩子提供过多的零食,减少孩子对糖和高脂肪的摄入,杜绝孩子食用垃圾食品。

4.确立时间观念---在孩子做某件事(如:收拾玩具、整理书包、做作业)之前,要让他做好充分准备,约定完成这件事情需要的时间。一旦开始,就要引导孩子不以各种行为(如来回走动)来拖延时间。另外,可为孩子准备一个定时的小闹钟,设定好时间,让孩子自我监督,自己监控时间。如果在规定的时间内提前完成了任务,可让孩子自由安排省下的时间,体验珍惜时间的快乐。

小学前的暑假,怎样快速进入状态?

培养规则意识

培养孩子初步的规则意识和遵守规则的能力,不仅对其愉快学习、生活、交往有重要作用,还直接关系到孩子在幼小衔接过程中的社会性适应。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做尝试:

1.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共同制定家庭规则,并共同遵守---如:进屋先敲门;遇人礼貌招呼;安静倾听,适时表达;犯错后真诚道歉。由于这些家庭规则是孩子参与一起制定的,因此,他容易认同并乐意遵守、执行。

2.保证家庭规则的一致性与相对稳定,避免孩子无所适从---如:规定吃饭前要洗手,那么家里每个成员都要自觉遵守这一规则。

3.制定规则时由浅入深,逐步提高要求---给孩子提出的各种规则,要慢慢增加难度,由少到多,让孩子逐步理解并持之以恒地遵守。

4.告知相关社会规则,让孩子明白遵守规则可以给大家带来方便与快乐

---如:与同伴游戏的规则,交通行走的规则,礼貌交往的规则,并通过树立榜样、经常提示等方式帮助孩子把规则落实到行动中。

小学前的暑假,怎样快速进入状态?

培养生活自理能力

有个亲戚的小孩,暑假开学后就要去读寄宿制小学了。我有时候觉得真的不可思议,在我小的时候,如果去上了这样的学校,会是什么样子?对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的要求会非常的高。在入小学前掌握一些生活技能,具备一定的自理能力,对孩子入学后独立学习、独立解决问题有很大帮助。因此,生活自理能力也是入学准备的必要内容:1. 能有序地整理自己的物品和玩具;2. 能将用过的物品及时归位,保持整洁;3. 能独立处理好用餐、盥洗、排泄等事情;4. 能帮助家人做力所能及的家务;5. 能比较合理地安排好自己的时间和活动内容。要让孩子具有良好的生活自理能力,可以尝试这样一些方法:

1.相信孩子,给他们创设独立解决小问题的机会---孩子们都有独立的愿望,当孩子第一次有了“我自己做......” “我会......”的表示时,不可小视孩子,更不可拒绝孩子,而是要及时肯定。这样做给孩子的信号是“爸爸妈妈喜欢我这样”。长此下去,孩子的独立意识和自信态度就会得到保持,即使在做事时真的遇到了困难,孩子也不会退缩。

2.让孩子在实践中体验,尝试错误,然后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替代孩子做事,等于亲手为孩子挖了一个温柔的陷阱,掉进这个陷阱的孩子,连尝试错误的机会都没有,也谈不上获得成功的体验,更无法树立自信心。(很惭愧,昨天晚饭时帮助表哥家的5年级孩子做了两道数学思考题。说实话,那两道题挺难的,几个大人做了好一会儿。)

3. 给孩子适当的帮助和指导,但不要强迫孩子服从自己---可以事前先做示范,教会孩子怎样做;孩子做事遇到困难时,可帮助孩子一起寻找原因;事后与孩子交流自己的体会,分享成人的经验;适当听取孩子的意见,让他知道一定的权利和义务。如:他可以自由地设计自己的小天地,但要保持整洁;可以自己安排入睡前的活动,但不能影响休息。

小学前的暑假,怎样快速进入状态?

是否要提前学习小学知识

看到这,估计很多家长会想,我的孩子已经学过了XXX,正在学XXX,一定不能在起跑线上输掉。孩子入学前,一些家长往往担心孩子的知识储备不足,难以应对小学的学习,其实这样的顾虑是完全没有必要的。还有一些家长提前让孩子学习唐诗、运算、英语等相关知识,这种做法也要慎重。

一方面,尽管一年级的知识简单,但是家长未必能正确地教给孩子,或者不能采取合理的方法。如果家长采取了不适合儿童特点的方法,

往往容易损害孩子对学习的兴趣,而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

另一方面,孩子在家里掌握了本该在课堂上学习的内容后,在课堂上听讲的质量就会大打折扣,不容易养成良好的听讲习惯,会影响以后的学习质量。

因此,建议家长不要在意孩子掌握知识的多少,而要关注孩子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以下几方面可供尝试:

1. 让孩子说出自己所做事情的名称和内容,或者看图说话---还可以通过命名游戏、谈话、唱歌等活动,引导孩子运用口语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2. 每天晚上安排一定的时间与孩子一同阅读---给孩子一些可以让他自己读的书(可以从一页一幅图、语句简单的故事书开始),和孩子一起大声朗读,并仔细倾听孩子对故事的描述,问一些和故事有关的问题,促进孩子对故事的理解,提高孩子的阅读能力。

3. 与孩子一起创设学习文字的环境---可以让孩子学写自己的名字,也可以在孩子的房间中摆放随手可取的带字书籍和书写工具,随时随地的和孩子一起认读生活中遇到的有趣的汉字......注意,这样做不是为了追求认字的数量,而是为了培养孩子对汉字的兴趣与敏感度。

4. 从周围生活中引导孩子感知并学习数数、形状、数量关系等方面的知识---可以利用超市排成长龙的队伍、屋顶的模样来和孩子一起学习。最重要的是,要启迪和保持孩子对数学世界的好奇、情趣和探究的愿望。

小学前的暑假,怎样快速进入状态?

提醒孩子注意的一些安全事项

孩子活泼好动,但他们缺乏必要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这就需要家长在孩子入学前教会他一些必要的安全常识。

1. 上学路上的安全---可以提前给孩子讲解和实践一些安全常识,如:在上学路上“红灯停,绿灯行”“过马路要走横道线”;放学后不要跟随陌生人走;如有意外找巡警或交警寻求帮助。

2. 校园内的安全---家长要提醒孩子不能和同学在操场上做危险游戏;在玩“滑滑梯”等大型校园设施时,要注意安全,不做危险动作;在走廊里不要和同学互相追逐打闹;无论是楼梯还是走廊转角,一律靠右走,以免和同学发生碰撞,造成伤害。

3. 教室里的安全---家长要提醒孩子下课时,不要在课桌之间的狭窄通道上玩游戏或追打, 以免摔倒撞到桌角;不要把尖锐的小刀或削尖的铅笔等当做玩具和同学玩耍,避免伤害到自己或他人。

小学前的暑假,怎样快速进入状态?

结语

整理这篇文章,是受“上海科学育儿指导”的影响。尽管有这么多家长应该做或值得做的事,但更有价值的一定是引导的作用。“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话的背后是这样一层道理-事出有因。找到合适的方式,找到家长最大的价值,或许这才是我们最想看到的结果,也是孩子最能够接受的结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