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20 心疼,票房不如爛片的一個零頭,這部國產紀錄片還有機會嗎?

心疼,票房不如爛片的一個零頭,這部國產紀錄片還有機會嗎?

今天早上,我看到院線電影的票房和排片,看到何苦導演的公開信,忽然覺得很悲憤,我貿然決定:為《最後的棒棒》再寫一篇。

公映第一天,排片不足0.5%(0.25%),票房不足50萬,評論嚴重兩級分化…

導演在公開信中寫道:我們的宣發費太少了,才200萬…但是,我們的電影,就是這麼真實,窮也窮得真實…我們的電影和棒棒一樣,負重前行,爬坡上坎…

心疼,票房不如爛片的一個零頭,這部國產紀錄片還有機會嗎?

是什麼力量,遏制了《最後的棒棒》的排片和票房呢?

主要是以下幾個原因:1、觀眾覺得,我他媽累死累活了一天,才不會去看苦難的電影,那不是給自己添堵嗎?2、院線經理覺得,紀錄片能有票房嗎?全片重慶方言,觀眾能有共鳴嗎?底層老百姓的生活,有人想看嗎?3、片子本身有爭議,後半段有擺拍痕跡,有廣告植入嫌疑,剪輯混亂,配樂凌亂,結尾強行正能量…

心疼,票房不如爛片的一個零頭,這部國產紀錄片還有機會嗎?

心疼,票房不如爛片的一個零頭,這部國產紀錄片還有機會嗎?

首先,這不是一部“販賣苦難”的電影。恰恰相反,棒棒們的生活很有趣味,有很多笑點,並不糟心。

難能可貴的是,片中的“笑點”不像“一個月花掉十億”那樣的簡單癲狂,而是真實而複雜,能夠反覆的回味…

心疼,票房不如爛片的一個零頭,這部國產紀錄片還有機會嗎?

心疼,票房不如爛片的一個零頭,這部國產紀錄片還有機會嗎?

另外,片中的人物為什麼穿著某品牌的廣告T恤?為什麼戴著某品牌的帽子?開著某重慶本地品牌的車子?以及重慶五一路建材市場那些花花綠綠的廣告牌…還需要解釋嗎?你一個辦公室白領,當然不會穿一件胸口印著“美的空調”的廣告衫,你留意過是什麼人在穿嗎?

至於結局為什麼這麼拍,請不要假裝外賓,大家都是中國人,你心裡沒點*數嗎?

心疼,票房不如爛片的一個零頭,這部國產紀錄片還有機會嗎?

誰不知道,在中國,沒多少人願意去拍現實主義題材的電影:資方不愛投,審批不易過,院線不愛排,觀眾不愛看。

心疼,票房不如爛片的一個零頭,這部國產紀錄片還有機會嗎?

心疼,票房不如爛片的一個零頭,這部國產紀錄片還有機會嗎?

是啊,農民、棒棒、苦力、草根、底層老百姓…從表面上看,似乎和我們的生活天差地別、毫無關係…

但是,果真沒有關係嗎?我聽過這麼兩句歌詞“誰的頭頂上沒有灰塵,誰的肩上沒有過齒痕”,誰沒搬過磚?誰沒流過汗?誰沒有咬緊過牙關?

心疼,票房不如爛片的一個零頭,這部國產紀錄片還有機會嗎?

空調房裡的一杯拿鐵咖啡,烈日下的一壺下關沱茶,有多少分別?

重慶棒棒的那些嬉笑怒罵、悲歡離合、難捨難分,和北上廣深白領的離愁別緒、歡喜悲傷、睹物思人,都是在太陽底下生存,哪有什麼本質的區別?

心疼,票房不如爛片的一個零頭,這部國產紀錄片還有機會嗎?

心疼,票房不如爛片的一個零頭,這部國產紀錄片還有機會嗎?

心疼,票房不如爛片的一個零頭,這部國產紀錄片還有機會嗎?

2014年1月18日,何苦給父母寫了一封信,懷裡揣著1300塊錢,請了一個曾在婚慶公司打工的攝影師,住進了重慶解放碑附近的自力巷53號棚戶區…

一年之後,自力巷53號化為一片廢墟,他帶著一部13集紀錄片回來,在豆瓣上拿下9.7的逆天高分…對於這樣一部電影,你怎麼可能去苛求它的攝影、配樂、後期製作…它怎麼可能完美無缺?

心疼,票房不如爛片的一個零頭,這部國產紀錄片還有機會嗎?

心疼,票房不如爛片的一個零頭,這部國產紀錄片還有機會嗎?

試想一下,導演住進一間月租金300塊的危房裡,哪個攝影師願意跟他在這隨時有生命安全的房子裡住上一整年?

說實話,我挺佩服這個名叫張焱的21歲小夥子,儘管他只有職高文憑,儘管他連“酸辣土豆絲”幾個字都寫不全,儘管開機前他加了100塊錢工資…就憑他願意替一個棒棒打工,就憑何苦對他說“你想咋拍,就咋拍”,他居然相信了這樣的導演…

心疼,票房不如爛片的一個零頭,這部國產紀錄片還有機會嗎?

試想一下,如果不是真的跟棒棒同吃同住,怎麼會湊兩千塊錢,給一個棒棒過一個風光的六十大壽;怎麼會大熱天的,跑去大山裡幫一個70歲老頭挖排水溝…

心疼,票房不如爛片的一個零頭,這部國產紀錄片還有機會嗎?

棒棒老甘家的排水溝

我曾經說,如果有一部幾近完美的商業佳片,還有一部有瑕疵的現實主義紀錄片,擺在我面前,我會毫不猶豫的站在後者一邊…

因為,錦上添花和雪中送炭相比,雪中送炭是更有價值的行為。這就是烏鴉一而再,再而三的推薦《最後的棒棒》的全部原因。

心疼,票房不如爛片的一個零頭,這部國產紀錄片還有機會嗎?

心疼,票房不如爛片的一個零頭,這部國產紀錄片還有機會嗎?

心疼,票房不如爛片的一個零頭,這部國產紀錄片還有機會嗎?

我曾經問過何苦導演:你對票房有什麼期待?

他說:沒什麼期待,能賣多少是多少!

我對他說:這可不行!姑且不談錢的問題,這樣的電影值得被更多的人看到,你必須對票房有期待!

於是,他說:那麼,票房過100萬,我直播“頭頂開瓶”。票房過了1000萬,我表演“胸口碎大石”…

好吧,何苦導演除了是中國力氣最大的導演,還很可能是中國最自虐的導演。

心疼,票房不如爛片的一個零頭,這部國產紀錄片還有機會嗎?

我忘了在哪裡看過這樣一段話:電影只是半成品,需要觀眾用笑聲和淚水,把它變得完整。

祝《最後的棒棒》票房大賣,祝導演的承諾能夠兌現,祝理想主義者都能在這個沸騰的時代,找到美好的歸宿。

心疼,票房不如爛片的一個零頭,這部國產紀錄片還有機會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