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14 雲計算完全自主研發是偽命題?開源開放成企業用雲主流趨勢

隨著數字經濟發展新技術的不斷湧現,海量企業急需從傳統IT平臺向數字化轉變,實現轉型的第一步就要選擇上雲。而今年以來,企業上雲是選擇開源開放還是自主研發,行業和市場中存在頗多爭論和探討,以阿里云為代表的企業多次宣稱雲計算必須自主研發、自主可控,不能依靠“拿來主義”。但國內有多家雲計算廠商表示,雲計算技術完全依靠自研根本就是偽命題,沒有任何一家雲計算公司能夠完全依靠自研推進,而絲毫不借鑑開源技術和架構,開放和開源和自主可控並不是完全對立和矛盾的。

那自研和開源,究竟哪個才是未來的發展方向,企業客戶應該在上雲時應該如何選擇,網易雲認為企業在數字化過程中必須考慮長遠,保證系統平滑演進、自主可控和擁有可用的人才生態,要滿足以上這三個要求,作為數字化基礎的雲計算必須是開放的,開放代表著雲計算的未來。

網易副總裁、杭州研究院執行院長汪源表示,企業用雲一定要基於開源的技術,滿足最主流的開放標準,部分自研廠商鼓吹的自研可控,是屬於廠商自己的可控,如果真正站在企業客戶角度,一方面自研讓企業完全不能自主掌控,另一方面企業在尋找匹配技術人才時門檻極高,因此必須要選擇開放的雲,以保證統平滑演進、自主可控而不被雲廠商鎖死,並且不斷找到完善雲計算生態的人才。

汪源認為,開源雲、開放雲的趨勢不可逆轉。未來雲計算的競爭是生態的競爭,封閉系統僅僅依靠極其少數的公司,後勁沒有開放生態足,也無法形成良性發展循環。

從行業發展來看,開源雲計算已經非常成熟,OpenStack、Ceph、Open vSwitch、Kubernetes都是諸多大廠支持的技術框架,在這些步驟上重複自主研發和投入沒有必要,包括堅持自主研發的阿里雲等廠商也並未完全拒絕開源,其虛擬化層採用了KVM,其容器、數據庫、緩存層也支持Kubernetes、MySQL、MongoDB、Redis。

當然,開放不等於百分之百的借鑑和拿來主義,基於成熟生態的開放和開發能夠更好地適應企業客戶上雲的需要,做到更個性化的自主可控。由此看來,雲計算的未來一定屬於開放雲。

而作為堅定開放路線的佐證,近日網易雲發佈了基於開源、兼容開源的輕舟微服務、瀚海私有云。此次發佈的“瀚海”私有云支持OpenStack等主流開源技術,單個集群可以支持5000個物理節點、3萬臺雲主機。微服務解決方案“輕舟”整合了所有主流開源技術,支持DevOps,配備單個集群可支持3萬節點、45萬容器的容器雲平臺,允許企業輕鬆構建、治理和管控,是業界領先和完整的微服務解決方案。同時,網易雲聯合浪潮集團發佈了首款雲計算全棧一體機,融合浪潮在計算基礎架構的技術與網易雲的互聯網級IT能力,為傳統企業用戶提供一站式雲基礎設施解決方案。

可以看到,網易雲瀚海私有云在踐行開放路線的路上實現了新的突破,其不僅可以無縫接入網易公有云,還支持接入所有主流公有云,這也是得益於OpenStack的開放性。

總結來看,網易雲之所以堅定選擇開源和開放,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開源開放基礎技術已經形成了較為成熟和完整的生態,有大量的技術公司、人才、高校、政府機構和用戶的參與,相對在操作系統、數據庫、中間件、應用管理與運行等對標過去軟件體系的每一個軟件層面,都形成了完整的標準體系和參與者生態,這個市場的形態已經成熟並且可以規模化擴展,這顯然更能滿足企業級客戶的發展需求,能夠順應數字經濟發展大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