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27 还记得去年的9月4日吗?虚拟资产非法融资再被盯上

ICO,即首次代币出售,是区块链公司的一种典型融资方式,即创造一种数字货币或虚拟货币再将它出售给投资者,类似IPO上市融资。确切地说,国内给这类区块链产物的法定定性是数字资产,而非货币。由于这种融资模式圈钱现象层出不穷、市场鱼龙混杂,在国内外饱受争议。

还记得去年的9月4日吗?虚拟资产非法融资再被盯上

近两年,接触比特币等区块链加密资产的网友定会对去年9月4日的那场浩劫记忆犹新。去年9月4日下午,央行等七部委联合发布公告:ICO是未经批准非法融资行为。这是一下子给ICO定了性,并规定:

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非法从事代币发行融资活动。其中包括:不得进行兑换业务、不得买卖或作为中央对手方买卖代币或“虚拟货币”、不得为代币或“虚拟货币”提供定价、信息中介等服务。

一时间,众多虚拟资产交易平台纷纷外逃,散户哀声遍野,比特币等虚拟资产的价格急剧下跌。但无论怎样,最后止住了,这说明有人兜底了。近一年来,比特币的价格走势是这样的:

还记得去年的9月4日吗?虚拟资产非法融资再被盯上

上图的价格起点是去年10月28日,也就是国内相关交易平台和投资人被整顿后的起点。看到上图,是不是感觉很有戏剧性:被整顿后,比特币价格又在短短三个月的时间里急速逆转,并创造了有史以来的最高价(19875.75美元,折合人民币135546)。

从去年9月份比特币急速下跌后,市场又死灰复燃了。这里面不乏散户这样的心态:突破6000美元!突破8000美元!突破10000美元!一直到2万美元的临界点。然而,就在2万美元的临界点时,市场结束了一个比特币买一套别墅的遐想。这像什么?更像走火入魔时急速冷热交替的变化。

还记得去年的9月4日吗?虚拟资产非法融资再被盯上

比特币在ICO融资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一直以来不少受区块链技术应用的利好影响。但ICO非法融资自去年9月份后又再次抬头。对于此,银保监会、中央网信办、公安部、央行等部门联合在近日发布了关于防范以“虚拟货币”“区块链”名义进行非法集资的风险提示。

8月27日,华尔街日报以“爆炒之下区块链真正潜力何在?”为题发布了一篇短文:媒体上几乎每天都会出现与区块链有关的合作和计划,然而真正将这项技术付诸应用的案例却寥寥无几。研究机构Gartner今年对3160名首席信息长进行了调查,发现仅有1%的人将区块链技术付诸应用。

还记得去年的9月4日吗?虚拟资产非法融资再被盯上

“ICO模式”下何去何从?也许只有极少部分被冠之“老师”的人能玩得起。当大多数人冷静下来时,也许是另一番景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