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17 破解交通拥堵“城市病”有何经验?成都交警用“智慧”打头阵

推进科技强警,让交通管理更智能

破解交通拥堵“城市病”有何经验?成都交警用“智慧”打头阵

第十届中国国际道路交通安全产品博览会暨公安交警警用装备展在世纪城新会展中心举行,全国30余个省市交警总队、交警支队以及350家单位参展。成都交警做为此次博览会的东道主,成都市公安局副局长、交管局局长李文胜在智能交通创新发展论坛上就如何打造超大城市高效能交通治理体系介绍了经验。

作为汽车保有量全国第二的大城市,成都交警通过智慧治理、智慧警务、智慧出行等方式,破解交通拥堵“城市病”。

【智慧治理】

“蓉e行”注册用户超173万人

市民热情参与

我市汽车保有量476万辆,高居全国第二位。成都交警在全国首创推出“蓉e行”交通众治公益联盟平台,以“互联网+”技术为驱动,跨界限整合政府和社会资源,跨时空动员企业和市民力量,推动城市交通共建共治共享。2017年7月23日“蓉e行”平台上线至今,推出四大类15项功能模块65个应用场景,注册用户173.8万人,平台累计点击量超1.8亿次。

破解交通拥堵“城市病”有何经验?成都交警用“智慧”打头阵

通过“蓉e行”平台,鼓励市民停驶私家车,养成绿色出行习惯。通过智能交通检测设备监测停驶情况,对自觉兑现停驶承诺的车主给予“蓉e行”积分奖励,鼓励市民为城市良好交通环境和生态环境做贡献。一年来,全市已有1.5万辆私家车申报停驶,平均每车停驶13天,单车申请停驶最长天数达112天,累计减少了轻型客车四项主要污染物(一氧化氮、碳氢化合物、氮氧化物和颗粒物)排放总量约12.15吨。

此外,“蓉e行”上线一年来,共收到66万余条群众提供的交通违法举报、交安设施故障报告和交通组织优化建议。

【智慧警务】

“违法鸣号 ”自动抓拍

建成网约车监管系统

违规使用远光灯,在禁止鸣笛路段按喇叭……不要以为这些违法不会被发现,在智慧警务上,成都交警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在建成3600余套电子警察、智能交通综合检测设备、事件检测设备、视频监控设备的基础上,引入图像识别、声源定位、光源监测、视频事件检测等新技术,实现对 “违法鸣号” “违法使用远光灯” “不礼让行人”等不易辨识交通违法行为的自动监测抓拍。

破解交通拥堵“城市病”有何经验?成都交警用“智慧”打头阵

(“违法鸣笛”抓拍)

在我市部分运渣车上试点加装前碰撞预警、行人探测与防撞警示、自动减速与主动刹车等6项车辆防碰撞主动安全系统。

此外还建成网约车监管系统,强化对网约车企业、车辆、驾驶人的准入监管、即时监管、联合监管,确保安全发展;加快推进共享单车监管系统,指导共享单车精准调度、投放和调度,减少城市乱象,防范安全隐患。

【智慧出行】

智慧信号灯路口改造

让交通延误下降11.2%

成都交警一大批国内知名互联网巨头和科技企业开展战略合作,积极探索“互联网+交通管理”新模式,初步实现了用数据决策、用数据管理、用数据创新。

联合百度地图研发上线“成都交通实时监测与研判分析平台”,以平均车速监测、路网交通负荷研判、重点区域热力分析、交通拥堵路段排名等为重点,掌控城市交通运行态势,治理交通拥堵瓶颈。依托百度地图全景路况采集车,全覆盖更新中小街道实景路况信息,优化调整百度导航智慧避堵规划路径,引导群众利用中小街道绕行拥堵区域,盘活闲置路网资源,均衡路网流量,提升路网整体运行效率。

破解交通拥堵“城市病”有何经验?成都交警用“智慧”打头阵

(会发光的智能斑马线 )

联合滴滴、西门子等开展信号配时优化,通过人工智能、深度学习等先进技术,截至目前,已完成130个智慧信号灯路口改造、173个信号机联网控制,试点路口交通延误下降11.2%。

更智能

铁骑“云盔云眼” 让街头巡逻民警脑后长眼

破解交通拥堵“城市病”有何经验?成都交警用“智慧”打头阵

当交警蜀黍骑着警用摩托车从你的车边掠过,看似平平无奇,但实际上他已经对你的车子做了个全面检查。这款装备由“云盔”、“云眼”和一个“警务云”数据处理系统后台组成。“云盔”就安装在民警巡逻时佩戴的头盔上,内置可移动的单目显示终端,可实现智能语音交互。“云盔”上的显示终端对应着警用摩托车后安装的“云眼”,看上去跟普通的警灯立杆差别不大,但杆头上安装着2个1000万像素摄像头,可以对警摩的侧方和后方进行无死角拍摄。

这套系统已经在成都交警三分局试点启用。“通过这套系统可以极大提高民警街头巡逻工作效率。”据现场工作人员介绍,当民警佩戴这套设备上街巡逻时,“云眼”会自动识别沿途经过的所有车辆,并对乱停车、涉牌涉证等违法自动识别报警,民警也可以立即通过“云盔”现场取证,“它能让在街头巡逻的交警脑后长眼。”

方向盘监测心率

云端自动监控疲劳驾驶

疲劳驾驶一直是道路交通安全的重大隐患,特别是对于长途客运和货运司机来说。在成都交警展厅,有一款可以对驾驶员疲劳状态进行实时监控的方向盘。

破解交通拥堵“城市病”有何经验?成都交警用“智慧”打头阵

这是成都交警与成都一家科技公司创新应用生物科技破解疲劳驾驶监管难题。“过去我们对重点驾驶人员的监控,都是通过连续驾车4小时强制休息规定来实现,但事实上每个人对疲劳的难受程度是不一样的。”据工作人员介绍,这套疲劳监测系统在汽车方向盘上加装一个外套,外套上布满金属感应器,可以通过人体皮肤微电流实时监控驾驶员的心率等生理特征,配合疲劳监测手环,将驾车状态实时传回云端。一旦感应到驾驶员出现疲劳症状,系统将自动报警,提醒驾驶员立即停车休息。

城市车辆鸣笛扰

声列阵定位让喇叭“看得见”

机动车鸣笛已经越发成为城市噪音的重要来源,特别是在学校、医院和居民小区附近,刺耳的鸣笛声扰民严重。2017年8月,成都市交管局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机动车鸣喇叭管理的通告,明确在成都绕城高速内实施24小时禁鸣。

破解交通拥堵“城市病”有何经验?成都交警用“智慧”打头阵

禁令发布后,不少司机并不以为然,“街上那么多车,交警怎么知道是我鸣笛?”在博览会上,一款基于先进声列阵定位技术的机动车鸣笛抓拍系统作出回应,交警蜀黍是能够知道的。

这套系统由一体化声阵列单元组成,能实时准确判断喇叭声,精确记录定位声源位置。与之配套的高清摄录设备将根据声源位置定位图像中的汽车,识别车牌,并且在画面上形成一个声场省压变化云图。其中红色区域代表声压值较大、蓝色区域较小。

这套系统已经通过公安部检测认证,符合相关标准,可以用于违法证据获取。目前,成都交警已在成都市区内两个路段试点启用这种设备。

大型路口直行待行区

给交通拥堵动“小手术”

在博览会上,各地交警和企业展示的不仅是高科技装备,还有先进的交通管理理念。

破解交通拥堵“城市病”有何经验?成都交警用“智慧”打头阵

交通拥堵是主要的“城市病”之一,成都也不例外。近年来,成都交警采取各种措施,在现有道路条件下尽量缓解交通拥堵,通过“工程治堵”,给拥堵路段动“小手术”就是其中之一。

在成都交警展厅,有大型路口“直行待行区”经验介绍。在一些较大型的十字路口,当路口左右两侧道路进入左转行车时间时,路口直行的车辆可以提前启动进入直行待行区,“其实原理并不复杂,就是最大化利用路口空间,提高通行效率。”据成都市交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在日前发布的《2018年第二季度中国城市交通研究报告》中,成都作为全国汽车保有量排名第二的城市,在全国100个主要城市第二季度拥堵排名中位列第32名,交通拥堵指数再次下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