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28 到底升级了啥?佳能70-200mm F4 IS二代镜头测评

最近真是忙如狗,这篇拖到现在才开始动笔,那就直接进入主题吧。70-200mm这个焦段可以说是兵家必争之地,但这个焦段不像24-70mm或16-35mm那样可以涵盖很丰富的主题,它的应用面是相对专精的,可以衍生出风光、舞台、人像、小品等诸多领域,因此各家又会再一次细分为F2.8和F4两大块,后者在体型和价格上都有着比较明显的优势,也自然拥有更高的“民众基础”,而在暌违近12年之后,佳能总算是更新了爱死小小白EF 70-200/4L IS USM,但这一次或许不少人没看懂:它改变了啥?升级幅度会不会太小了点?

从镜组结构来看,新老两代确实是十分接近,甚至可以说是一模一样,15组20片2UD+1萤石,连具体每一片的用型在照片上来也都看不出区别:

到底升级了啥?佳能70-200mm F4 IS二代镜头测评

类似的情况也出现在了EF 70-200mm F2.8L IS的二三代上,这充分说明了一件事:70-200mm在结构上是非常成熟的,并不需要特别大的结构改动,也可以说佳能对此结构是信心十足,毕竟这么多年来无论F2.8还是F4版,在口碑上都是优点远多于缺点,所以这一次与其说是新品升级,我觉得更像是一次细节上的查缺补漏。

到底升级了啥?佳能70-200mm F4 IS二代镜头测评

首先是镜片用料和装配工艺的提升,体现在成像上就是分辨率与锐度的明显攀升,尤其是广角端,EF 70-200mm F4L IS II USM(名字忒长,叫它爱死小小白兔好了,好像这名字也不短……)大幅强于一代:

到底升级了啥?佳能70-200mm F4 IS二代镜头测评

样张不太容易看出区别(尤其是传网上还会压缩),但跑MTF就很明显了,同样的情况也出现在135mm和200mm端,但差距是逐步缩小:

到底升级了啥?佳能70-200mm F4 IS二代镜头测评

到底升级了啥?佳能70-200mm F4 IS二代镜头测评

不过略微尴尬的是,似乎大多数人买70-200mm主要还是会用它的长焦端,从这个角度来说爱死小小白兔在分辨率上的升级重点似乎是有点跑偏了。但根据LensRental的测试来看,它是70-200mm F4级镜头中的最强水准,全焦段全开都能把尼康和索尼打得满地找牙,像散、场曲、公差控制在变焦镜头里也算是中上游的水准,所以如果这时候回答“为什么它看起来升级幅度不大”这个问题,主要还是因为它2006年的前代定下的标杆实在是有够高。

所以它很多方面的进步还是源自功能上,比如增强了防抖级数(4级到5级),并增加了针对不规则运动物体的IS 3防抖模式,其实这个模式就是仅仅在曝光时才启动防抖功能进行补偿,降低了防抖功能对取景效果的影响。

到底升级了啥?佳能70-200mm F4 IS二代镜头测评

光学防抖的级数是如何增强的?本质上来说,光学防抖就是当抖动造成成像偏移时,通过补偿镜片的移动来反向弥补,让像回到它应在的位置上,所以与防抖级数的直接关联就是感应器灵敏度和驱动速度/精度。机身的传感器防抖在大原则上也是如此,但传感器防抖效果理论上限更高,因为光学防抖的补偿镜片只能做纵横向的移动,但有时候会遇到仅凭这两个方向无法补偿的情况,比如机身侧倾等,传感器防抖可以做到自身旋转、上下/左右摇摆等功能,应对面更广一点。但相应的,对算法的要求也明显更高。(事实上真正限制防抖级数的还是机身/镜头尺寸)

以前也一直有“光学防抖影响成像素质”这样一说,理论基础是多出了几片补偿镜片,影响整体透光率,从设计的角度来说的确存在这样的影响,但它反馈到最终成像却是可以基本忽略的,有很多客观原因的影响都远大于这几片补偿镜片。不过爱死小小白兔的防抖启停噪音依然是挺明显的,安静环境下可以听到吱吱嗡嗡的声音。

官方宣传中改善眩光和鬼影是一个主要看点,以前有聊过,眩光与鬼影主要与镀膜和镜组设计相关,爱死小小白兔在前组从67mm升级到72mm的情况下这方面依然有一定改善,这一点值得称道的,但直面强光时该来的还是会来,不用有过高的期待:

到底升级了啥?佳能70-200mm F4 IS二代镜头测评

到底升级了啥?佳能70-200mm F4 IS二代镜头测评

70-200mm端用作人像拍摄时,最主要的看点就是中长焦比较拿手的切割感——在扁平化的长焦透视视角中,主体清晰度饱满而背景却得以完全虚化,给观看者一种主体是从背景中切割抽离出来的感觉。这就要求焦内高解析力,焦外虚化效果出色,第一点在前面已经得到了验证,那第二点呢?200mm F4说实话并不算是什么特别大的光圈,就拿它跟一些大家可能比较常用作人像的中长焦镜头做对比吧,比如100mm F2.8和135mm F2:

到底升级了啥?佳能70-200mm F4 IS二代镜头测评

当主体放大倍率相同时,焦距越短对焦距离越近,200mm的爱死小小白兔自然是机位最远的,但虚化效果大家也看到了,与对焦距离更近、光圈更大的百微相比,爱死小小白兔的前景比较浅(看左侧窗框),但因为焦距较长、视野较窄,背景区域更小更平顺,没有那么多杂乱的干扰项,而且球差没有过校正,所以虚化边缘比较柔,没有百微那种较硬的感觉,这一点与135L比较类似(毕竟百微的设计目的就是高分辨率高锐度),再加上人像主题在大(mei)众(zi)的审美里也不适合细节过于清晰,所以就兼具人像来说,爱死小小白兔是很不错的选择。

到底升级了啥?佳能70-200mm F4 IS二代镜头测评

爱死小小白兔延续了佳能70-200mm系列用萤石的“习俗”,焦内倍率色散控制还不赖,不过焦外的轴向色散还是可以看到,但并不算特别明显,对于一颗F4镜头来说这样的表现算是中规中矩的。

到底升级了啥?佳能70-200mm F4 IS二代镜头测评

爱死小小白兔的光圈叶从8片变成了9片,光斑很圆,而且没有明显的带色亮环,因为没有采用非球面,所以洋葱圈也基本没有,虚化效果还不错,但可以看到它的口径蚀略微明显,这同样意味着会出现一定程度的暗角,不过幅度不大,像5D4、1DX2这种机身的动态范围还是能吃得住。

到底升级了啥?佳能70-200mm F4 IS二代镜头测评

除此之外,爱死小小白兔还把最近对焦距离从1.2米缩短到了1米,对于想在室内愉快玩耍的朋友们来说这应该是个很期待的改进,从技术层面来看或许大家会关注这样一个问题:在镜组设计几乎没有变化的情况下,是如何实现缩短最近对焦距离的?

爱死小小白兔的对焦镜组在前端,通过移动第二组的负正正三镜片来实现,可以参考下图:

到底升级了啥?佳能70-200mm F4 IS二代镜头测评

以一个简化的内对焦凸凹双透镜为例,省去繁复的计算过程直接看结果:当对焦往无限远处推(物距u变大)时,位于内部的凹透镜会往后移动,镜片之间的距离d会变大,而往近距离对焦(物距u变小)时,凹透镜往前移动,d会变小。所以缩短最近对焦距离,本质上就是改变对焦镜组的行程,这需要更改镜片的具体规格(面型、曲率、折射率等等),想要在提升画质的前提下完成这项设计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都聊到这了,就延展一点点吧,我们知道很多镜头在最近对焦距离时其实焦距也会跟着变短,它有一个简单公式:

到底升级了啥?佳能70-200mm F4 IS二代镜头测评

两片焦距分别是fa和fb的透镜组成的复透镜相距为d,这个组合的焦距可以如上式来计算,可以看出d变小时,复合焦距f也跟着变小,所以对于内对焦镜头来说,对焦距离越近,镜组距离缩短,焦距也跟着变短,那么当放大倍率来到1:1时,最短对焦距离D与焦距f的放大倍率m也可以基本按照以下函数:

到底升级了啥?佳能70-200mm F4 IS二代镜头测评

当m=1时D(m)有极小值,也即u(1)=4f,换句话说就是当镜头放大倍率达到1:1时,它的最短对焦距离正好是焦距的4倍,此时的物距=像距=2f。以百微为例,它在1:1时最近对焦距离约为300mm,所以此时它的真实焦距不会高过75mm。而套用到爱死小小白兔的0.27倍放大倍率,如果有效焦距依然是200mm(纯理论,对于此结构来说不现实),不难算出接近1.2米最近对焦距离就能达成。而实际上它是通过将有效焦距缩短到167mm左右,以1米对焦距离实现0.27的放大倍率。

到底升级了啥?佳能70-200mm F4 IS二代镜头测评

当然,这都是理论,我没有实际测量,在这种情况下的焦距变化对拍摄体验影响不会特别大,毕竟室内拍摄时20厘米还是会有很明显的不同。作为一颗体型相对小巧的中长焦镜头,EF 70-200mm F4L IS II USM的改变主要是基于前代产品的不足,所以如果你本身就拥有一代,它并不算是我推荐你升级的对象(还是考虑F2.8版吧),但对于没有这一焦段镜头,希望兼顾轻便随身和出色性能的佳能用户来说,它就是第一选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