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吃阿司匹林,却还是患了心脑血管病,这是怎么回事?

中老年保健杂志


阿司匹林作为一种预防心脑血管病的药物,目前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应用,服用者众多,但其中有不少人是没有经过医生的指导而自行服用的,结果就出现了天天吃阿司匹林,却仍然得了心脑血管病的问题,主要原因有:

心脑血管病发生的根本原因是动脉粥样硬化及斑块的形成,使心脑血管发生了结构及功能上的改变,比如血管增厚导致管腔狭窄而血流不畅,引起缺血性疾病;血管脆性增加而发生破裂,引起出血性疾病;斑块破裂引起血小板聚集形成血栓,引起梗塞性疾病。

而阿司匹林的作用只是起到抑制血小板聚集,阻止血栓形成而预防梗塞性疾病的发生,并不能从根本上去除血管发生的病变,所以它起作用的前提是有动脉粥样硬化等病理改变的发生,所以正常人没有必要服用阿司匹林。

因此,阿司匹林只对有适应症的人群才能起到预防心脑血管病发生的作用,比如已经患者心脑血管病者,患有糖尿病及血压控制良好的高血压患者;存在血脂异常的吸烟者等,且对年龄也有要求,比如只适合50-70岁存在上述危险因素的人等。

此外,即便是适合服用阿司匹林的人,服用阿司匹林也不一定就能起到预防作用。比如在极少数服用者中可能存在阿司匹林抵抗,即服用后起不到应用的作用,但目前又没有相应的检测手段证明阿司匹林抵抗的存在等。

况且,阿司匹林需要长期服用,可能引起一系列的不良反应,最常见的是引起出血性疾病,其中以消化道出血最为多见。所以,阿司匹林对于非适宜人群,不但不能起到预防心脑血管病发生的作用,反而存在引起出血性疾病发生的可能。

总之,对于阿司匹林在预防心脑血管病中的作用,正确的认识应当是:在医生全面评估身体状况的前提下,综合考虑长期服用的利弊,适合服用时坚持服用尽可能降低心脑血管病发生风险,无需服用时不擅自服用,避免不良后果的发生。


天天听健康



1、心脑血管病的其他高危因素未得到控制。心脑血管事件是由多种危险因素共同作用发生的,如果只是简单服用阿司匹林,而其他致病因素(如血脂、血压、血糖)没有很好控制,还是会发生心脑血管疾病。


2、非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引起的血管事件。虽然心脑血管病的发生主要是由冠状动脉硬化造成的血管狭窄发病,但冠状动脉栓塞、动脉炎等其他原因也会发生。


3、阿司匹林的生物利用度降低。


4、糖尿病等情况下会使血小板更新加快,容易发生缺血性事件。


5、其他血小板的激活途径,导致阿司匹林不能有效阻断血栓素的生物合成。


6、发生了阿司匹林抵抗。所谓阿司匹林抵抗,临床上是指在天天服用阿司匹林的过程中,仍然发生了血栓栓塞事件。发生阿司匹林抵抗的实质是阿司匹林不能达到抑制血小板聚集的作用,如不能抑制TXA2的生物合成和血小板聚集,不能引起出血时间延长等。

尽管如此,多个国家的心脑血管疾病防治指南均将阿司匹林列为心脑血管疾病防治的基础用药,阿司匹林是目前防治心脑血管事件成本/效益最佳的药物之一。要想避免发生阿司匹林抵抗的现象,就要从多重途径控制心脑血管的危险因素(如控制血压、血脂、血糖、戒烟等),避免服用其他NSAIDs药物,必要时联合或换用其他抗血小板药物如氯吡格雷等。


医患家


你好!

心脑血管病包括冠心病(心肌梗死、心绞痛、心力衰竭、心脏猝死等),脑卒中(脑出血、脑梗死等)、相关肾脑病、眼病、血管粥样硬化等慢性疾病。其实是一种人类的衰老现象。这些病与年龄、不良生活方式、相关危险因素有关(如高血压、肥胖、高脂血症、不良心态、遗传、环境等),有的是上述多种因素导致。



阿司匹林一是种药物,作为患者,不要认为药物对人的作用是100%,就阿司匹林来说,有效率为60%以上,而加上氯吡格雷,可达75%以上的有效率。原因也是不同的人,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不同,有时多因素参与!


总之,预防心脑血管疾病,也是达到长寿的目的,阿司匹林样药物固然重要,改善不良生活方式和心态才是最重的!

余千兰


在每天的临床工作中,张大夫也常常被很多患者问起:“张大夫,为什么我每天吃阿司匹林,最后还是得了心脑血管疾病呢?”这个问题提的好,很有代表性,张大夫今天来回答一下这个问题。

首先,心脑血管疾病的病理基础是动脉粥样硬化,而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是多种因素参与的,并不是口服阿司匹林一种药物就能够解决的。不可否认,小剂量口服阿司匹林可以大幅度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但是阿司匹林并不能让心脑血管疾病彻底不发生。下面我说说那些可能引起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

1、年龄、性别

心脑血管疾病多见于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50岁以后就会进展更快。同时,男性较之女性有更大的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率。女性停经后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率明显升高。

2、血压异常

高血压是心脑血管疾病发生和发展的高危因素。无论是收缩压还是舒张压的升高,都会引起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发,所以控制血压对于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很重要。

3、血糖异常

无论是明确诊断的糖尿病患者还是糖耐量异常的患者,只要血糖异常,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率就会明显升高。血糖异常的患者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率不但很高,而且可能使病情迅速发展。所以,积极控制血糖对于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很重要。

4、血脂异常

血脂异常是动脉粥样硬化最重要的危险因素。临床资料显示,动脉粥样硬化常见于高脂血症患者。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脂蛋白是最为被重视的指标。所以,想要降低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还要控制血脂。

5、吸烟

吸烟不仅损伤肺脏,还会明确损伤动脉血管,造成心脑血管疾病高发。有研究显示,吸烟者的心脑血管疾病是不吸烟者的6倍。所以,想要控制心脑血管疾病还要戒烟。

6、肥胖

肥胖也是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高危因素,肥胖可以引起血压、血糖、血脂异常,从而加速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所以,想要不得心脑血管疾病还要交控制好体重。

7、家族遗传

有研究显示,家族中有在年龄<50岁时就发生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的话,直系亲属发生心脑血管疾病的机率增加5倍。

总之,除了阿司匹林,大家看看还有多少因素影响着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最后,张大夫问一句:您除了口服阿司匹林,其他的危险因素控制好了吗?如果口服阿司匹林的同时您能控制好其他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那么你的心脑血管疾病可能就不会发生。


张之瀛大夫


阿司匹林只是可以预防心脑血管病,但是并不等于吃了它就可以百分百的防止。

阿司匹林通过抑制血小板聚集,可以有效的预防血栓,血小板聚集是形成血栓的一个很大的危险因素,所以长期口服阿司匹林可以有效的预防血栓,但是如果其他危险因素没有得到有效控制还是会出现心脑血管疾病的。

比如血压未得到控制,高血压是引起脑卒中的最重要的危险因素,血压控制范围应为包括合并有糖尿病、心肌梗死、肾功能不全的一般患者血压应控制在<130/80mmHg,大于80岁的老年人血压可以控制在<150/90mmHg,降压时应注意要缓慢地降低到标准值,如果降到标准值患者受不了,可以降到能耐受的最低水平。血压控制的好不仅能保护血管,还能降低脑卒中复发的发生风险;未控制喝酒,喝酒会使血压迅速增高,大量饮酒会增加发生脑卒中风险,建议男性每天喝酒不超过25g,女性每天不超过12.5g;未控制吸烟,吸烟是公认的发生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有研究显示吸烟的人发生冠心病的危险率是不吸烟的人的2倍,吸烟的人发生缺血性卒中的危险率是不吸烟的人的1倍。由此可看出吸烟的危害,所以要鼓励身边有吸烟的家属或朋友戒烟,并且大家避免吸二手烟。

有的人可能出现阿司匹林抵抗,就是这些人虽然规律服用阿司匹林但是实验室检测他们的血小板聚集力还是没有得到很好的抑制,看是否有阿司匹林抵抗是可以检测的。

除此之外有患有高血压、冠心病的家族史,尤其是直系亲属里有男性不到55岁,女性不到65岁时就出现了心脑血管病,也是患有心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


药事健康


那到底为什么服用阿司匹林还能患上心血管系统疾病呢?这里所说的心血管疾病,主要起的是缺血性的心脑系统疾病,如冠心病,脑梗塞等等。这类缺血性心脑血管系统疾病是主要发生于在血管粥样硬化性狭窄的基础上而导致的。

健康人的动脉血管是通畅的,管腔内没有任何狭窄,一些致病因素,如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吸烟,肥胖等,损伤动脉血管的内皮细胞层,逐渐形成动脉粥样硬化,这是以后心血管病事件发病的基础。

这些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有时候是不稳定的,在一些特殊的原因诱发之下,可能会发生破裂,斑块中的脂质成分入侵到血液当中,在这个时候,血小板发生了主要的作用。斑块破解促使血小板聚集,从而形成动脉血栓。

而阿司匹林在这个过程当中就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它能对抗血小板聚集来一定程度上的预防和改善血栓形成这个状态。

另外一个方面,有的时候心血管病事件并不是因为斑块破裂,而是因为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体积逐渐增加,引起器官组织的供血不足,如心绞痛和脑供血不足等,这个时候阿司匹林在改善症状上并没有太大的效果。


惠大夫在江湖


在规范地使用阿司匹林后仍发生心脑血管病事件,这种情况叫作“阿司匹林抵抗”。

出现“阿司匹林抵抗”有以下三种可能。

1.动脉粥样硬化疾病进一步发展,导致心脑血管病事件出现。

2.由于个体差异,使用阿司匹林的剂量不够。

3.真正的“阿司匹林抵抗”,即患者对阿司匹林反应较差。

目前评价阿司匹林抑制血小板聚集效果的实验室指标有:TXA2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血栓弹力图等。由于这些实验室检查都是在人体外进行的,血液标本取得后很多因素都能影响血小板聚集,所以这些指标不能完全反映人体血小板聚集功能的实际情况,只能作为医生的参考。

患者一旦发生“阿司匹林抵抗”,可采取以下措施。

2.增加阿司匹林的剂量。

3.改用其他作用机制的抗血小板药物,如氯吡格雷或替格瑞洛等。

4.联合其他抗血小板药物,如氯吡格雷或替格瑞洛等。

阿司匹林是一种古老而优秀的药物,价廉物美,只要在医生指导下正确应用,就能在心脑血管病防治中发挥重要作用。

——追随您的心声 提供专业回答——


中老年保健杂志


1、心血管病是一大类疾病并非服用阿司匹林可以预防全部:每日服用阿司匹林的主要针对的是由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不稳定并由于血小板聚集造成血管重度狭窄甚至于完全闭塞所造成的心脑血管疾病,具体来说主要为冠心病、缺血性脑卒中等,而对于心肌病、心律失常、出血性脑卒中等则没有预防作用;

2、心脑血管病为复杂性疾病,有多种危险因素:即便针对冠心病和缺血性脑血管病,这类疾病除了发病时的血小板聚集以外有多种危险因素,如:高血脂、烟草成分对血管内皮的损伤、糖尿病相关的血管神经病变、不健康的生活方式等,因此阿司匹林所起到的预防作用是有限的,并不能做到百分百的预防效果;

3、某些心脑血管疾病服用阿司匹林可能还会增加发病的风险:前面提到过心脑血管病是一大类疾病,其中的脑血管疾病还包括出血性脑卒中,临床上常见的有脑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对于高血压患者如果平日服用阿司匹林同时又不有效的控制血压的话则会增加这类疾病的发生风险,最终反而适得其反。


精灵医生


我是小眼睛医生

专注于心脑血管疾病致力于公众健康

热爱于健身的心内科医生,喜欢我的回答,可以点击左上角,柴暖更多关于心脑血管疾病的知识

但是,小眼睛医生告诉你一个有趣的现象,不是说你服用的阿司匹林,一定能够起到抗血小板的疗效。

在亚洲人群当中,存在阿司匹林抵抗现象。

阿司匹林在亚洲人体内存在一个特异性基因,这个基因让阿司匹林的作用效果没有那么好的效果,所以对于亚洲人群来说,阿司匹林的疗效有时并没有那么好。除了这个原因以外,还有下面的现象,能够导致阿司匹林的疗效没有真正发挥出来。

有些患者服用要是并不是那么规律,药物的依从性比较差,能够导致药物不能发挥作用。

有时候,人体可能存在其他产生TXA2的途径。

虽然阿司匹林能够抑制TXA2的生成,但不能够完全抑制。

人体存在其他途径产生COX2,阿司匹林作用于COX2减少的主要途径是通过抑制COX1转化为COX2的酶,来抑制TXA2的产生,但是人体仍然存在炎症,应激反应,细胞因子的过程,增加TXA2的产生。


最后,小眼睛医生还是要强调,对于冠心病和脑梗塞的预防才是关键,规律服药,合理服药,正规服药,清淡饮食才是

我是小眼睛医生王道。

觉得我的回答有道理,可以关注我

觉得我的回答欠佳,可以回复告诉我


小眼睛医生爱运动


关注李博士和你谈健康,带给你更多更实用的健康知识!

阿司匹林在临床上用于预防缺血性心脑血管病已经超过30年,它的预防作用毋庸置疑。研究发现,服用小剂量阿司匹林一年后心血管病事件较不服用阿司匹林的人减少了44%,对于已经有冠心病的人,可以减少超过20%的严重缺血事件。

发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或轻微卒中的病人接下来几周内发生一次大的脑梗的几率大大增加,立即给与口服阿司匹林则可以显著减少致残性和致死性卒中的发生约70%。

阿司匹林的确可以预防缺血性心脑血管病的发生和再发。可是,从以上数据也可以看出,它并不是100%的预防,只是减少发生的比例。


天天坚持服用阿司匹林为什么还会发生脑梗呢?这是因为:

1.脑梗的原因很复杂,阿司匹林能控制的只是血小板聚集率的问题;

2.任何药物的作用是有限的,没有哪一个药物可以100%治愈某一个疾病;

3.造成脑梗死的危险因素有很多,包括年龄,家族史,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冠心病,吸烟,喝酒等等,此外还有血管病,凝血障碍如果这些因素没有控制好,再发脑梗风险当然还存在;

4.研究发现,除阿司匹林外,年龄>70岁,吸烟,糖尿病、房颤史增加脑梗复发的几率;

5.阿司匹林抵抗,也有一小部分人,服用了阿司匹林,可是血小板聚集率并没有受到抑制;

6.心源性梗死服用抗凝药物比服用阿司匹林更有效。

决定是否服用一个药物,一定要基于服药的风险和利益比。尽管阿司匹林并不能(也不可能)100%预防脑梗死再发,可是能够减少再发的几率,而且对于没有禁忌症的人来说也并没有明显增加出血风险,因此,还是值得长期服用的,即使服用阿司匹林期间发生了第二次脑血管病,继续服用也要比停用获益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