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21 天藍地綠水清的美麗阿克蘇|頡富平:柯柯牙綠化工程的創始人

天藍地綠水清的美麗阿克蘇|頡富平:柯柯牙綠化工程的創始人

天藍地綠水清的美麗阿克蘇|頡富平:柯柯牙綠化工程的創始人

開欄語: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銀山”。為認真踐行習近平總書記“兩山論”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近年來阿克蘇地委、行署堅持弘揚“柯柯牙精神”,大力實施阿克蘇河流域、渭幹河流域和空臺裡克區域三個百萬畝生態建設工程,全面打響了生態保衛戰,取得了顯著成效。本報今日起開設“天藍地綠水清的美麗阿克蘇”專欄,用一個個鮮活的事例,講述阿克蘇人生態綠化故事,引領地區各族幹部群眾強化生態文明意識,堅持一張藍圖繪到底、一茬接著一茬幹,為建設平安和諧富裕美麗阿克蘇不懈奮鬥!

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阿克苏|颉富平:柯柯牙绿化工程的创始人

一談起柯柯牙,頡富平就興奮起來。

日前,記者通過電話採訪了阿克蘇地委原書記頡富平。電話那頭,他的聲音有些顫抖:“柯柯牙綠化工程是在阿克蘇各族群眾迫切改善風沙危害的強烈要求下孕育而生的,我只是順應群眾的需求而下決心做這件利在千秋的大事。”

1996年3月,柯柯牙綠化工程被聯合國環境資源保護委員會列為“全球500佳境之一”。30多年來,在那片曾經不毛之地的荒原上奮鬥至今的人們,從未想到獲得新生後的柯柯牙被載入世界人文景觀的史冊。

頡富平,作為柯柯牙綠化工程的創始人,早已退休居住在烏魯木齊市。他說,實施柯柯牙綠化工程,不管是決策者,還是阿克蘇城區幾十萬各族軍民,嘔心瀝血奮戰數十個春秋,其願望和目的只有一個:根治風沙,改善阿克蘇市和溫宿縣的生態環境,促進當地經濟發展,造福子孫後代。

日曆翻回到1985年的春天。一支小型車隊緩緩爬上了柯柯牙這塊沙土地,車上有地委書記頡富平等一行7人。沉重的腳步聲驚醒了沉睡千萬年的戈壁荒灘,它揉揉惺忪的“睡眼”,望了望站在面前的這幫人,輕蔑地揚起了一陣風沙,似乎在說:“想征服我嗎?沒那麼容易。”是的,要治服它太難了。

7個人深一腳、淺一腳地走上一個黃沙高坡。拍拍半截褲腿上的浮土,頡富平問身邊的地區林業處處長畢可顯:“老畢,這裡種樹能活嗎?”

“只要有水就能活。”畢可顯回答道。

“鹽鹼這麼重,浮土又深,怎麼辦?”頡富平接著問。

“有辦法,開溝引水,把鹽鹼壓到溝兩邊,溝底鹽鹼自然會降低。”畢可顯胸有成竹地回答。

“那好,造林土質的問題交給林業處老畢負責;引水排鹼的問題就由河管處處長黎仲康解決。”頡富平當場安排任務。

1986年春天,一場人與自然的持久戰在柯柯牙荒漠拉開了序幕。頡富平帶領首批志願者來到柯柯牙,厚厚的浮土沒過了膝蓋。就這樣,第一批430畝林木在這塊亙古荒原上紮下了根,柯柯牙綠化工程就此啟動。

同年11月5日,柯柯牙綠化工程指揮部成立。

“1986年11月底的一天,我同地委副書記康克儉帶領工程指揮部全體人員和有關部門負責人在柯柯牙現場辦公。那時的柯柯牙綠化工地上,平整土地的推土機在轟鳴,大片的條田基本成型。康克儉見狀當場點將。就這樣,在柯柯牙綠化工程最緊張、最困難的時期,交通處處長王殿武擔起了柯柯牙綠化工程的修路任務。三天後,王殿武率施工隊伍進入工地。”頡富平說。

自1986年起,每年都有約3萬人次在柯柯牙荒原上揮汗奮戰,人們渴了就喝戈壁澇壩水,餓了就啃幹饢硬饃。沉寂的戈壁,在鹽鹼作用下,有的地表結成了厚厚一層殼,有的地方則板結嚴重,堅如磐石。大家用鐵鎬、錘子一點點往下鑽,手磨出了血泡,汗水溼透了衣服,直到地上打出一個洞……阿克蘇人用戰天鬥地的愚公精神栽種著柯柯牙綠色的希望。

頡富平向記者介紹,柯柯牙綠化工程建設是在當時國家未立項、條件十分艱苦的情況下實施的,依靠的是全社會的力量。那時遇到的困難很多,需要解決的問題不少。對於影響工程的一些重大問題,他和地區其他領導同志親臨現場協調解決,統一思想,實現了柯柯牙綠化工程建設的“大兵團作戰”。

1990年年底,頡富平從阿克蘇調任烏魯木齊市委書記。

在2006年,柯柯牙綠化工程20週年歷任指揮員的感言錄裡,頡富平這樣寫道:“沒有森林就沒有人類生存的條件,更談不上經濟和社會的發展,森林與人類休慼相關。我們每個人都要樹立植綠、護綠、興綠、愛綠的綠色文明意識,不論你是工人還是農民,不論你是學生還是軍人,不論男女老少,不分哪個民族,植樹造林、綠化祖國,人人都有不可推卸的責任和義務。如果我們的思想都統一到這上面來,那麼,沒有錢可以有錢,沒有人可以有人,沒有地可以有地,沒有水可以有水,造林綠化就能克服種種困難,不斷取得新的進展。在我們新疆,造林綠化是一項長期而艱鉅的事業,需要一代又一代人堅持不懈地努力。如果在我們這一代,森林資源不是增加,而是減少了;林業效益不是提高,而是削弱了;生態環境不是改善,而是惡化了,那就是我們最大的失職,就是對子孫後代的犯罪。這裡我要說,史無前例的柯柯牙綠化工程,正是一項改善生態環境、造福人民群眾、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偉大事業。”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