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29 東塬!西塬!耀州人眷戀的家園!丨袁遠

東塬!西塬!耀州人眷戀的家園!丨袁遠

東塬!西塬!耀州人眷戀的家園!丨袁遠

VILLAGE OUTSIDE THE CITY

城外的塬

東塬!西塬!耀州人眷戀的家園!丨袁遠

耀縣城外有兩座塬——東塬和西塬。東塬即孫塬,唐代著名醫學家孫思邈故里;西塬為下高埝塬,即現在的銅川新區轄地。兩座塬中間夾著個川道里的耀縣城,遙遙相望。而如梭狀的耀縣城實為兩條河流沖刷而成,若站在東西兩塬俯瞰,你會驚歎於這盆地地形簡直似神來之筆。促成地勢平坦土壤肥沃的盆地地形的當然非神也,而是沮水、漆水長年累月鍥而不捨的堅持不懈。

東塬!西塬!耀州人眷戀的家園!丨袁遠

它們大概發端於子午嶺餘脈的哪個枝節,從北向南撲撲而來,流經耀縣城,又過了不知多少個地質時期,終於把耀縣城沖刷成盆地,也把本應為一體的東西兩塬徹底切開,割成一個互為守望的斷面,從而永久護衛著耀縣城。

東塬!西塬!耀州人眷戀的家園!丨袁遠

LONG HISTORY

悠久的歷史

東塬!西塬!耀州人眷戀的家園!丨袁遠

耀縣城歷史悠久,據傳為上古陰康氏的治地,不過到了西漢景帝二年才設祋祤縣。位於西塬以西的小丘塬上至今依然留有祋祤宮的遺蹟,然而據考證當時的縣治所在地並不在小丘塬,而在今天的耀州城東河東堡一帶。其實最為輝煌的當屬唐代。李治、李世民父子二人多次赴西塬校獵,那時候耀州被稱作華原,因靠近都城長安,算是京畿之地。

東塬!西塬!耀州人眷戀的家園!丨袁遠

我對於東塬的認識,從小到大除了一年一度的藥王山廟會,就只剩下孫思邈故里這點滴印象。無親戚少朋友,來往少之又少,就談不上聯繫,說不來多麼深刻的見解了。前兩年奔著陳爐古鎮的大名前去,沿著孫塬上的坡坡嶺嶺驅車而行,始有觀感。論塬面的寬敞、村落的大小等等,孫塬顯然不能與下高埝塬相提並論。但孫塬卻像世外桃源,屋舍後房門前便是地畔,院落寬大、田壟齊整、林木茂盛,一派田園風光。

東塬!西塬!耀州人眷戀的家園!丨袁遠

XIYUAN IN MEMORY

記憶中的西塬

東塬!西塬!耀州人眷戀的家園!丨袁遠

生於西塬、長於西塬,一次又一次回去,卻發現自己記憶中的西塬越發模糊。西塬背靠關莊,南接富平三原,東臨耀縣,西望坡頭,由南而北分別坐落著第一梯隊的陳坪村、陳家塬、魚池村、義和村,以及第二梯隊的袁(堡)文(堡)高(堡)郭(堡)丁(堡)趙(堡)儒柳村齊家坡,第三梯隊的石仁村、任家莊、肖家村、程家堡、白家村、上高埝村、下高埝村、中高埝村等等。這三個梯隊各成一個鏈條,連接成西塬上錯綜複雜的關係網。

東塬!西塬!耀州人眷戀的家園!丨袁遠

我家位於如今的銅川牡丹園嵌下的袁家村,處於第二梯隊的中間位置,南來北往由西往東,彷彿交通樞紐。事實上,現今的長虹南路十幾年前就已縱貫我村南北,鴻基路自村北東西延伸,我村早已成為名副其實的交通大要道。過去男娃女娃婚配嫁娶在三個梯隊內部循環往復的現象一去不復返。就我所知的村中夥伴來說,巨剛娶的媳婦是白水的,金剛娶的媳婦是禮泉的,磊磊媳婦是董家河北邊的東柳的……遠在原有的三個梯隊以外。

東塬!西塬!耀州人眷戀的家園!丨袁遠

TIME FLIES

光陰荏苒

東塬!西塬!耀州人眷戀的家園!丨袁遠

下高埝塬所在的西塬,也稱為下高埝鄉,鄉政府過去位於下高埝白家村,後銅川建立新區,鄉治職能轉移至新區管理委員會。記不清是四五歲還是五六歲,反正是剛記事不久,我坐在父親28大梁的自行車上,麥子剛剛漂黃,一望無際的下高埝塬上是成片成片的金黃的麥穗,風吹麥浪,我們走在麥田中間的鄉村柏油路上,那時候整座塬上汽車還不多,陽光從午後的雲朵中洩下來,一片夏日的寧靜與美好。

東塬!西塬!耀州人眷戀的家園!丨袁遠

村小中的幾間廈房,在歲月流逝中,逐漸塌陷斑駁。前兩年,晚年以拾破爛為樂的六爺突然失憶,患上老年痴呆,無意中走丟,幾位叔叔找了一天一夜後,最終在小學校後面的荒草叢中找到了瑟瑟發抖的他。六爺是家族中唯一參加過中印邊境自衛反擊戰的老人,他患病後的有一年我去拜年,他早已不認識我,卻還清晰記得當年戰爭中的細節,令我尤其難忘。新區人來熙攘後的幾年,他和六婆推著架子車沿路撿廢品,大冬天碰見他,老遠就看到他問候我,誰成想他竟能跟我童年裡歡聲笑語的村小發生如此難言的聯繫。

東塬!西塬!耀州人眷戀的家園!丨袁遠

FOR THE TIME

尋覓時光

東塬!西塬!耀州人眷戀的家園!丨袁遠

聚會時,幾位發小談及最多的是我們的童年。幾近而立之年,很多人的角色已從昔日那個鼻涕橫流的調皮蛋變為一個孩子的父親。看著幼兒園小寶貝身上的書包,我們嘆息自己童年的歡樂,可面對下一代的未來,只能無奈又無力。哪個村過完年又要被拆了,高鐵最終從哪兒經過,誰如今在北京混得很好……坐在平房頂上的我們,暢飲海聊,歲月靜好,同樣照過我們童年的太陽正值午後,溫煦而又熱烈。

東塬!西塬!耀州人眷戀的家園!丨袁遠

景豐中學的高中部撤了。聽到這則消息,我簡直不敢相信。從袁家村騎自行車至景豐中學所在的下高埝鄉,大概要半個多小時。這個小姑上過、大姐上過的下高埝鄉高中,在我去之前辦學歷史已逾五十載。上高一那年,忘記了為什麼沒有住校,即便是每晚十點下晚自習,我也會跟著同村的軍濤騎車回家。那一年冬天,大雪紛飛,天氣嚴寒,害怕睡過了點,我就和軍濤相約七點半在長虹路邊的空場上一個等一個,及至夜幕降臨、路面結冰,每天往復,那種同學情誼,是陪伴,更是一同成長。

東塬!西塬!耀州人眷戀的家園!丨袁遠

MY HOMETOWN

我的家鄉

東塬!西塬!耀州人眷戀的家園!丨袁遠

好久沒去過的嫋裡,在農業社時期是下高埝數一數二的好田。而從近十年以來,越發荒涼。去年,久已退休的父親,突然興致而來,和母親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把原來栽種玉米和小麥的嫋裡“良田”開闢出來,種了一點玉米和蔬菜。我去看過一眼,那接天連地的野枸桃樹、荒草彷彿魚躍大海,自由生長的頑強意志真非人類所能比。父親拿著斧子、刀子、钁頭,使盡了招數,終於拓荒成功。彼時彼刻,千畝田野上似乎只有父母二人在種地。

東塬!西塬!耀州人眷戀的家園!丨袁遠

夏去秋來,玉米成熟。一畝左右的玉米抽穗結棒,到了收穫季節。田野上迎來了二姑夫、二姑、表哥、表妹和姐夫,加上我和父母,統共八個人。八個人的勞作最終換來了七百元的賣糧收入。難怪我的鄉黨們再也不拘泥於那一畝三分地,都跑到臨近的新區去打工了。荒廢了的嫋裡不只是袁家村的特殊現象,如果從袁家村往東或往西看,身處袁、文、高、郭、丁、趙、儒、柳村等第一梯隊的各個村裡,哪個村裡不是一樣呢?

東塬!西塬!耀州人眷戀的家園!丨袁遠

以農業為主業的西塬註定會日漸消失。每位鄉黨都看到了這樣的結局。下高埝上的線辣椒、蘋果、玉米、小麥等等優質農作物將一去不復返。但願那些搬進了居民樓裡,丟掉了叉、鍁、鋤和钁的農人們,哦,不,新城裡的人們,依然記得那些養育了他們祖祖輩輩的土地——下高埝塬上的坡坡塬塬、礆礆畔畔。新區取代下高埝塬是歷史的進步,城鎮化也是時代的趨勢。我想念西塬上的狗尾巴草,懷念西塬上土黃土黃的土路,緬懷那些逝去的歲月,想念記憶裡可親可愛的西塬。

東塬!西塬!耀州人眷戀的家園!丨袁遠

東塬!西塬!耀州人眷戀的家園!丨袁遠

袁遠,陝西銅川人,現居咸陽。咸陽媒體人。文章多見於省市報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