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29 央行官员发文力挺P2P,指明行业未来最大转机

央行官员发文力挺P2P,指明行业未来最大转机

近日,P2P行业迎来不少政策利好,并有央行知名人士盛松成再度为P2P发声:“雷潮”后P2P不会消亡,将合规健康发展。

盛松成,中国人民银行调查统计司原司长、现任中国人民银行参事。此外,盛松成还是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研究院院长、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统计分析专业委员会主任。

央行在我国金融系统的地位,相信大家都懂的。在P2P行业万马齐喑的时刻,盛松成这篇言论的出现,很显然有出面喊话和释放信号的意味。

从标题“不会消亡”、“合规健康发展”就可以感受到,监管层面对于P2P的未来持相当肯定的态度。

P2P成绩有目共睹

首先,盛松成在文章中肯定了P2P这么多年的成绩,在如今P2P人人喊打的形势下,这一表态尤其可贵。

文章认为,P2P行业所推动的普惠金融成果是有目共睹的。

一是满足实体经济,尤其是小微企业的融资需求;二是推动我国消费金融市场发展,促进了内需。

并列举一系列数据来说明:

借贷:累计满足了约2500万借款人、7.2万亿元左右的资金需求(不包含线下理财平台)。

企业融资:企业从P2P平台获得的短期贷款在过去几年呈现指数式增长,2014年首次突破千亿元大关,2016年更是翻倍达到8000亿元。

内需:2017年P2P平台的消费金融贷款规模在4000亿元左右,是2016年的四倍多,满足700多万人的消费需求。

理性看待爆雷潮

当前P2P平台问题确实很多,但不应将其“妖魔化”。除了行业本身存在的问题,P2P频频“爆雷”也有市场的客观原因。风险往往在最薄弱的环节爆发。

近期市场资金紧张的情况在某种程度上可谓是压在P2P行业的“最后一根稻草”。而恐慌情绪引发的挤兑,甚至借款企业恶意逃债,加剧了风险传染和扩散。

面对P2P行业的信任危机,应严格区分问题平台是属于具有真实业务但存在不规范业务的违规平台,还是没有真实业务或从事非法集资的违法平台。对于一些虚假或涉嫌诈骗平台的违法行为,则应大力打击,坚决关停并追缴相关资产。

央行官员发文力挺P2P,指明行业未来最大转机

监管一直在路上

从目前已发布的一系列政策和措施可以看出,监管部门对于P2P的态度已较为明朗,即对P2P行业实行“良性引导”,而非 “一刀切关停”。

8月4日,全国互联网金融风险整治办、P2P网贷风险专项整治工作小组办提出“允许合规机构继续经营”、“条件成熟的机构可按要求申请备案”等九项明确要求;

8月8日,全国互联网金融整治办下发了《关于报送P2P平台借款人逃废债信息的通知》,要求各P2P平台尽快报送老赖信息;

8月12日,监管部门提出十项举措缓释网络借贷风险;

8月13日《网络信贷信息中介机构合规检查问题清单》108条细则发布,这意味着全国范围内的P2P合规检查正式拉开帷幕。

而近期防范化解风险的举措也表明监管部门对市场稳定的重视:

8月16日,中国银保监会召集四大资产管理公司开会,要求协助化解P2P爆雷风险。

8月22日,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启动P2P网络借贷会员机构的自律检查工作,防范风险传染和扩散已成当务之急。

8月25日,北京市金融工作局下发“关于启动在京注册P2P网络借贷机构自查工作的通知”。

在外部监管完善的同时,P2P平台自身也应加强自律和内部监管。

“爆雷”潮加速了P2P市场出清过程,预计未来平台数量仍将进一步减少,行业集中度将进一步提高,但P2P行业不会消亡,那些合规经营、以信息中介为主的P2P平台,在行业整合的过程中做实、做强、做大,有望成为行业的中流砥柱。

坚持“先安全再投资”运营理念的亿信宝一直走在诚信经营、拥抱合规的路上,无论市场和监管政策如何变化,我们都将在平台合规、合法建设上加大整改力度,按照最新的政策要求,积极做好平台备案的各项迎检准备工作。

未来亿信宝将继续致力于完善金融体系、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满足民间投资需求、促进金融信息流通等方面发挥作用、贡献力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