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02 大額存單賣不動了?銀行頻現“流標”遭遇增長“天花板”

“秋老虎”如火似荼,存款市場“溫度”卻已下降 。記者從市內商業銀行了解到,上半年發行力度頗為搶眼的大額存單 ,正陷入增長乏力的困境。部分中小銀行銷售市場遇阻,出現實際0元認購量的窘況。

中小行頻現“流標 ”

一浮到頂、無風險……這些一度成攬儲利器的優勢,漸漸失去往日的光環。據中國貨幣網登記信息披露 ,近期大額存單“流標”現象明顯增多。一些城商行和農商行等中小銀行首當其衝。

譬如,昆明官渡農村合作銀行2018年第11期個人大額存單3年,計劃發行規模為5億元,固定利率3.93%,於6月29日結束募集期,實際認購量為0元。

連雲港東方農村商業銀行個人大額存單2018年第3期5年,計劃發行規模為0.2億元,固定利率為34.2625%,於6月22日結束募集期,實際認購量為0元。

安徽青陽農村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個人存單2018年第三期(12個月)。計劃發行量0.5億元,於是2018年7月2日結束募集,實際認購量為0元。

根據登記信息顯示,據記者不完全統計,6月1日-9月2日期間,發行並結束募集期的大額存單合計104期,其中有34期大額存單實際認購量為0元,佔比超三成。包括濰坊銀行、珠海農商行、洪澤農商行、泗洪農商行、蘭山農商行等。其中,濰坊銀行兩個月內共發行27期大額存單,實際認購量為0元的大額存單竟高達20期。

業內人士分析,這類中小型發行機構,由於形象信用不高、發行渠道不暢等各種原因,發行的大額存單沒有受到市場初步認可。這是因為對於儲戶,不僅關心收益能力,發行機構的資本充足率、風險管理能力、信息披露是否規範等方面都會有綜合考慮。

認購群體老年客戶居多

與定期存款相比,個人投資人認購的大額存單起點金額不低於20萬元,機構投資人則不低於1000萬元,期限包括1個月、3個月、6個月、9個月、1年、18個月、2年、3年和5年共9個品種,並且按照央行相關規定,大額存單納入存款保險範圍。

大額存單具有起點高、利率高等優勢,風險水平和定期存款相當。記者走訪市場瞭解到,雖有“無風險”作為一大賣點,但由於投資門檻不低,認購量並未跟上發行節奏。

“剛推出的時候,很多市民想著保本存款,會適當配置一點,尤其是退休老人更樂意接受。”浙商銀行理財經理介紹 ,現在大額存單很難出成績,客戶中也難得有一兩個主動諮詢大額存單的,所以在宣傳推廣上,結構性理財和非保本類理財推薦的較多。

“只有那些認存款的客戶才會選擇大額存單。”浦發銀行一位理財經理表示,從現在買入的情況看,厭惡風險且持有大量短期資金的投資者較多,比如老年群體居多,並且企業客戶也有一定的辦理需求。

收益率競價空間觸頂

據瞭解,今年以來,國有大行、股份制銀行和城商行、農商行的大額存單利率浮動上限分別由之前的1.4倍、1.42倍、1.45倍調整到1.5倍、1.52倍、1.55倍。而截至目前,多家銀行已然“一浮到頂”,最高上浮達55%。

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在渝設立分支機構的商業銀行中,部分大額存單產品利率上浮52%的包括民生銀行、浙商銀行、恆豐銀行等多家銀行。以為浦發銀行為例,起存金額為20萬,3年期產品利率是4.18%,均較基準利率上浮52%。

不過從收益率來看,上調利率後的大額存單與國債等穩健類理財產品相比優勢並不明顯。比如8月發行的2018年第七期,期限為3年,票面年利率為4%;當前銀行理財產品平均收益率在4.5%左右;貨幣基金相對最低,8月29日平均7日年化收益率僅3.13%。

據360大數據研究院監測,35 家大額存單利率數據,7月僅有7家銀行上調大額存單利率, 整體平均大額存單利率較 6 月份略有上漲,上調基本集中在 50萬、100萬門檻上。因此長期來看,大額存單利率大部分已達到上限,預計大額存單利率將保持穩定。

大額存單產品升級吸儲

大額存單于2015年6月正式推出,包括中、農、工、建、交、招行等在內的9家銀行首次發行首批大額存單起,越來越多的銀行甚至城商行、農商行也加入發行大額存單的陣營,產品也越來越豐富。

不過,大額存單一直處於不溫不火的狀態。銀行業人士認為,大額存單最低20萬起,一般小額儲戶不會選擇,選擇該工具的都是擁有大量資金的客戶。但由於大額存單相比理財產品期限普遍偏長,因此對客戶的流動性形成了制約。

值得一提的是,7月20日,銀保監會發布《商業銀行理財業務監督管理辦法(徵求意見稿)》提出,將單隻公募理財產品的銷售起點由目前的5萬元降至1萬元,這意味著理財產品的門檻大幅降低,預計將對大額存單形成競爭。

為此,大額存單產品也在嘗試推出新的“打法”。比如中行、工行、農行、建行、浦發等銀行推出了“按月付息型”大額存單產品,也就是儲戶一次存入存款,利息月月按時到賬。

為了增強流動性,目前大多數銀行發行的大額存單均支持提前支取,在提前支取轉讓的基礎上,部分銀行還增添了轉讓功能。比如在產品沒到期前,投資者可以聯繫下家一起到銀行辦理轉讓手續,轉讓價格由買賣雙方自行協商確定。

上游新聞▪重慶商報記者 郭欣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