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04 在哈央企实施“三供一业”移交

作为全国“三供一业”分离移交试点城市,哈市“三供一业”(供水、供热、供电及物业管理)移交工作进入最后阶段。据市国资委统计,截至8月末,今年已有12户在哈央企签订“三供一业”分离移交协议。目前,包括在哈央企及省属、市属企业在内的90户国有企业中,已有95%完成“三供一业”移交。移交后,市供水集团、哈投物业供热集团、中润物业等哈市大型国有企业的服务面积增大,哈市供水、供热等资源得到了进一步优化。

解决企办社会负担

推动国企“瘦身”

作为老工业基地城市,在哈央企及省属、市属国有企业家属区多建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房屋年久失修,供热、供水设备和管网老化严重、超期服役较多。部分国企历经改制、重组及其他各种原因,企业管理模式发生很大变化,已无力承担“三供一业”职能。2008年,哈市在全国率先启动“三供一业”分离移交工作。“三供一业”的分离移交被视为加快解决企办社会负担、推动国企“瘦身减负”的重要手段。

据市国资委企业改革处统计,哈市共有90户国有企业有“三供一业”职能,其中,在哈央企37户,省属企业4户,市属企业39户,承担“三供一业”的企业家属区供热总面积1756.51万平方米,物业管理总面积为1961.66万平方米,涉及“三供一业”从业人员共1097人。到目前为止,市属和省属企业“三供一业”分离移交工作已经完成。

跨地区接收模式

在全国得到推广

截至8月末,有12户在哈央企签订了“三供一业”分离移交协议,其中包括国网黑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下属相关单位,以及哈尔滨铁路局、中储粮哈尔滨直属库、空气动力研究院、黑龙江省电力线路器材有限公司、哈尔滨电工仪表研究所有限公司、二四二医院、中铁十三局等。

哈尔滨铁路局和省国网公司移交时,由于其“三供一业”点多分布广,加之部分市县无国有企业能接收,移交难度较大。作为“三供一业”分离移交的试点城市,哈尔滨主动创新工作思路,让接收企业跨地区接收,得到国务院国资委认可,并在全国推广。目前,哈市接收企业中润物业已走向全国,并在全国10省、市接收“三供一业”移交。今年下半年,市国资委将重点推进5户企业家属区的“三供一业”移交。

市政府每年减少

上千万元冬煤补贴

“三供一业”移交减轻了移交企业负担。据市国资委企业改革处不完全统计,90户国有企业“三供一业”分离移交后,每年可以减少维修费用支出以及补贴至少8亿元,市政府每年至少减少上千万元的困难企业冬煤补贴款支出。同时,近年来哈市供热和物业部门还接收了1000多名老国企的“三供一业”从业人员。

“三供一业”移交还促进了公共服务资源整合,市供水集团、哈投物业供热集团等大型国企的服务面积增加,特别是通过拆封水井、供水并网以及拆小锅炉、供热并网,使哈市供水、供热资源得到优化,市供水集团还新建了一批集约化泵站,在全国作出表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