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29 富源:小康路上一個都不能少

百年孤獨小山村,架起民心橋

斗絕一隅群巒陡,鬥田寸地人難留;兩岸同宗如隔世,一水之隔代代愁。在雲貴交界群山深處,一條小河蜿蜒流淌、穿村而過,正是這條小河水的“限制”,讓土橋河村一分為二,僅靠兩米寬的石拱橋相聯,讓這個僅17戶56人的小村落歷經“百年獨孤”。

富源:小康路上一個都不能少

駐村工作隊員體會了土橋河村的“百年孤獨”,又見證了因路、因橋而逐步美麗寓居的歷史變遷。晴天出行一身灰,雨天外出無迴路是該村原有基礎設施狀況,該村四周山高谷深,坡度在35度以上,過去提到土橋河,幹部村民都比較頭疼,特別是雨天,道路十分泥濘,越野車無法前往,村民更是苦不堪言,為此曲靖市政府辦協調項目資金460餘萬元,修建8公里通村道路,幹部村民心中牽掛的一塊大石頭終於落地了,路硬化了, 生活一天比一天更好了,近幾年土橋河西岸村民新建的小洋房鱗次櫛比,但在相距僅百米的東岸卻一直是“濤聲依舊”,原本是一個村子,生產生活卻相差甚遠,始終牽動著駐村幹部的神經。

讓駐村工作隊員最深刻的印象,是在一次評定建檔立卡貧困戶的群眾大會上。“什麼建檔立卡我們不要了,只希望儘快幫助我們解決建橋的問題。”村民史玉華大聲地說道,其他在場的村民也紛紛附議道,在會議現場能深切體會到村民對於建橋的渴望。

富源:小康路上一個都不能少

在老橋上,能清晰看到歲月遺留的痕跡,原本粗糙的石頭已被過往馬匹、行人摩擦得圓滑。“土橋河村民世世代代在兩岸生活,兩岸相距百米雖短,但現在兩岸村民生活卻是一個天上一個地下,東岸村民搞建設全靠人背馬駝,成本要高出兩倍多。”村民小組長黃傳玉語重心長地說。

原本居住在東岸的建檔立卡戶李小華,在浙江打工掙了錢,回村後從東岸搬出來蓋了一棟三層樓房,李小華盤算著建房成本說道,“這要是在對岸,算算人工費、託運成本,我只夠建一層,代價太大。”這祖祖輩輩居住的小寨子由於河流“限制”,正在逐漸縮小,但並不是東岸所有村民都像他這樣有實力,條件較差的村民依然選擇堅守,堅守著一份對故土的眷念,更是一種對生活的無奈。

富源:小康路上一個都不能少

為解決村民兩岸“限制”問題,曲靖市政府辦協調項目資金46萬元,用於新建寬4.5米的大橋。聽見挖掘機轟鳴聲,在一旁觀望的年近耄耋之年史學明老人露出被旱菸燻黑的牙齒,笑著說道,“這輩子值了,終於能見著大橋建好了,我兒子的建房有盼頭了。”

橋樑雖小,卻是民心所向、眾望所歸,看著老人淳樸的笑容,盼著明天美好的日子,駐村工作隊員心裡也踏實了,脫貧攻堅工作更值了。

供稿 李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