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2 新高考改革星星之火已逐渐发展为燎原之势

随着2018年高考逐渐落下帷幕,2018年9月又将有新一批学生进入高中。意味着恢复高考后,最复杂最具综合性的一次高考改革即将全面展开。如果说2017年大部分省市仍处于观望期,那么2018年新高考这场教育变革,学校该如何做好准备?


新高考改革星星之火已逐渐发展为燎原之势

一、培养学生个人职业发展意识观念,提早进行职业规划

新高考改革实行"3+3"的考试模式,打破了原有的文理分科界限。除语数英三科外,学生需要从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6门(或7门,浙江第7门为信息技术)中选择3门作为选考科目,选课组合多达20种。此创新模式给学生和家长更多选择性的同时,也带来了诸多烦恼。由于我国一直以来的教育,在高中时期并没有给学生做过多的职业生涯规划,在面对选科时就陷入了迷茫和不安中,这里给大家两点值得关注的地方:

1.需要了解学生自身特长、兴趣、爱好。我们发现有很多学生在面对选择时,是不了解自己的,不知道自己适合干什么?不知道将来想从事什么?不知道喜欢什么?选择的科目代表以后的一段时间里,学生将以此作为人生的奋斗目标,如果有偏离将会给未来的生活带来烦恼。

2.需要了解学校专业选考科目要求。在高考志愿填报时,不同高校的不同专业对报考学生的考试科目有不一样的要求,有的专业至少列出一门必考科目,有的专业甚至是两门必考科目,我们在选择时需要慎重选择科目,避免想报考的学校专业因为没有按要求选择科目而错失报考机会。

新高考改革星星之火已逐渐发展为燎原之势

二、学校走班制必成教学新趋势,排课效果严重影响教学质量

在教学管理中,原有的文理分班模式已经不适用于新高考改革。走班制必定是教学新趋势。走班制的出现符合了新高考改革多种组合选课模式的要求,有利于老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课堂教学任务,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树立良好的自我发展观念,不盲目攀比,塑造个性,各自朝着自己的目标发展。但是有了已经开始改革地区的前车之鉴,随之而来的弊端也开始浮现。

1.学校教学资源有限,排课难度大,走班制难以实行。由于学校固有资源是有限的,教室、教师资源一时无法扩充,学校老师用以往的方法调配课表无法达到良好的走班效果。并且有可能出现老师或学生同一时段需要上两节课的情况,严重影响教学学习质量。

2.加重了年级和班级日常管理的负担。走班制需要部分学生在两个或以上班级上课,对于老师来说,除日常教学任务外还有素质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安全教育的安排很难合理调配;对于管理者来说,对学校各个层面的协调配合和智慧管理提出了巨大要求,如考勤管理、课表管理、通知发布、成绩管理等。如果遇到特殊情况或突发事件在应对上难度就更加大了。

合理排课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如何根据学生的选择合理排出课表是新高考改革的一大挑战。宏途排课易走班排课系统能在不增加一间教室,不增加一名教师的情况下,通过灵活配置教师、教室、课程等资源,以及多种排课方式和选课方式,全面满足学校个性化的走班策略和排选课需求,节省了教师时间,提高办公效率,最大限度地整合学校现有教学资源。


新高考改革星星之火已逐渐发展为燎原之势

三、转变分数优先的想法,注重各项素质教育全面均衡发展

新高考改革后,综合素质评价作为高考录取依据之一,并在高考中占有一定比例。2017年率先实行新高考的地区有了"综合评价"招生同时录取需要通过面试,在同分甚至更高分情况下面试出现了差距。高考分数不再是衡量能否被录取的唯一标准。

综合素质评价内容主要包括学生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艺术素养、社会实践等。旨在培养学生一个独立的、富有个人色彩的、爱好广泛的人,抛开以往只顾着学习忽视生活实践的观念,塑造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发掘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综合型人才。这其中,与老师的教导和帮助密不可分,把学生素质评价内容落实到日常教学中,帮助学生更好地达到升学目标。


新高考改革星星之火已逐渐发展为燎原之势

新高考来临,教育教学管理将发生巨大的变化。从怎么选、怎么排、怎么管到怎么评层层把关,具有完善的选课选考解决方案才能做好教育教学工作,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帮助学生找到自我发现自我,在学习的同时充分展示自我、融入社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