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人民日报旗下国际金融报称“救市应尽量采取市场化手段”,你怎么看待“救市”这个话题?

牛哥说投资


如果懂得一点财经的人,或者说看懂股市的真正问题,那么就知道股市的真实情况!

比如按正常的深圳指数看上证指数,那么上证指数应该现在在2200点左右,所以很多股票都跌破最低点了,如果上证指数补跌到2200点,那么股票更加难看了。

现在股市体量太大,一般要运行10年才会走出一波行情,当2005年证券公司都付不出盒饭钱的时候,就是最低点了。

现在还不是进入股市的时候,当人们羞于谈论股市的时候,那么随便买点,就可以了。



清请情感


救市,到底救不救,怎么救?到底是救什么?需要针对这个问题好好讨论!!!因为15年股灾以来的救市,给投资者留下了巨大的伤害,首先需要讨论15年救市的弊端!

15年的救市,救的是什么?因为肖刚的人为人祸,造成了市场流动性突然丧失,原本高估值的市场,自身风险就已经积聚,但是最后被人为暴力去配资杠杠导致全市场流动性对比合理正常的均衡突发成为一边倒的没有买盘导致连续千股跌停,也就是人为造成了股灾,所以要就,否则,扩散到整个金融市场,包括银行体系,后果不堪设想!

但是,15年的救市,存在巨大的道德风险,主要有:

第一,救市组织者,坚守自盗,以中信证券为代表的救市组织者内幕交易渔利投资者!

第二,所谓证金国家队,他们频繁高卖低买,且因为持股量巨大,导致市场不仅在心态情绪上受到证金进出报道的影响而出现巨大波动,事实上也造成了因为他们的巨量买入和卖出引发的巨幅波动。

第三,政策的道德风险,一则,监管者说两三年内不会考虑证金的退出问题,4000点以下不发新股,但是却食言自肥,二则他们炒高了高估品种后,大幅抛售,同时,又在监管的窗口指导下巨幅买入蓝筹,从而有了16-17年乃至于18年初的蓝筹泡沫,且在18年初,高位大幅套现,引发长线的机构投资人的跟风,从而导致了市场走出从3500点以上持续暴跌的至今依旧的熊市走势!

总结这几点,可以看出:

救市,救的是什么?资金的构成性质以及救市的退出机制,监管的道德风险,这几点是15年股灾以来救市留下的巨大课题,所以,本轮股市即将刷新15年股灾以来的低点后,市场既希望救市,也害怕救市,就是怕巨大的道德风险再次引发投资者更大的损失!

如今,面临着国内经济失速和国际经济形势不明朗的重大格局,如果再度讨论救市,我觉得以下几点非常重要!

第一,首先,高层要树立一个资本市场的正确格局和规划。

一个国家的资本市场,是一个国家资本定价能力和国际定价能力的争夺战中的重要战略价值。

一个国家的资本市场,自身存在巨大的资源配置和重组产业价值,并不是资本市场只为了融资者而存在。

融资者提供了很好的产业机会,但是,没有投资者和投资者的获利的长期示范效应,就不会源源不断地吸引长线的价值投资资金和价值投资的观念的形成。

再则,一个损失掉动则数以十万亿计的市值财富的损失,他对国民经济的影响并不会比你融资几百几千亿对国家经济贡献更大,孰轻孰重,这点战略眼光和判断能力都没有,怎么能发展好?

第二,资本市场缺乏清晰的规划和发展规划!

三十年来,连基础的交易,新股发行,操纵股价等规则,以及杠杠融资的合理合法的规则,都没有一个清晰的规划,始终处在不断和频繁变更规则的过程之中,连港人都惧怕我们规则不明朗规则多变!连续涨停,有的临停,有的不停,究竟是什么规则?股价大幅波动,有操纵嫌疑的账户冻结进行核查和追究法律责任,为什么要股票临停而剥夺其他合法的交易者的交易权?

总是半夜鸡叫,究竟是临时或者应急措施,还是管理者的威权意识?

第三,救市,必须明确救的是什么?是定价权丧失,还是救流动性丧失,还是救信心丧失?

不同的问题需要不同的方案,不是说要么救要么不救!!!

第四,救市的退出问题,这个是很严重的道德风险的发生点,几万亿的资金进出,凭什么不宣而战?凭什么以欺骗多数投资者而实现退出?为什么救市资金需要以实现盈利为目的?只要达成了救流动性或者救信心或者救定价权丧失的救市目标,难道国家是为了赚取投资者的利益而来?为什么不按照香港盈富基金的模式或者按照美联储的救市模式?

这些问题没搞清楚前,投资者更加惧怕救市!


屠龙刀fei0598


首先,我们来看下最近股市行情:从目前来看,上证指数已经快接近2016年低点2638.30。股市可谓哀鸿遍野,可怜的小散们被割了一刀又一刀,以至于“谈股色变”。

今年行情不景气原因:一方面是由于中美贸易战的影响,特朗普政府对中国经济的持续制裁;另一方面是由于国内经济不景气。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我国经济增速在2009年一季度降至6.2%,这是自亚洲金融危机以来出现的第一次经济底部。在经济短暂回升后,2010年三季度开始,我国经济从10%的增速逐季回落,到2016年二季度经济增长速度降至6.7%。在投资回报率不断降低、杠杆率不断升高的双重约束下,经济下行的压力仍在继续加大。


有专家称:“从经济周期看,我国经济有可能在2018年左右第二次探底。”早在2017年,10月的时候,马云也曾预测“2018年我们将迎来恐怖的失业潮和倒闭潮”。



而在经济如此严峻的情况下,股市当然好不到哪里去。于是,很多人就想着政府来救市。其实,真正健康的股市是由市场占主导地位,而不是总要政府插手。这样本末倒置,救得了一时,救不了一世。政府的调控作用,只能充当润滑剂的作用,而股市要良好运转还是需要靠市场本身。


打个很简单的比方:就像抚养小孩子一样,不可能总是一辈子养着他。成年之后,还是得靠他自己去打拼,去谋生,否则和废物又有什么区别。



不过话用说回来,政府该出手时还是要出手。只是政府在进行调控时,要注意不要违背市场发展机制,要顺应市场规律,过多的采取强力行政手段,也改不了市场运行的逻辑,反而会扭曲市场。


总而言之,市场为主,政府调控为辅,两者要结合起来,双管齐下,毕竟要结合中国特有的国情和市场环境。


早餐幺幺


股市最近的表现已打开下降通道,也就是说向下二百点在所难免,再加上特朗普扬言再加征二千亿贸易的税负,2600点以下是国家队的成本价,所有的股市大基投资都将面临亏损。

救市有没有用哪?肯定有用,但是它是暂时的,它的成本会很高,上次救市的钱还没有赚回来呢,这又要干预,而且有很多后遗症。所以金融专家也建议不直接干预,而是采用间接方式来救市。间接的方式有很多,随便说几个就不得了,比如国际资本申请进入股市的随便批几个都有几千亿进来,还有国内的很多基金都想转正大规模进入,还有些企业办的基金,还有社保随便提高几个点的持股比例,又是几千亿进来。

长远的救市就是在高科技参与国际竞争的同时,加大一带一路的投入,严格执行上市和退市的同时,政策引导多批一些对未来一带一路有帮助,对未来产业有帮助的,房企坚决不批才是根本之道,这样才能为未来的产业打开通道。近期的策略是对几亿农民工实施调整,把空房子住上人,把农村的房子让给富人住,因为他们要办农庄,加大对农业持续增加投入,也是为未来的大涨服务的。


黄蜂二师兄


  • 回答这个问题真是一个头痛的问题啊。问题是回答了也是于事无补啊。

  • 人民日报旗下国际金融报:救市应尽量采取市场化手段。“在救市过程中,既要精准快速地保证货币的流动性,斩断投机资本的套利路径,重拾市场信心,又要尽量采取市场化手段,避免伤害政府公信力。”
  • 我想问如何叫做市场化手段?有什么样的手段是市场化的。市场还是由一只无形的手在控制着。市场现在希望放缓新股发行。起码力度不要这样大。可是新股还是照样发啊。认为市场下跌与新股发行无关。即使现在暂停了也是阻止不了大盘的下跌。可是,要考虑一下股民的感受啊。股民现在对新股这样大的力度还是承受不了的。现在是存量资金博弈。没有多少钱在股市里面了。如果还这样大的金额发上来,其他个股哪里还有钱?没有钱就只有继续跌了。哪里还有基本面可言?所以,目前的行情,新股发行一周一家就可以了。然后,对那些应该退市的,就要强力打击。可是,象中弘股份这样明目张胆为了不退市用尽各种手段,居然没有任何对策?

  • 当然,我相信,既然人民日报都想要救市了,有关方面肯定也不希望股市下跌。只是现在的局面要如何市场化?恐怕专家都解答不了吧。市场化就是跌烂了,跌透了再来。市场走到现在,需要信心!可是却没有听到救市的信心。只有相关媒体在不断呼喊。机构却争相出逃。这不是救市。救市需要实际行动。拉一拉中小创。让人看到赚钱的希望。有钱赚了才有信心。没有钱赚哪里有信心?不要只拉银行保险石油,护住指数是没有多少用的。要护的是赚钱的信心!


最近问答点赞好少啊,虽然行情不好,但还是希望多多帮忙点赞哦,谢谢!看完点赞,腰缠万贯,感谢关注!


股海重生2015


“在救市过程中,既要精准快速地保证货币的流动性,斩断投机资本的套利路径,重拾市场信心,又要尽量采取市场化手段,避免伤害政府公信力。”

笔者狭义一点,针对股市,股市之所以下跌,在于投资者对市场失去信心,就目前而言,是担忧有关部门IPO依然会很快,像最近两周每周申购四家,股市已经跌倒很低的位置,这个时候是不是适合这样快节奏的IPO,从投资者的角度看,显然很过分,但从有关部门角度看,可能没有考虑到IPO对市场的巨大冲击,或者考虑到冲击不会那么大。何况面对复杂的国际形势,实体经济可能需要更多的IPO支持,缓解经济下行压力。

因此,重拾市场信心,又要尽量采取市场化手段,避免伤害政府公信力。这个市场化手段如何运用,就是一个大问题,暂停IPO显然不现实,有违市场化改革,也有违IPO常态化改革,是独一政府公信力的伤害,但是放缓IPO并不违背常态化改革,每周一家也是常态化发行,只不过是节奏放缓而已。

今天金融稳定委员会指出根据形势的变化有针对性地适时适度预调微调,保持市场流动性合理充裕,信贷市场、债券市场、股票市场平稳运行,金融稳定委员会是从货币政策的角度稳定股市运行,那么股市运行是不是就是货币政策问题呢?目前看,显然不是,IPO以及带来的限售股解禁可能比货币政策更加的关键,从重塑政府公信力角度出发,证监会也担负有稳定股市运行的任务,而不是仅仅负责IPO发行,如果证监会不考虑市场实际运行态势,肆意加码IPO导致投资者以脚投票是不大妥当的。

文中强调买进股票救市要考虑标的股的估值水平,目前市场就存在证金公司,笔者不太认可证金公司在股票市场继续存在稳定指数,因为稳定指数在某种程度上就是为了IPO顺利发行,在减持制度没有完善下,发行IPO将带来3-9倍销售股,这是市场难以承担的痛楚。

减持制度实际上成为投机资本的套利路径,因此亟待斩断套利资本的减持之路。

股市运行事关千家万户的利益,也事关消费升级,如果股市跌成了狗,投资者亏损累累,怎么去消费,消费升级从何而来,恐怕只能是吃榨菜和二锅头的消费降级。

只有股市走好了,投资者才有钱去消费,才能提振中国经济,如果多发行几家新股,股市跌得惨不忍睹,新股带来的财富增加远不及股市总市值损失,这恐怕是得不偿失的。

当然这只是一个投资者的一管之见,或许有不对的地方,还请大家指正,笔者一定虚心改过。


杜坤维


在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情形下,顺势而为,因势利导是最好的手段。而盲目救市是不可为的,早晚要还债的。

9月10日,人民日报旗下国际金融报:救市应尽量采取市场化手段。“在救市过程中,既要精准快速地保证货币的流动性,斩断投机资本的套利路径,重拾市场信心,又要尽量采取市场化手段,避免伤害政府公信力。”

运用市场化手段救市,最好的手段除了暂停IPO外,降低或取消印花税,几乎别无他法,而持续的资金护盘,老乡别走则是最差的手段

当前经济降速,企业艰难,内忧外患下,A股继续杀估值再正常不过,而经常看到很多媒体天天说出现见底信号,单方面唱多,让散户去接盘,这是不可取的救市手段的。

A股股市有个特征,那就是顶部短暂剧烈,底部非常广阔,起伏不平,就是到底了,折磨个几年,波动个几百点也很正常,短期的风险不降低,疯狂唱多救市是没用的。


股海猎人


A股最大的问题,可能是法制化,我觉得股市偏重于发新,融资,很少顾及股市的回报,好的市埸应是慢升,A股升几个月跌几年,大家都在研究什么点位是底,到底了买进,都跌到现在这个点位了,很多人还盼大跌到二千点,说明了投机心里的人很多,难以形成慢牛格局。股市要健康稳进,法制要建全,股市里的机构,散户要克服炒一把就走的方式,不然永远都是跌几年,涨几个月。难成成熟市埸。


平凡人生180819245


救市之说首先是不科学的,在全世界也没有救市先例。证券市场有两大功能:功能一.企业和个人融资,增大企业规模和增强企业竞争力。二.股票自由流动和自由买卖,使二级市场有交易场所。

股票是自由买卖,可来需要"救市"一说,每次救市我们动用数十亿甚至数百亿资金下去,最好结局就是招来骂声一片。股票是自由流动和买卖,最大忌讳就是人力干预.行政干预.资金干预,这样做成的恶果就是证券市场已丧失功能,另给人印象就是股民亏钱,政府会救市,使股民扭亏为盈,股民变成无风险意识,贸然入市,忘记了风险自担的铁律。

这样造成的恶果是后患无穷,今天中国股市走到这一步,政府救市起了很大的作用,这值得我们每个人深刻反思,更值得政府高层深思熟虑啊!

综上所述,证券市场是属于自由市场,那就应该市场化.商品化,而不应采取行政干预和救市方式,最后用"上帝的归上帝,凯撒的归凯撒"还归于证券市场!


张文禅


市场涨跌由政治经济心理原因形成,现在国际贸易战刚打响,随后几年企业运营充满不确定性,国家经济发展充满未知。资金上老百姓的钱都买了房拖着几十年的贷款,不但没钱进股市,连以后的消费都透支了,百姓没钱,银行拿不到存款,没钱去存,经济不好企业倒闭房奴无经济来源就断供,银行的蓝筹股不灵了,还可能倒铺。太多的钱都套在房地产上,国家回笼资金流动性太少,股市的钱只有出的没进的,前一阵大盘拉高游资进场炒作随之缩量下跌,游资立刻被套,而且大盘继续下跌,根本出不了,游资都吃一堑长一智不敢动了,谁还有那个本事接盘拉高,进多少套多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