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20 夫婦租房20年培養3個學霸子女:教育是最好的投資

近日,因為小兒子範澤宇考上了清華大學,來自山西臨汾的範玉華一家突然成為了媒體關注的焦點。20年來,這個普通的家庭沒有攢錢買房,一家5口租住在一間60平方米的出租屋裡,“掙點錢全花在孩子身上了”,最終三個孩子,一個讀博,一個讀軍校,小兒子則被清華土木工程系錄取。

“現在我覺得,教育確實是最好的投資。”談及對三個孩子的教育,範玉華有些靦腆地告訴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自己和愛人懂得的學識並不多,但作為父母卻總有一種直覺,“我們就要做的不一樣。”

儘管生活拮据,賺錢養家忙碌,但20年來,範玉華卻始終堅持著對三個孩子的陪伴和教育,“我覺得教育要注重勞逸結合,平時該玩的時候就玩,該學習的時候就認真學習。”在生活上,範玉華則儘量和孩子們相處得像朋友一樣,“尊重他們的選擇,關心他們的學習和生活。”

如今,三個孩子都已經長大成人,分別在哈爾濱、廣州和北京讀書,成為了鄰居羨慕的“高材生”。

和孩子做朋友

7月底,得知範澤宇考上了清華大學,姐姐和哥哥都從遠方趕回了家,相聚給範澤宇慶祝。這個60平方米的小房子,再一次熱鬧了起來。吃完晚飯,範玉華夫婦和三個孩子默契分工,不一會兒就把客廳收拾乾淨,搭起床鋪來。

“同以前一樣,晚上我和愛人睡一間,大女兒睡一間,兩個兒子就在客廳合睡。”這次相聚,讓範玉華和妻子格外珍惜,他告訴澎湃新聞:“以後孩子們在天南地北,各自忙碌,一家人聚齊的機會可能越來越少了。”

作為一名建築防水工,範玉華是家裡的經濟頂樑柱,如今把三個孩子都送上了大學,他覺得身上的擔子輕了不少。

回憶起孩子們的小時候,範玉華的語氣也變得柔軟,他告訴澎湃新聞,自己不是那種很威嚴的父親:“有的父親一拉下臉來孩子就害怕,我覺得那可不行,做父親的居高臨下,孩子就不可能和你說真心話。”

範玉華說,小時候孩子們都很懂事,有次做完防水工程回家,孩子們又是捏肩捶背又是幫他打水洗腳。“我當時感覺很感動,但心裡又覺得不能這樣,好像我在家就高他們一等。”在此後的生活裡,範玉華始終注意著,怎麼樣能和孩子更平等,像朋友一樣相處。

平時,範玉華夫婦以身作則,向孩子們強調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我們家吃完飯每個人都要洗碗收拾,孩子們的衣服也從來都是自己洗。”範玉華說,在家裡無論是父母還是孩子,每個人都一樣要做事,這樣孩子們心裡才會覺得父母和自己是平等的。

儘管在教育上注意平等,在生活上,範玉華總是對孩子有些愧疚,“我覺得家裡的條件不太好,給不了他們很好的生活。”但對於這樣的生活,孩子們卻從來沒有怨言,有時反而樂在其中。

前幾天看到新聞報道一名考生在工地上接到了錄取通知書,孩子們還發微信給範玉華:“爸爸你看,我們也去你的工地幹過活啊。”範玉華說,有時候幹活的工地離家近,孩子們放假在家沒事做,就提出想一起去工地看看。到了工地,孩子們也不閒著,跟著大家幹活,做起來有模有樣。

“一開始孩子是出於好奇心,結果一個孩子好奇,其他也跟著好奇,我就帶著他們一起去工地,就當鍛鍊了。”範玉華說,雖然工地環境艱苦,但孩子們卻沒有意見,這也讓範玉華感到欣慰,“我覺得孩子們把我當成朋友了,想了解我的工作,我也有機會和他們多交流交流。”

尊重孩子的選擇

雖然一直關注著三個孩子的成長,但範玉華髮現,隨著孩子們慢慢長大,自己能做的引導就越來越少,這時,陪伴是最好的安慰。

“我覺得孩子長大了,自己就開始給自己壓力了。”範玉華說,有一次自己很晚才回家,發現三個孩子還都趴在桌前一聲不響的寫作業。“當時我就決定在家裡安裝一個拳擊沙袋,有空就教他們打拳擊,幫他們減壓。”這樣的方式,既沒有干涉孩子的學習,又起到了安撫的作用。

對範玉華來說,住校是家庭教育的一個分水嶺,“等孩子再大一點,就都要住校了,突然之間,孩子要一個星期,甚至半個月才能回家一次。在家常常見不到孩子,也不知道孩子怎麼樣了。”範玉華說,每次孩子回家,他會主動找話題和孩子聊天,瞭解住校生活的情況。

範玉華回憶說,高中期間小兒子範澤宇住讀,學校的管理非常嚴格。“有時候老師採取的一些方法孩子不能理解,有時候會壓抑自己情緒,它心裡肯定有些堵著。”從一點點閒聊中,範玉華總是能引導孩子把這些情緒表達出來。

“有時候把心事說出來就好多了,孩子其實也希望有人能聊一聊。”範玉華說,孩子後來每次回家,不用他問,也會主動講起學校裡的發生的事情。

範玉華在瞭解到孩子的情況後,還會給學校老師打電話溝通,“我首先肯定是相信老師的,但至少咱們要讓老師知道孩子的心結,一起來解決這個問題。”

去年,範澤宇高考取得了580分,對於這個成績,範澤宇並不滿意。“關於復讀的事情,他第一個還是想到要找我溝通。但孩子擔心家裡花錢太多,也擔心自己復讀出來成績還是不理想。我沒想到他有這麼多顧慮。”

範玉華說,原本自己是很支持範澤宇去復讀,但瞭解到孩子的顧慮後,覺得一味鼓勵他復讀反而會給他太多壓力,還是應該交給他自己去做決定。今年,最終選擇復讀的範澤宇以676分考入了清華大學土木工程專業。

言傳身教的俠義心腸

“他,個子不高,卻為我們撐起一片天空;他,頭髮斑白、皮膚糙且黝黑,卻為我們打理好日常的衣食住行;他,脾氣不好,卻樂於助人、見義勇為……他19歲來到臨汾至今,風霜雨雪裡打工掙錢,養育我們姐弟三人。”

女兒範萌萌曾經為範玉華寫過一篇文章《我們的榜樣》,在她心目中,爸爸不僅是一個像朋友一樣的父親,更是一位熱血俠義的平民英雄。

她告訴澎湃新聞,2012年的夏天,範玉華在接女兒放學的時候,看到有一名女子跳河輕生,毫不猶豫地跳入了河中救人,“那時下了一整天的雨,河水流的很急,水量也很大,但我爸爸根本沒猶豫。”

原本以為救人後,事情就到此結束了,但沒想到幾個月後,範玉華又接到一通莫名的電話,對方在電話裡說:“感謝你救過我,但這一次你救不了我。”範玉華相信這是上次同一位輕生者發來的求救信號,毫無頭緒的他決定騎車沿著上次救人的汾河河岸尋找。兩個多小時後,範玉華竟奇蹟般的找到並救回了割腕失血的輕生者。

這兩次事件經過民警的調查與瞭解而被大家所知,2013年3月,臨汾市堯都區見義勇為協會授予了範玉華:“先進個人”稱號。隨後,2014年12月,範玉華又被授予“道德楷模”稱號。在範萌萌眼中,父親無論大事小事,從來都熱心助人,維護公義,一直是令她驕傲和仰慕的英雄。

對於這件事,範玉華並沒有多說,認為這是自己應該做的,“我總是教育孩子們,無論在什麼崗位上,一定要做個對社會有用的人。我自己雖然能力有限,但也在通過自己的方式為社會做更多貢獻。”範萌萌說。

如今,三個孩子分別去哈爾濱、廣州和北京讀書,出租房裡冷清下來。“我們能力眼界都不如孩子,現在也沒法給他們建議了,希望他們以學業為重,倒不必掛念我們。”範玉華說,未來的路,他相信孩子們一定能自立自主的走好。

【聲明】圖文版權歸源作者所有,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與原作者取得聯繫,若涉及版權問題,煩請原作者聯繫我們,將會在48小時內刪除處理,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