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10 「暖新闻·江西2018」留守乡村 让爱回家——记高新区最美乡村教师刘文彪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24年的农村生活让他忘却了都市的繁华,24年的倾情奉献让他找到了幸福的真谛,他默默耕耘在高新区教育土地上,撒下爱的种子,孕育出雨后春笋般的参天大树……他就是昌东镇滁槎中心小学的刘文彪老师。

「暖新闻·江西2018」留守乡村 让爱回家——记高新区最美乡村教师刘文彪

「暖新闻·江西2018」留守乡村 让爱回家——记高新区最美乡村教师刘文彪

不忘初心,持之以恒

刘文彪的父亲就是一名人民教师,他从小受父亲的熏陶,那时候他总能看到很多父亲的学生在自己家里吃饭、留宿。刘文彪说要像自己的父亲一样当一个好老师,让他的学生也能像父亲的学生一样幸福。

1994年8月,刘文彪终于圆了教师梦,成为了一名人民教师。初为人师的他就碰到了班上一个叫彭凯的男孩子,小男孩聪明上进,但由于性格内向,没有什么朋友,彭凯常常闷闷不乐,成绩也突然出现大滑坡,精神一蹶不振。彭凯的变化引起了刘文彪的注意,于是在一个课余时间看到彭凯躲在角落里发呆时,他走过去轻轻抚摸着孩子的头说:“彭凯想玩游戏吗?我陪你玩!”彭凯不吭声。为了打开孩子的内心,他牺牲周末休息时间深入孩子家里家访,关心孩子生活的同时分享自己的喜怒哀乐。

功夫不负有心人,一个月后彭凯开口了,第一句就是“谢谢你,刘老师,从没有人把我当朋友,我爸妈长年在外,通书信就是问有没有钱?身体好不好?从不关心其他的,我很苦恼,是你让我感受到了亲情的温暖”。从那以后彭凯把刘文彪当作自己的哥哥,有什么开心快乐、烦心的事都愿意找到他诉说,他借此机会把彭凯带入了班级集体活动。慢慢地,彭凯的朋友多起来了,他仔细留意彭凯的动态,发现彭凯在课堂中喜欢分享自己的喜怒哀乐了,他又在班上鼓励彭凯的表现,引导同学们相互帮助,相互进步。后来,这个孩子以优异成绩考上莲塘一中少年班,而如今已经在一家上市公司做策划师。刘文彪经常说“每个孩子都是即将开放的花朵,只是开的时间稍有早晚,只要我们多花一点时间,晚开出的花朵一样徇烂、多彩”。

不畏艰苦,倾情奉献

在2000年闷热的夏季午休时间,隔壁邻居家传来一段对话……男的说“这都借了8家钱了,还没借到,中考报考费怎么这么贵?”孩子说“我不报考了,跟爸去学篾匠”女的说“孩子成绩好,卖血也得供他读”……刘文彪知道这是他教过的罗刘婆家庭,罗刘婆母亲瘫痪,家里靠父亲一人做篾匠维持生计。即将要中考了,正为100多元的报考费发愁呢。当时月收入仅有200多元的刘文彪突然做了个决定,他来到罗刘婆家,很轻松地说“我这里有钱,先拿去给孩子报考吧!”罗刘婆父亲看到他的突然闯入先是惊讶,接着是惊喜,激动地说“刘老师,谢谢您,可您这钱我一时半会还不了啊!”刘文彪忙说“不急,我不缺钱,等以后刘婆出息了再说吧。”罗刘婆的父亲用颤抖的双手接过那报考费时,眼眶湿润了,同时急忙拿出家里做得最好的竹篮递给他说“我家没啥好东西,希望您不要嫌弃”。此后的每年刘文彪都能收到罗刘婆家送来的竹篮,他说“教师的幸福就是付出爱心,换回真心”。

时间转眼来到2014年,应上级教育部门的安排,刘文彪被安排到昌东镇岭永小学,那是全区最偏远的一所农村小学,这是一次重用,更是一次挑战。当时学校面临着 “一个全镇倒数第一的班级没有老师愿意任教”的情况,这时候刘文彪虽已走上领导岗位但还是主动站了出来,果断的承担了这个班的教学任务。一年的时间,在他和学生的共同努力下,在全镇组织的统考中,这个班级获得了前三的好成绩。

「暖新闻·江西2018」留守乡村 让爱回家——记高新区最美乡村教师刘文彪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坚守乡村24年的刘文彪把希望的种子种进了每一个孩子的心里,乡村的孩子们像牡丹花一样绽放。他老笑着说“专注的人最容易寻找幸福,忘情地投入到一项事业中去才能找到幸福的真谛”。刘文彪的幸福来源于初心的坚守,来源于恒心的坚持,来源于爱的付出,来源于对教育的赤诚之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