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企业实行绩效考核,基层员工从来只有考核的份没有奖励,正常吗?

苏sir21


企业实行绩效考核,基层员工只有考核,没有奖励,正常吗?

这是一个好问题,俗话说的好:企业老板要的是考核,作为普通员工要的是奖励、激励!

这两者表面看似矛盾,实际是可以实现共赢:企业拿到高绩效,员工收获的是高薪酬奖励!

但是发生的事实是,大多企业(包括国企和民营企业),采用的仍然是工业时代的KPI绩效考核模式,就造成了这位网友反映的现象:很少拿到奖励,而且还会有扣罚。公司定的高目标,遥遥无期,比“西天取经”还难!这太正常了!

因为传统的KPI的绩效考核的,有这5大特点:

第一、KPI喜欢订高目标,一般用“达成率”做指标。

第二、KPI喜欢做减法,一些指标的达成率要求是100%,或者极限值。

第三、KPI喜欢重考核轻激励、负激励大于正激励。

第四、KPI喜欢考核表面价值而忽视真正的业绩,忽略了企业的真实需求。

第五、KPI喜欢与绩效工资挂钩,但幅度有限,激励力度差。

现代互联网时代,很多优秀的企业公司已经摒弃KPI。

一度创造奇迹的小米,其创始人雷军从团队成军之初就强调“去KPI”。在金山实施过事无巨细的管理,但公司上市后股价依然被百度、腾讯碾压,雷布斯认定这种KPI主义不能为企业带来价值,于是走上了一条新路。2016年1月,小米召开名为“2016小米闹天宫”的年会,雷布斯宣称:“我们决定继续坚持‘去KPI’的战略,放下包袱,解掉绳索,开开心心地做事。”

企业最大的善良在于为员工搭建出施展才华的平台,而员工最大的善良在于在平台上释

放自我的才华,不要浪费企业投入资源的成本(甚至机会成本)。没有利益的趋同,就没有思维的统一。

我借此机会,在这里,也奉劝企业经营管理者们,继续使用高压的目标管理和负激励的管理方式,妄图完成企业的业绩,可能会让你们失望!

推荐使用KSF薪酬全绩效模式

不要等明天,明天太遥远,今天就行动!

与作者保持紧密互动,了解更多薪酬绩效管理方面的理念以及来自一线的落地建议。

运营:王老师

分享是一种美德,如果文章对大家有所启发或帮助,欢迎评论、收藏、转发、分享!您的支持是我们创作的动力。


薪酬绩效落地咨询辅导


这个要看是什么样性质的工作,如果员工从事的都是标准化的熟练性工作,是按章作业,则达标就是基本标准,因为公司给你付工资了,不达标就是不合格,只罚不奖没有什么问题。当然为了鼓励员工,企业也应该挫子里拨将军,要在一定阶段对里里做的相对好的给予标杆性奖励。

象你说的,所有员工考核指标都完不成,应该是对员工能力有一定要求的,从事的工作带有一定的创新性或突破性,需要员工有一定天赋和运气,这种工作一般应以激励为主,大家都达不成,说明标准有问题。真正的考核标准应该是基于员工的能力与薪酬标准的,考核的标准要符合员工的薪酬水平,也要匹配员工的能力,即基本的标准目标,在员工正常的工作状态下是可以达成的。而对超出能力的标准增加,不是不可以,但一般只要员工达成基本目标就不应该罚,而如果在基础上有增长就应该激励,哪怕员工没有完成最终的目标。因为员工已经努力了,已经对原有目标水平有了一些提升,虽然不高,但毕竟是在做增量,做的没哪么高,有员工能力问题,也就市场机遇和运气等问题,有时员工是自己控制不了的,不要打击员工的积极性。

当然如果员工连基本的标准要求都达不到,就一定要罚了,因为员工的表现对不起公司已经向他支付的工资,而且正常情况下应该达到,你却达不到,这不是能力问题,而是责任心问题,就如同填写报表,报表填写100%准确是应该的,如果有错,只能说员工不认真,罚没有商量,不要说出一次错,扣2分,因为2分没有意义,如果你填个报表都能出几次错,扣你100分有用吗?没有,有三次,领导就疯了,就要开除你了。

考核的关键在于要客观、公平的评价员工的绩效表现,如果是在做增量,就要以激励为主,如果是在做维持,保持现有的水平状态,就要监督为主。这两者的员工表现一个是功劳、一个是苦劳,不要混到一起。

而且对于做增量的员工,还要重奖,而不是考核中按权重加上几分,创新性的工作业绩,要打破100分、120分的满分限制,如果真的有重大市场突破,奖励员工200分又如何,因为通过他的突破,你企业的又上了一个台阶,企业就是这样一个个的台阶发展起来的,原地踏步的企业一定会死亡,而迈小步,但是在前进行的企业,总会充满希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