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3 王利芬:為什麼父母100%的犧牲,卻換不來孩子1%的成長?

王利芬:為什麼父母100%的犧牲,卻換不來孩子1%的成長?

王利芬成長社

讀書讀人讀社會

開啟社會上升通道

王利芬:为什么父母100%的牺牲,却换不来孩子1%的成长?

導讀——

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想要成為真正合格的好父母,那工作量可不是一般的大,所以有些人就想:乾脆辭職得了,做全職父母,讓孩子成才!然而父母100%的犧牲,卻不能換來孩子1%的成長,到底是哪裡出了問題?

王利芬:各位成長社的朋友好,在上一期節目裡我們講到了父母的職責,那些職責,其工作量是很大的。有一些朋友就會說了“乾脆辭職得了,做全職父母,讓孩子成才”。針對這種現狀,我專門準備了這一節的內容:父母犧牲自己的職業(事業發展)和孩子成才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關係?

今天的內容還是分為三個部分。第一部分先談談父母犧牲自我,對孩子的成才會產生一個什麼樣的結果。第二部分我們談的內容是“父母是什麼樣的人,遠比父母為孩子做什麼更加重要”。同時,我也會談談那些社會精英家庭是如何對孩子進行教育的。第三部分就是要落實到執行層面,父母該如何做呢?我同樣也做了一個父母對照檢查清單。

我們先來看第一部分,父母犧牲自我發展與孩子成才之間的關聯度到底有多高?先來講2個案例故事。

【案例1】

有一個母親,不惜辭去公司一把手的位置,回家做了全職媽媽,這兩個角色之間的跳躍還是非常大的。

她為了孩子的學習,真是殫精竭慮,付出一切。可是孩子並不開竅,成績一直在下游徘徊。這位母親親自上陣輔導孩子寫作業,能夠擔任公司一把手,估計她過去的學習成績,現在的能力應該都是不錯的。但是每次她輔導孩子做作業的時候,這孩子總是磨磨蹭蹭的寫到十一二點。她下了血本,報了許多的輔導班,可孩子就是學不進去。她還精心設計了很多獎勵的方式,收效也很小。

一說到孩子她就非常難過,別人總是告訴她不要在乎孩子的成績,但她坦言道:“「不在乎孩子的成績,讓他快樂成長」這些話都是假的,騙人的,其實我心裡是在意的要死”。

聽過前兩節成長社內容的朋友一定能發現,這位媽媽在孩子教育的問題上至少犯了兩個錯誤:第一,沒有讓孩子成為學習的主人,孩子是在母親的逼迫的情況下學習。第二,她並不明白,父母教育孩子的職責並不只是分數,除了分數以外,還有很多重要的事情。

這兩點前兩節我已經講過了,就不做過多闡述,這次我重點說說「她辭去公司一把手的位置,為了孩子完全犧自己」這件事情。

她以自我犧牲的方式換來的結果,大家也都看到了,孩子不僅沒有成才,而且分數還越來越糟糕。其實,這位媽媽的故事並不是一個個案,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

【案例2】

武漢有一位爸爸在網上講述了自己一段辛酸的育兒經歷。

孩子出生以後,他妻子就辭職在家,他妻子就不工作了,在家專門帶孩子。在他的記憶裡,孩子從小學三年級開始就被媽媽逼著上培優班,從來沒有過過一個週末。六年以來,他妻子把她的孩子送到各種培優班,大概不下30個,很嚇人。

孩子的日程表更恐怖!早上6點走在公共汽車上,妻子一手端飯,一手拿水,解決掉早餐就去培訓班了!晚上9點下課回家,這比下班還要晚,兒子還要完成學校老師佈置的作業,12點才能休息。

有一次兒子對他說:“在課堂上哈欠連天,培訓班的作業已經讓我精疲力盡了,哪還有心思聽什麼老師的講課?我人坐在課堂上,眼睛看到的都是一個個的幻影。”

這個孩子的母親付出了那麼多,孩子也不是不感動,但是這孩子壓力的確太大了,白頭髮也開始慢慢多了,更諷刺的是:成績不僅沒有好轉,還讓孩子產生了厭學情緒。這樣的例子不勝枚舉。

我想用一則科學研究和調查來說明上述兩個案例中的問題。在20世紀90年代末,美國教育部開展了一項關於兒童教育的長期跟蹤研究,調查了一千多所學校裡2萬多名兒童的學業進展,來揭示究竟哪些因素和孩子的成績有明顯的相關性。中國全職父母陪孩子,其實主要就是在抓孩子的學習成績。而這項研究針對的恰恰就是學業,很適合在這一節裡面說一說。

但是這項研究的結果顛覆了人們習以為常的一些觀念。那麼,你覺得究竟是哪些因素在影響著孩子的成績?這個問題我尋問一些成長社的學員和我的幾個員工,他們都以為人父母,但他們沒有能全答對的。

這個研究的結果是怎樣的呢……(下週精彩繼續)

「王利芬成長社」-29,掃碼收聽

王利芬:为什么父母100%的牺牲,却换不来孩子1%的成长?

【往期精彩】

戳原文,查看王利芬成長社全部內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