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2 京東雲政務雲,哪裡不一樣?

京東雲政務雲,哪裡不一樣?

因地域不同、經濟和產業發展環境不同,每朵政務雲都各具特色。

宿遷自古便有“北望齊魯、南接江淮,居兩水(長江與黃河)、扼二京(北京與南京)”之稱,擁有非常重要的戰略地位。如今的宿遷不僅是中國金融生態城市、聯合國環保節能型示範城市,而且挺立於數字經濟的潮頭,大力發展獨具特色的雲計算產業。而這背後的重要推手之一便是近兩年才崛起於雲服務市場的京東雲。

2016年8月,京東雲開始承建宿遷市統一政務雲計算中心。至今,宿遷市政務雲已完成全市61個部門的146個系統遷移上雲,上雲率高達95.4%,包括“一張網”系統、公共資源平臺、公積金系統等在內的核心信息系統均已遷移正政務雲平臺。特別值得一提的是,京東云為宿遷人社局量身打造了基於金保專網的政務雲上雲方案,打破了垂管系統的孤立狀態,開國內政務雲領域應用之先河。

宿遷政務雲獨樹一幟,京東雲也在發揮其使能作用的同時充分展現了自身不同的能力。

京東雲政務雲,究竟哪裡不一樣?

政務雲市場上的“黑馬”

很多人都吃驚於京東雲的成長速度。因為從2016年正式進入雲服務市場以來,僅僅兩年時間,京東雲不僅被《The Forrester Wave:2018年第三季度中國全棧公有云開發平臺廠商評測》報告評為“卓越表現者”,成為進步最快的雲廠商之一,而且在“2018可信雲大會”上收穫了容器類、存儲類兩項技術創新獎,同時京東雲還助力宿遷市政府電子政務辦榮獲“可信雲十大用戶獎”。京東雲在中國公有云市場上的存在感進一步增強。

如果說京東雲擅長的領域是電商、物流或者互聯網金融,可能大家都不會太驚訝。但是京東雲偏偏成了兵家必爭之地的政務雲領域的一匹“黑馬”,還是讓人頗感意外。

在IDC發佈的《2017中國政務雲市場服務運營商份額》報告中,京東雲政務雲在正式商用的第二年就憑藉10%的市場佔有率進入市場前五名,而且是前五名廠商中唯一增長率超過3位數(同比增長108%)的企業,還是前五名中唯一一家互聯網企業。京東雲政務雲的創新模式、互聯網公司的技術優勢以及生態戰略者是加分項。

京東雲政務雲,哪裡不一樣?

2016年4月,京東雲開始進行政務雲和智慧城市的市場拓展;2017年,京東雲一舉完成全國15個省市的開拓,贏得宿遷、滁州、肇慶、濱州等城市的政務雲項目,政務雲業務發展速度十分迅猛,其創新的運營模式受到各地方政府,尤其是具有強烈產業發展轉型需求的政府歡迎。政務雲市場服務運營商中的“黑馬”稱謂正是由此而來。

京東雲政務雲的快速發展其實是中國政務雲市場蓬勃發展的一個縮影。IDC分析指出,數字產業發展正成為各地政府的共識,數字經濟已經上升為國家戰略。2017年,數字經濟首次寫入政府工作報告,十九大報告中也專門提出要加快建設“數字中國”。而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物聯網等正是推動數字經濟發展的基石。在這樣的宏觀背景下,政務雲建設也迎來了一次新的高潮。

IDC預測,從2017到2022年,中國政府行業用於IT的投資規模將呈持續上漲趨勢,到2022年,IT硬件、軟件加服務的總投資將達到1217.9億元。那麼作為雲服務運營商,如何才能更多地分得政務雲市場的大蛋糕呢?

這三方面很不同

培育信息化創新產業、推動“互聯網+政務”深入發展、加快智慧城市建設,這些都要構建在政務雲之上。自2015 年以來,中國政務雲市場進入了發展的“快車道”,省市縣三級政府紛紛加大了政府和城市IT基礎設施建設的探索力度,新模式、新思路、新方法層出不窮。

IDC的數據顯示,2017年,政務雲服務運營市場的整體規模達到52.8億元,其中IaaS層整體規模達48.1億元,同比增長24%。截至2018年6月,超過260個省市完成了政務雲從0到1的建設,其中150多個省市政府通過採購服務的方式(以租代建+按需購買)走上了政務雲的康莊大道。

從商業模式來看,中國政務雲市場可謂百花齊放,大體上可歸為三大類:純運營模式,由政務雲服務運營商向客戶提供政務雲服務;純技術解決方案模式,政務雲服務運營商作為技術提供方,為政府用戶提供以雲平臺為核心的解決方案;端到端模式,政務雲服務運營商既提供雲計算平臺和解決方案,同時也可提供服務。

從市場競爭格局來看,中國政務雲市場群雄逐鹿,競爭激烈,大致可以分成五大廠商陣營:第一類是傳統IT廠商,以浪潮、曙光為代表;第二類是電信運營商,主要包括中國電信、中國聯通和中國移動;第三類是互聯網廠商,以京東雲、金山雲等為代表;第四類是系統集成商,比如太極、北明等;第五類是新崛起的雲計算創業公司,以UCloud等為代表。每一類廠商都有自己獨特的基因和切入角度,在技術、解決方案和服務上各有所長。

京東雲正式對外提供商用服務不過兩年時間,如果沒有之前京東集團的長期積累,以及京東雲自身的創新和特色,又怎能僅用兩年時間便在政務雲市場聲譽鵲起?

京東雲政務雲,哪裡不一樣?

在IDC《2017中國政務雲市場服務運營商份額》報告中,排名前五的廠商中,傳統IT廠商和電信運營商從數量上佔據優勢,作為互聯網廠商的代表,獨自闖入的京東雲似乎要以一己之力實現抗衡和對市場的顛覆。京東雲這匹“黑馬”的成色到底有多足?

從商業模式的創新來看,京東雲以“城市新經濟合夥人”的角色切入政務雲市場,依託京東集團整體的生態資源,包括電商、金融、物流等,通過助力當地數字化產業發展、傳統產業數字化轉型,確立差異化競爭優勢,逐步打破市場堅冰。京東雲在各地以落地全資子公司、構建雲計算基地、創設特色產業園、營造“雙創”氛圍、打造產業運營平臺等方式,貼近當地政府客戶的需求,實現雙贏。

從互聯網公司的技術特色和優勢來看,京東互聯網業務的技術快速迭代、架構的松耦合、研發投資規模化等優勢,為京東政務雲平臺帶來了堅實而雄厚的“技術資源池”,同時基於雲計算的快速技術迭代能夠實現更快速的需求產品化和產品創新,從而進一步提升政府客戶滿意度。

在技術方面,京東雲總能與時俱進。以京東雲容器服務為例,它是基於京東在容器技術方面的深厚積澱而推出的具備高性能、高安全性、高可靠特點的容器產品。該產品充分融合了Docker容器和虛擬機的優點,同時整合京東雲的存儲、網絡、安全等服務,為用戶提供了優化、全面的基礎平臺服務,並且支持快速部署服務和彈性擴展,以及更加精細化的計費模式,從而有效降低用戶的投入成本。

從生態建設的角度分析,京東雲也是善用“平臺+生態”策略的高手。京東雲就是一個“包羅萬象”的平臺,可以為政府行業客戶提供所需的雲基礎架構支撐。京東雲並不是在單打獨鬥,而是擁有超過 2500個生態合作伙伴。京東雲通過研發賦能、產品賦能、運營賦能等方式與戰略合作伙伴一起打造行業級標杆產品和服務,並快速整合超敏捷架構、區塊鏈等新一代關鍵技術,賦能政府和城市。

IDC評價說,區別於傳統ICT廠商所扮演的IT技術使能者的角色,京東雲以流量、平臺、生態相結合的模式將自身塑造成“產業使能者”,在技術賦能的同時,通過電商資源鏈接當地的企業與市場,補齊要素與產業,實現產業上雲轉型和雲上產業的聚集,效果顯著。

爭做政務雲市場上的“首選品牌”

2015年曾掀起了中國政務雲市場的第一波發展高潮,2018年,新一波的迭代更新和建設熱潮再次興起,而且展現出不同於以往的新趨勢,主要體現在以下三方面:越來越多的政務雲從項目制逐步轉型為購買服務;服務目錄從以IaaS 為主,逐步轉為PaaS和SaaS的升級;雲服務運營商的角色從單一向多服務轉變,未來將形成“統籌多雲運營、委辦自由遷移”的採購格局。

新的趨勢、新的格局,呼喚新型的雲服務運營商,這對京東雲來說是一次難得的機遇。作為京東雲對政府賦能的重要窗口,京東雲以雲計算平臺為核心,整合相關資源,構建政務雲生態圈,為政府行業提供雲基礎設施、支撐軟件、應用系統、信息資源、運行保障和信息安全等綜合服務平臺,併為政府用戶提供諮詢、建設、運營全鏈條覆蓋的政務雲服務。

以人為本,以“效能、服務、創新”為特色,京東雲政務雲致力於打造突出科技支撐在雲端、就近便捷有溫度、智慧共享大集成的特色政務服務。京東雲的目標很明確,就是“成為可託付的中國雲服務首選品牌”。作為政務雲領域的新生力量,京東雲行業賦能者和引領者的形象正逐漸高大起來。

京東雲政務雲不一樣,它是一個具備國際水準的綜合雲服務平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