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14 “報業女王”衰落記

1998年12月18日,對香港星島集團主席胡仙女士來說,是極為痛苦的一天。那一天,李嘉誠旗下的長江實業集團宣佈,斥資億元港幣全面收購虎豹別墅。  虎豹別墅由胡仙的父親胡文虎於1935年建造,迄今已有64年曆史。位於香港島半山大坑道,總面積9萬平方英尺,為東方園景式建築,最大的特色是別墅內有大量的佛、道傳說的山壁雕塑,透出諸多警世寓意。這所別墅是香港富有特色的旅遊景點之一,也是星島報業集團的標誌,更是胡氏家族的祖傳家業。虎豹別墅的出售意味著胡仙已陷入山窮水盡的困境。人們不禁嘆息,曾經作為享譽海內外的一代“報業女王”,胡仙究竟緣何落到今天這般地步? 繼承父業,成為一代“報業女王”  “最暢銷的藥品,必定是千千萬萬人最常見的藥。”這句話出自“萬金油大王”胡文虎之口。胡文虎製售的“萬金油”、“八封丹”、“頭痛粉”等“虎”字商標的藥品,使他成為富冠南洋的億萬富豪。最令人稱奇的是,這個大字不識幾個的“南洋虎”在經營萬金油的同時,於1918年在新加坡創辦了第一份海外中文報紙《星洲日報》,接著又陸續在新加坡、廈門、香港、曼谷等地創辦《星華日報》、《星島日報》、《星島晚報》、《英文虎報》,最終建立起了一個龐大的報業王國。  1954年9月4日,72歲的胡文虎因心臟病復發,在檀香山與世長辭。接掌胡家報業的是他最小的女兒胡仙。那一年,胡仙只有22歲,當時的星島報業儘管名聲在外,但業務經營卻相當不景氣。當年《星島日報》只是一間在灣仔道有一幢4層辦公樓的報館,而其附屬的報刊《星島晚報》,則處於負債狀態。  對年輕的胡仙來說,這無疑是一大挑戰。上任第一天,她獨自一人和員工一起步入報館乘電梯上班,並不時以微笑和熟人打招呼。她分頭到各個辦公室看望大家,聽取屬下對重振報業的建議。這樣一來,整個報館上下對她有一個極佳的口碑和印象。“老闆沒有架子,充滿活力,善於體貼人,是個值得信任並有追求的領導。”員工們的評價正是胡仙所需要的,她知道星島報業最需要的是凝聚力、士氣和信念。最初的胡仙是精明強幹的,她贏得了屬下的高度信任。  隨後,胡仙又接連做出了一系列出色的舉動,星島報業變得越來越興旺。1972年星島報業在香港上市,80年代雄霸香港報業的廣告,一度壟斷了地產廣告收益,其經營收益無人能與之匹敵。鼎盛時期,胡仙名下控制的報章多達7份,包括《星島日報》、《星島晚報》、《英文虎報》、《快報》、《天天日報》、《華南經濟日報》及在深圳創辦的《深星時報》,還收購了著名的文化傳信公司。星島集團及文化傳信的市值高達84億港元,胡仙本人擁有50億港元。此時,星島集團儼然是一個穩如泰山的報業王國,胡仙則成為這個王國名聲顯赫的女王。  初涉物業,獲暴利亦埋下禍根  1985年在一次土地拍賣會上,一幅尖沙嘴廣東道太陽廣唱—地王正在叫價,由於地皮在九倉的海洋中心對面,地產界均以為九倉志在必得。然而在拍賣的當天,九倉競價,結果九倉不敵,地王由洋人以6.36億港元投得。第二天當《星島日報》出版後,眾人方知競購地王,是胡仙與怡勝太平洋聯手操控。僅僅半年以後,胡仙以8.3億港元將地王轉賣,獲利近2億港元。如此豐厚利潤,比起辦星島報業,一年才賺得1億多港元來計,自然引發胡仙大舉投資地產的念頭。  從那以後,胡仙除了進軍香港地產外,還在澳大利亞、新加坡、美國、加拿大等地大舉出擊,參與了近20項物業投資。特別是她在策劃星島遷冊澳洲期間,由於經常赴澳的關係,對投資澳洲地產的意欲尤為高漲,有人戲稱她是“加入豪賭行列”。豈料從1989年起,海外地產市道一落千丈,胡仙從此背上了沉重的債務。  1992年9月在股東大會上,胡仙首次承認以往投資海外地產比例過高,導致星島集團背上鉅額債務。儘管如此,她並沒有打算就此在地產上歇手。同年12月,她開始涉足中國大陸之後,對大陸地產顯得雄心勃勃。1996年1月,胡仙連同香港的新創新公司、廣州市煤建公司、廣州五羊房地產公司在廣州翠湖山莊投資了16億元,指望扭轉投資地產的不利境地,可是至今這個巨型項目的前途還是一個未知之數。  由於負債累累,1992年起星島集團開始進行債務重組,變賣資產救急。胡仙首次出售的財產是其個人名下持有的《快報》,當時以3500萬港元賣給了南華證券;後來她又向香港菸草商何英傑借鉅款還債。經過重組後,星島又現出生機,到了1994年獲利達4.25億元,創下了10年來的最高紀錄。本來胡仙是有機會翻身的,1993年香港地產市道轉好,但她沒有及時脫手以清償債務;1997年香港迴歸前夕,香港股市、樓市再次升溫,《星島日報》股價達5元,但她沒有把握機會出售股權,又一次坐失良機。亞洲金融風暴發生後,星島股價跌到不足1元。胡仙徹底絕望了,她的個人負債已達6億元之巨,終於被逼下決心出售祖傳物業,其中包括大名鼎鼎的虎豹別墅。  出售股權,失去了整個祖業  厄運並沒有就此結束,更令人揪心的事還在不斷襲來:為了償還鉅額債務,她不得不出售所持有的星島集團所有股權。  1998年5月,胡仙召集星島股東開會,正式申明將與第三者洽售星島股權。隨後名力集團宣佈與胡仙共同成立一家新公司,名力擬佔51%的股權,並由新公司動用3.69億元,向胡仙購入她所持有的星島集團五成股權,從而成為星島最大的股東。胡仙在售股套現後,通過新公司繼續持有星島重要的少數股權,仍留任星島集團主席。然而僅隔幾天時間,名力集團審核《星島日報》帳目後,要求大幅調低入股比例,收購計劃遂無疾而終。l998年7月,星島在深圳出售《深星時報》51%股權。同年8月,胡仙售出文化傳信的股權,市場同時傳出國際傳媒集團LAZARD計劃收購星島日報,涉及資金5.4億港元。  國際傳媒集團正在與胡仙簽約之際,不料半路上殺出個“程咬金”。1998年12月,中企發展基金也有意向胡仙收購23%股權,交易條件是中企基金將委任兩名執行董事及兩名非執行董事進入星島董事局。中企有權在兩年內再購入10%股權,屆時胡仙股權將由27.04%降至17.04%,因而失去星島大股東地位及控股權,不過仍留任主席。應該說,這個收購計劃對胡仙來說是下策中的上策,胡仙似乎還能夠接受。  而讓胡仙大傷腦筋的是,她昔日的恩人何英傑此時反目為仇。何氏1991年曾借5億港元給胡仙脫困,胡仙拖了7年未還清,何與胡依然相安無事。直到胡仙將星島股權售於中企基金而放棄國際傳媒集團後,何氏才大動干戈。據說,與何氏關係密切的國際傳媒集團一直有意染指華文報業市場,但其收購條件之一,就是胡仙退出管理層,而這正是胡仙所留戀的職位。何氏認為國際傳媒集團是國際知名集團。由於胡、何兩人意見相左,收購計劃又一次陷入困境。何英傑在1998年12月15日,正式要求胡仙償還尚欠的2.9億港元。翌日,何氏家族向胡仙發出“法定要求償債書”,這是債權人展開破產申請的第一步。19日,何英傑通過兒子何柱國名下的一家公司正式入稟法院,指控胡仙未能清還借貸,要求法院頒令胡仙破產。1999年1月8日,何英傑展開破產的第二步,正式向法院起訴,申請胡仙破產。這意味著胡仙如果在短期內不能還債,她的財產將拍賣攤分。3天后,破產管理局向胡仙發出臨時接管令,告之已臨時接管其資產,以防資產流失。這樣一代“報業女王”面臨破產的困境。  1999年3月,經過幾番風雨的胡仙終於被迫同意,將星島報業出售給國際傳媒集團。根據收購協議,國際傳媒集團將以每股1.25元的價格悉數收購胡仙持有的50.04%股權。唯一可告慰胡仙的是,她雖然不能繼續擔任星島主席,但仍可出任董事會的特別顧問6年,每年獲得900萬元利潤分成。據此胡仙可套現3.16億元,償還債權銀行1.1億元,剩下約2億元可還何氏。另外,胡仙還可從國際傳媒集團貸款6300萬元,加上較早出售虎豹別墅所得的1億元,要再償還9000萬元於何氏應不成問題,何氏家族因而也不再逼迫胡仙破產。  本來胡仙如果專心致志一直從事報業,絕不會像今天這樣,盡失祖業。星島一位高層管理人員曾說:“她的失敗,在於不專於本業又遇人不淑,過於投機又欠缺運氣。”儘管如今胡仙倖免破產一劫,但是一代“報業女王”已不復存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