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为什么电子跃迁到基态后就不能在跃迁到原子核,和质子结合呢?

闲吃螺蛋操心


万能的民科解决你一切疑问。

玻色子之间就像水和酒精,能够混溶;费米子之间就像橡胶和钢珠,有各自的领域。质子和电子属于费米子,遵循泡利不相容原理,即使它们粘在一起,也无法融入对方。

要想使质子和电子融合,有两个手段。一、改变它们的自旋,使它们(或其中之一)变成玻色子,相当于使橡胶融化。二、暴力压迫,使电子在强大压力下挤入质子。中子星的形成就是这个原理,就像钢珠被锤进橡胶。


民科尖兵


看题目背景,你有深思:现代理论不自洽很浮躁。你预感一定要别开生面。可突破口与切入点在哪呢?我先讲一个问题逻辑链。

问1:手掌摩擦桌面,为什么会发热?你回答:电子加速运动,根据:T=mv²/3k,电子的v↑,则温度T↑。是的,你已经很厉害了。

问2:你的手掌接触到裸电子与裸核子么?你回答:不可能,干脆利落,你有可造之材。

问3:那么你接触的究竟是什么?你接触的是不是实实在在的东西呢?你狐疑:莫非是真空介质?那么恭喜你,猜对了,这就是突破口!

就凭这一点,就可从根本上推翻相对论与量子论。因为这“两论”根本不承认有真空介质。

他们斩钉截铁说:迈克尔逊莫雷实验早已证否了以太。其实:真空介质,决不是静止的以太,而是充满光速自旋而无序震荡的漩涡子。

现在回到本题。已经触及“统一物理学”,本质上是我的“漩涡场物理学”。得做些铺垫。

电子、质子、中微子、夸克等费米子,是高能密的以光速自旋的漩涡子,总要发散能量,对应的是正质量(m)与高能位(Ep)。

光子、介子、胶子、引力子等玻色子,是低能密的以光速自旋的漩涡子,总要收敛能量,对应的是负质量(m*)与低能位(Ep*)。

根据“浓度扩散”原理,费米子的高能位与周围的玻色子的低能位,是一种动态抗衡关系。即:m=Σm*,Ep=Ep*。

以氢原子模型为例。1个电子(e)与1个质子(p)构成1个原子(H¹)的动态抗衡系统,因为抗衡,氢原子(氕)是很稳定的。

其中,e是一个动态抗衡的子系统,p也是一个动态抗衡的子系统。e与p合成后,依然是一个动态抗衡的系统。

e和谁抗衡呢?与它周围的a个真空漩涡子(m')抗衡,正质量=负质量:e=am'。抗衡保证了电子的相对独立。

p和谁抗衡呢?与它周围的b个真空漩涡子(m'')抗衡,正质量=负质量:p=bm''。抗衡保证了质子的相对独立。

e与p组合,抗衡的负质量am'与bm''也会组合或叠加,按一定的能密梯度分布。

e受am'抗衡,在基级与原子的半径之间绕旋。p受bm''抗衡,在小很小范围(≈1fm)震荡。

抗衡电子的漩涡子平均负密度ρ'=m'/V'较小,抗衡质子的漩涡子平均负密度ρ''=m''/V''较大,ρ'与ρ''之间有一个平衡带,就是第一能级轨道。

下面计算电子与质子的自身参数与抗衡参数。

电子与质子的半径,按“自旋势能=电荷势能”逻辑,有:Ep=mc²=ke²/r,r电子=2.8e-15m,r质子=1.5e-16m。

电子很轻,忽略它对束缚空间负质量的贡献。氢原子体积:V=4.2R³=4.2×(5.3e-11)³= 6.25e-31m³。氢原子负质量≈质子质量。

已知,基态漩涡子负质量m0=1.26e-39kg,氢原子的漩涡子总数:N=m/m0=1.673e-27/1.26-39=1.3e12个。

氢原子内空间的漩涡子体积:V0=V/N=6.25e-31/1.3e12=4.8e-43m³。氢原子内空间的负密度:ρ*=m0/V0=2600kg/m³。

必须指出:真空介质的负质量,就是被广义相对论否定的宇宙真空场或暗物质与暗能量。

卡西米尔效应与严密推演不行么?理论本身不可靠,发射“悟空号”卫星就管用么?


物理新视野


估计你对那些“民科解答”都看过了。现在我可以向你介绍有关的“专业知识”。

其实,不是没有“核外电子直接与原子核结合”的物理过程发生,确实有这样的一种“核衰变现象”,被称为“轨道电子俘获”,它是原子核突然将一个核外轨道电子“拉入”原子核中,使原子核的“核电荷数”减少“一个”。这被归于β+衰变过程中,简称EC衰变。

例如氩-37,它是一个“纯EC衰变核素”,只通过“轨道电子俘获”衰变为氯-37。在衰变的同时,由于这种氯-37原子的内层电子失去了一个,所以外层电子会立即“跃迁”,而释放氯的特征x射线。

科学事实是,这种现象只会发生在“β稳定线”的“β+衰变区”,而不会发生在“稳定同位素”原子的情况。有很多“β+衰变同位素”会通过“轨道电子俘获”进行衰变的。

如果你想进一步研究,还需要去好好学习《原子核物理》,以及更深的理论知识。当然,从以上的基本科学事实,也许你能够推论出一些“看法”。


手机用户58903279720


原因很简单,电子云与电子能级跃迀只能是表面都不全的对微观粒子运动解释,还有就是引力质量论的定质定态质量论,再有就是质量守恒论,这些理论都是现象猫述的数学模型,要想彻底弄明白,只有从万物的创生演化机制入手,从根本上理解物质与物体的本质,理解空间与时间。

运动的根本原因是动态的平衡与非平衡机制造成,电子之所以远离与靠近来回奔腾,并非电子与质子本性,而是有型存在的所谓万物态与无型存在的空间能量态作用造成。有型的根基来源于无型的动态耦合,有型的本质是无型对立耦合产生的对立平衡互为自旋动态运动,因自旋才显有型的存在方式。质子的夸克结构本质就是电子的正反自旋间位组合,奔跑的电子受各正反三粒电子的合力形为造成,质子夸克环的六粒电子同时又肩负着转移来至各方向的能量动态,这样就会发生自旋方向的不停变动,至使合力达不到统一,才有电子来回奔跑永不重复永不相同的概率存在表面现象,才有能级跃迁所谓原子模型,正是不同合力才有万物的演化,世界因演化而存在。

用万物大统一理论根基原理,建立《宇宙动态学》,用动态平衡原理解释宇宙中的万物演化也就有理可寻,修正并完善现代各种理论,推进人类的科学文明进程,开拓人类的自然存在根本属性认知。(本文原创,个人研究结论供参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