骑兵攻击步兵像电影里那样直接撞上去吗?

不会打洞的白鼠


如果是枪骑兵、突击骑兵,就是这么撞上去的。只有弓骑兵、火枪骑兵才会绕着步兵在外边射击。

曾有一句关于骑兵的格言:骑兵最有威力的武器,不是弓箭和刀枪,而是马蹄!

从步兵角度讲,骑兵的巨大威慑力不在于骑兵手持的武器,而是马匹本身的冲击力。即使骑兵没有任何武器,仅靠马匹的撞击和马蹄的踩踏,足以给普通步兵以致命伤害。

所以,在骑兵诞生初期,骑马冲击步兵队列就是一种惯用战术,而不是像有些人所说的,游牧民族只会“且驰且射”,而不敢正面交锋。当然,面对严密的步兵方阵时,盲目进行骑兵冲击是不理智行为,所以在马镫发明前,突击骑兵战术并不如骑射战术用得多。即使如此,波斯帝国也出现过重甲突击骑兵,亚历山大的伙伴骑兵其实也是突击骑兵,这些都是无马镫时代的兵种。

到了两晋南北朝时期,中国首先发明了马镫,促进了骑兵战术的大发展,最关键的进步就是突击骑兵开始全面普及,具装重骑兵成为了那个时代的特色标志。在西方,也随之出现了骑士阶层,以长枪重甲作为标志性特征。

从这个时候开始,骑兵突击步兵方阵,几乎成了惯用战术,给步兵造成了巨大压力。只有那些装备精良、士气高昂而且训练有素的步兵,才能以密集结阵的方式,以长枪或弓弩击败骑兵的集群突击。但是,当时多数国家的步兵都是临时征召的农奴阶层,普遍缺乏训练,士气也差,所以骑兵突击战法会屡试不爽。直到文艺复兴时期以后,欧洲的步兵水准才有所提高。

骑兵突击战法,甚至到了20世纪初期依然保持着旺盛生命力。即使到了二战,波兰骑兵和苏联骑兵,也多次在局部战斗中以骑兵突击方式取得过胜利。比如波兰战役中,波兰骑兵甚至俘虏过德军一个步兵师的师长。



陶式防务评论


我们必须承认,有时候骑兵突击就是像电影里那样直接撞上去的。不过,骑兵其实除了充当“坦克”,它还是个相当多功能的兵种,是否“撞”上去,这需要看骑兵的种类和作战的时机,有些骑兵是不会轻易“撞”的。


比如马穆鲁克骑兵,他们属于全能型的战士,装备的武器非常齐全,接受的训练也是多样化的。早期马穆鲁克的主要武器是一支硬木杆的“拜占庭式长矛”,每个人都配备了弯刀或长剑、弓箭、盾牌等等武具。

开战以后,马穆鲁克骑兵通过发挥这种“全能性”来取得战场优势,他们可以在远方弓箭袭扰,可以在马上与对方骑兵对冲,可以用长矛去挑杀被分割的敌人,甚至直接下马组成步兵阵型与敌人对战。马穆鲁克是种相当灵活的骑兵,许多打法也受中西亚地区的影响极大,没有迫切的需求根本不会硬冲军阵。

波兰翼骑兵倒是个硬碰硬的典型,翼骑兵使用了相当长的长矛,也准备了骑兵用刀剑。增大了长度的长矛被视为“消耗弹药”,采用硬木挖空制作,主要用来对付敌方骑兵以及冲阵。靠着“一寸长一寸强”的理念,翼骑兵的长矛总能先扎中目标。

翼骑兵在作战中会选择一种独特的骑兵密集阵,这种阵法让骑士们在快速冲锋过程中距离近到膝盖贴膝盖。当对方的步兵阵型遇到这种长枪如林、铜墙铁壁似的情景时,不崩溃就不错了。

当然,翼骑兵一般不会攻打太厚的阵型,突击的方向选择非常重要。他们自身最大的弱点是距离过密造成的转向问题,而且脆脆的长矛很容易损坏,需要寻找空隙更换矛头。所以他们的硬冲对象主要还是对方薄弱的环节,以求不断撕碎敌人,制造混乱,待对方崩溃后再追杀为主。

蒙古骑兵也比较有代表性,他们是最不喜欢硬碰硬,但又最喜欢硬碰硬的队伍。蒙古骑兵分为轻骑兵和重骑兵两种,有一些资料称重骑兵占其中四成,他们与身着皮甲,靠骑射为主的轻骑兵不同,普遍装备了多层丝绸内衣,外穿鳞甲、锁子甲,对弓箭的防御能力非常出色。

战斗开始后,对阵大队步兵的蒙古骑兵不会直接上去,相反他们会撒开自己的人马,不断的从各方袭扰和试探对手。骑兵的机动力成为战略主导,步兵无法去追逐和攻击任何一支骑兵,而骑兵却想来就来,想走就走。蒙古骑兵甚至有闲心抢占顺风头,通过下马射击来获得更远的弓箭射程。步兵吃不得、睡不得、歇不得,时刻需要维持阵型,最后往往被拖到士气崩溃而亡。蒙古人靠这种搞法,能干掉比自己多许多倍的大军。

后期西征阶段,打出了威风的蒙古骑兵已经成为锐不可当的强军,所以打法也多半更加直接而高效。通常两翼轻骑兵前出包抄袭扰,用弓箭消灭和牵制敌方骑兵。拖到敌方出现破绽时,己方重骑再直捣对方中军,比的就是谁更狠更恶,而那个时代能挡住蒙古骑兵的也真没几个。

金国骑兵也很具代表性,按《大金国志》的说法,金国早期骑兵五十人一队,其中三十人操弓,二十人重甲持枪。遇到敌人以后,会有两骑跃马而出探敌虚实,如果能打,则会选择多个方向结队猛攻。这种打击以冲到百步之内齐射箭矢为主,对方在这种攻击下中箭着相当多。

通过不断射箭压迫的方式,金军骑兵要么自己不敌败退,再重新整队想办法打或者跑。要么敌人被连绵的打击搞到崩溃,他们也是继续整队,不着急追杀敌人。作战时主要以聚散自如的配合为主。不过随着金王朝的渐渐发达,金国骑兵也逐渐变成了重骑兵,在与宋人对战的过程中动辄就是铁甲冲阵,逼得缺马的宋人开发出神臂弓+步人甲的组合。

再早一些的秦军骑兵则是另一种骑兵,根据《复活的军团》描述,那个年代没有优良的马鞍和能把人稳固的马镫,秦军的骑兵主要通过自己的弓弩远程袭敌,是一支“弓箭游骑兵”。

其实唐代的“陌刀阵”也能侧面反映出骑兵的冲阵行为,否则陌刀阵是做不到“人马俱碎”的。

著名的亚历山大对阵大流士的高加米拉战役中,双方都采用了大规模的骑兵进行袭扰、牵制和冲阵,波斯人在战车的帮助下撕开了马其顿的密集军阵,随后骑兵一鼓作气直取了亚历山大的本阵大营。

不过波斯人之后一系列莫名其妙的指挥反倒给了亚历山大机会,他的近卫骑兵采用楔形阵突击了波斯人的侧翼,随后在跟进步兵的帮助下反而直击波斯中军。亚历山大带着近卫骑兵硬透军阵,一路杀到大流士身前三十米,双方还爆发了投枪战。

这场骑兵冲阵的血战结果是大流士的车夫被亚历山大掷死,这直接导致了大流士的逃窜和波斯人的整体溃败,果然是使用了对军宝具。

拿破仑时期的骑兵将冲阵和践踏敌人步兵的战术执行的非常出色,虽然火枪和大炮已经装备的非常成熟,但骑兵仍是重要的主战兵种。而且这个时代因为步兵战术的改变,大多数阵型采取的都是“线列式”,火枪的发射时间也不算快,这就给了骑兵伺机冲阵的理由。

看过《战争与和平》的小伙伴,应该对那时代骑兵冲阵的场面更有概念,这完全是一种拼速度、抢时间差的硬性冲击,骑兵伤亡惨烈,但一旦入阵,步兵线就完了。比起用步兵线进击步兵线,骑兵们具备着速度和突击杀伤力强的优势。

到一战时期,骑兵仍然因为机动力优势充当过主力,冲向那些马克沁和栓动式步枪组成的阵地。但随着越来越变态的堑壕战出现,骑兵对这样的战场也越来越无可奈何。

不过,到二战时期,仍然有哥萨克骑兵突击德国鬼子的战例,这帮人能凶狠的顶着MG42机枪冲锋,然后一头扎进敌阵,连带着德国人高举投降的手一起剁下来。

总的来说,骑兵的作战并不是电影中表现的那么傻,刀子以抽就敢往人堆里扎,他们还拥有着各个时期各种不同的战法,有的骑兵甚至根本不会冲阵。但不可否认,硬冲敌阵也确实是许多骑兵们都能做到的行为,这种骑马破阵也正是骑兵千百年来的魅力所在。


王司徒军武百科


看情况,如果步兵一方阵形不整、兵卒胆怯,骑兵挟马枪直接冲阵不仅有,而且是必行的战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