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尿蛋白是怎么回事啊?

用户66454323


正常情况下,尿液中也有少量的蛋白质,24小时尿蛋白定量是不超过150毫克的,查尿常规的时候尿蛋白也不会有加号。如果患者尿常规中蛋白阳性或者24小时尿蛋白定量超过150毫克,叫做蛋白尿,大多数蛋白尿是病理状态,只有少数情况下,一些生理状态下,也能够引起轻度蛋白尿,比如年轻人运动后一过性蛋白尿。

肾脏是一个过滤系统,过滤出血液中的代谢废物和多余的水分,一般来说会截留住血液中的有益成分,比如蛋白质,如果这个滤过屏障出了问题,就可能会导致蛋白质出现在尿液中,也就是所谓的肾小球肾炎;临床上把尿蛋白定量分成几个等级,24小时尿蛋白定量超过3.5克,叫做大量蛋白尿,1.0-3.5克,蛋白尿叫做中等程度蛋白尿,小于1.0且大于0.15克的,叫做轻度蛋白尿。尿蛋白阳性往往代表着肾小球滤过屏障的损害,意味着肾小球的疾病,但是肾小管肾间质的病变也能够引起少量的蛋白尿。

能够引起肾小球滤过屏障损害的原因很多,可能是因为一些其他的毛病,比如糖尿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等疾病;也有可能没有其他的疾病,是肾小球自己本身的问题,叫做原发性肾小球肾炎。

指导专家:周琪,主治医生,马鞍山市人民医院肾内科。

公立三甲医院工作十年,擅长肾小球疾病、糖尿病肾病、系统性红斑狼疮肾病、血液净化。


医联媒体


尿常规检查是门诊非常普通而常规的检查项目,可以从中初步发现一些问题,找寻一些蛛丝马迹,并和其他检查一起综合判断是何种疾病。尿常规里有一个化验项目是尿蛋白,正常健康人尿蛋白应该是阴性,当尿液里的蛋白质含量上升到一定量时检查结果就呈阳性,出现尿蛋白++,相当于1L尿液里含有蛋白质1.0~2.0g。尿蛋白阳性通常提示以下一些情况。

1.功能性蛋白尿 常常发生在青壮年身上,精神紧张、受热、寒冷刺激、剧烈运动、劳累后都可能会出现。这种蛋白尿一般为暂时性的,去除诱因后再次复查尿常规,会发现尿蛋白转阴。

2.体位性蛋白尿 清晨尿液无尿蛋白,起床活动后逐渐出现蛋白尿,长时间站立、行走或加强脊柱前凸姿势时,尿蛋白含量增多,平卧休息1小时后尿蛋白含量减少或消失,这种情况多发生于瘦长体型的儿童及青年身上。临床上常用直立试验来诱发和检测此种蛋白尿。确诊为体位性蛋白尿的话,不必担心,成年之后会自然痊愈,生活和饮食不必受限制。

3.假性蛋白尿 当尿中混入血液、脓液、炎症、精液、前列腺液或肿瘤分泌物以及月经血、白带等,常规蛋白尿定性检查均可呈阳性反应。

4.肾脏疾病 肾脏疾病是引起蛋白尿的主要原因,比如肾病综合征、慢性肾小球肾炎、肾小管中毒损伤、肾移植术后等等。肾小球肾炎出现蛋白尿是由于肾小球的毛细血管壁遭到破坏,它的通透性增加,许多血浆蛋白漏出进入尿中,引起尿蛋白。肾小管疾病引起的蛋白尿是由于肾小管对蛋白重吸收能力下降。肾脏疾病引起的蛋白尿会持续存在,如果做尿检,往往不仅仅是查出尿蛋白高,有的还会伴有血尿、管型尿和白细胞尿。此外还有一些其他疾病引起的肾损害导致蛋白尿出现,比如糖尿病肾病、高血压肾病、狼疮肾等等。

5.尿路感染 尿路感染会破坏尿路上皮黏膜,也会破坏集合系统,所以就有可能会导致尿蛋白的漏出,从而出现尿蛋白,尿路感染的患者不仅会有尿蛋白的存在,还可能会出现白细胞升高、红细胞升高、潜血阳性,甚至会出现脓细胞的情况。肾盂肾炎患者会伴有发烧,血象高,下尿路感染患者通常有尿频、尿急、尿痛的尿路刺激症状。

6.多发些骨髓瘤 多发些骨髓瘤患者肾小球和肾小管的功能都很正常,但是因为血液中的血浆蛋白增多,也会导致尿液中的蛋白质含量增高,这个称为溢出性蛋白尿。

当尿常规检查发现尿蛋白++时,不要先入为主的认为一定是肾脏出了问题,引起蛋白尿的原因很多,有的是一过性的功能性蛋白尿和体位性蛋白尿,复查后尿蛋白会消失。有些是标本不合格引起的假性蛋白尿。如果检查多次反复出现蛋白尿,要及时到肾内科就诊,做其他一系列检查,排除肾脏疾病所致。


胡洋


蛋白尿就是尿液中出现蛋白质了,就是大家常说的“蛋白尿加号”。


蛋白质是大分子,是人体所需要的物质,所以正常情况下尿液在形成的过程中,在肾内会有一个过滤过程,将蛋白质留下来,将无用的物质以及代谢产物等形成尿液。

蛋白尿阳性,一般是出现在肾的过滤功能出现异常的情况下,但是也有一部分情况是属于正常现象,可自行恢复的

(1)生理性的蛋白尿:生理性蛋白尿又分为功能性蛋白尿和体位性蛋白尿,这种一般是因为某些因素而发生,在这些因素消除后,尿液就会恢复正常,一般不需要过多的处理的。

(2)功能性蛋白尿多是因为蛋白质摄入过多,超过肾脏的过滤功能,或者在紧张、过劳的情况下出现。体位性蛋白尿,顾名思义和体位有关,一般出现在长时间的站立后,平卧休息后可恢复。不过如果长期出现这种情况,也要引起重视。

(3)病理性蛋白尿:肾脏是形成尿液,过滤蛋白质的主要场所,所以排除生理性的原因,如果出现病理性的蛋白尿,就是肾脏出现了疾病,常见的如肾病综合征、肾炎、肾衰以及各种继发性的肾病,糖尿病肾病、高血压肾病等。

这些疾病除了蛋白尿之外,多会伴随腰部的疼痛,下肢的水肿,血尿,尿中有白细胞等不同的表现。病理性的蛋白尿如果发现要积极的治疗原发病,以免产生其他的损伤。

所以如果出现轻度蛋白尿,排除生理性原因的情况下,一定要及时到医院肾内科就诊。


张浩医生


蛋白是正常物质,但是不该出现在尿里。

肾脏就像一个“筛子”,全身的血液每天都要流经肾脏过一遍“筛子”,精华的物质保留,代谢废物如同杂质被筛除。如果用筛子筛粮食时地下出现许多粮食,那就意味着筛子破了。蛋白尿就是“地下的粮食”。

尿蛋白阳性就意味着肾脏有损伤。一般来说,尿蛋白量越大,肾损伤就越严重。当然,某些非肾脏损伤的情况也可能会出现蛋白尿,比如剧烈运动后、高热、寒冻、肾静脉畸形、尿液被血液、脓液、精子、阴道分泌物污染等,但这些情况较少见,而且易被识别。

蛋白尿是肾损伤的结果,同时,又是加重肾损伤的原因。蛋白质从肾小球漏出后,肾小管还要回吸收,漏出的越多,肾小管的负担就越重,大量的蛋白尿会导致肾小管坏死。所以,千万不要忽视蛋白尿。

大量的蛋白导致低蛋白血症引起水肿,但不太严重的蛋白尿一般没有症状,仅表现尿中有泡沫。蛋白尿的检测方法有:

1、定性:也就是尿常规,简便易操作,可以区别有(+)或者没有(-),也可以用1+~4+来大致反映量的变化,但量不准确,而且容易出现假阳性,一般做筛查。

2、尿蛋白定量:留24小时的尿液,测尿蛋白的含量,由此计算出24小时的尿蛋白排泄量。量化比较准确,是判断蛋白尿的金标准。缺点是操作比较麻烦,如果尿量提供的不准确直接影响检验结果。而且不太敏感,小量的蛋白尿可能测不出来。

3、尿蛋白肌酐比值:随机留取尿液,同时测尿中蛋白质含量和肌酐含量,然后进行比值。操作简便,而且能量化,敏感性较高,尿中有少量的蛋白就能检测到。是目前推广的尿蛋白检测方法。比如5年以上的糖尿病人如果尿蛋白肌酐比值升高,就可以诊断糖尿病肾病。

蛋白尿是肾损伤的结果,治疗肾损伤便可以降低尿蛋白。如果肾损伤是由于自身免疫引起,那么激素便可以降尿蛋白。而无论什么原因的肾损伤,使用大量的普利类或沙坦类降压药也可以降尿蛋白。临床上用这两类降压药治疗各种慢性肾脏病就是这个道理。一般来说,如果将尿蛋白定量降至0.3g/24h以下就比较安全了。


李青大夫


首先人体正常的蛋白质在肾小管部位几乎都被吸收了,但是由于泌尿系统疾病及一些别的疾病会导致人体尿液中蛋白质吸收障碍,导致大量的蛋白质随尿液排出体外,但是正常的尿液中只有一些少量的小分子蛋白,所以正常人体尿液是查不出蛋白的。

尿蛋白主要是尿液测定的,主要是晨尿中的中段尿液,而大量的蛋白尿就是指24小时蛋白质定量大于3.5g,尿常规检查尿蛋白为3到5+以上,而导致尿蛋白的原因有很多,而有一些是生理因素导致的,而大部分都是病变所导致的,尿蛋白主要的症状是人体尿液中出现泡沫尿、高血压、多尿、血尿、水肿等症状。



生理性的尿蛋白主要是体位性蛋白尿,主要是由于长时间站立,精神紧张,长期行走,进食高蛋白食物等因素所导致的一过性的蛋白尿,而且短期内会消失,但是病理性的主要就是肾脏病变所导致的,主要是由肾小球性蛋白尿、肾小管性蛋白尿、细菌及炎症导致的蛋白尿等。

所以对于蛋白尿的出现就要注意了,因为生理性的蛋白尿是暂时的,而长期出现的蛋白尿、泡沫尿有可能是肾脏病变或是别的一些病变所导致的,因此治疗还是需要根据病因治疗。


小克大夫


尿蛋白是怎么回事啊?

通常人体尿液中很少检测到蛋白质,当尿液内出现蛋白则称为蛋白尿,也即尿蛋白。正常尿液中含少量小分子蛋白,普通尿常规检查测不出,当尿中蛋白增加,尿常规检查可以测出即为蛋白尿。蛋白尿是肾脏病的常见表现,全身性疾病亦可出现蛋白尿。

尿蛋白升高的原因有多种,尤其是肾脏疾病,其它如如感冒、劳累、剧烈运动等。最主要的原因是是由于肾脏受损,肾小球的滤过膜孔径增大或断裂,使蛋白从中漏出。

其它原因,如剧烈的体力劳动或运动,长途步行,高温作业,精神紧张,高热,心衰病人或进高蛋白饮食后而形成的称功能性蛋白尿。其次,病理性蛋白尿,分为肾小球型和肾小管型,其发病机理是由于肾小球滤过膜病变导致血浆蛋白滤出增大或大分子蛋白漏出,超过了肾小管的再吸收能力。

若出现蛋白尿,应分析原因,及时就医,排查引起蛋白尿的原因,防止引起更严重的病症。


上海运动营养


因为你说的不详细,我只能随便回答一下了,如果不正确,请斧正。

一般情况下,正常尿液中含有少量尿蛋白,成年人24小时内尿蛋白的检测值在30-130mg为正常,如果超过150mg,则称为尿蛋白阳性。

尿蛋白阳性按原因分为生理性尿蛋白和病理性尿蛋白。生理性尿蛋白大多由于剧烈运动、寒冷或妊娠引起。

而病理性尿蛋白则多是肾脏本身的疾病的表现,由于肾脏疾病引起肾小球滤过膜的损害,从而导致尿蛋白定量出现阳性。


太极云飞扬


经常有患者拿着尿常规化验单一脸茫然咨询笔者,带++的尿蛋白是怎么回事?实际上医学上对这个项目有个专业名词,称之为蛋白尿。

什么是蛋白尿?

尿蛋白是尿液检查的核心项目之一,正常情况下,95%以上的蛋白在近端肾小管通过胞饮作用被重吸收。因此,正常人24小时尿液中的尿蛋白含量极微。但当人体肾脏的肾小球滤过膜通透能力增加(如肾炎)或血浆中低分子蛋白质过多时,蛋白质进入尿液中,超过肾小管的重吸收能力,便会出现蛋白尿。此外,当近曲小管上皮细胞受损,重吸收能力降低或丧失,也会产生蛋白尿。

蛋白尿有什么临床意义?

蛋白尿大体上可分为功能性蛋白尿和病理性蛋白尿。

(1)功能性蛋白尿(生理性蛋白尿)

多见于体位性蛋白尿(直立时出现蛋白尿)、剧烈运动、高热、严寒、精神过度紧张的情况下,常见于青少年。孕期妇女也会有轻微蛋白尿。

(2)病理性蛋白尿

1)肾小球性蛋白尿:见于急性和慢性肾小球肾炎、肾盂肾炎、肾病综合征、肾肿瘤、狼疮性肾炎、过敏性紫癜性肾炎、肾动脉硬化、肾静脉血栓形成、心功能不全等。

2)肾小管性蛋白尿:常见于活动性肾盂肾炎、间质性肾炎、肾小管重金属(汞、铅、镉)损伤及肾移植后排斥反应等。

3)混合性蛋白尿:常见于慢性肾炎、慢性肾盂肾炎、肾病综合征、狼疮性肾炎等。

4)溢出性蛋白尿:多见于急性溶血、肌肉损伤、多发性骨髓瘤、原发性巨球蛋白血症及大面积心肌梗死等。

5)组织性蛋白尿:多见于肾脏炎症、中毒时排出。

6)假性蛋白尿:常见于膀胱炎、肾盂肾炎等。

7)肾毒性蛋白尿:应用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如庆大霉素)、多黏菌素、甲氨蝶呤、灰黄霉素、氯丙嗪等药物时,可引发。

总结

所以,当尿常规检查发现尿蛋白带++时,建议做进一步检查和诊断,以确定是生理性蛋白尿还是病理性蛋白尿。


药师方健


1.功能性蛋白尿
功能性蛋白尿是一种轻度(24小时尿蛋白定量一般不超过0.5~1克)、暂时性蛋白尿,原因去除后蛋白尿迅速消失。常发生于青壮年,可见于精神紧张、严重受寒或受热、长途行军、强体力劳动、充血性心衰、进食高蛋白饮食后。
2.体位性蛋白尿
清晨尿液无尿蛋白,起床活动后逐渐出现蛋白尿,长时间站立、行走或加强脊柱前凸姿势时,尿蛋白含量增多,平卧休息1小时后尿蛋白含量减少或消失,多发生于瘦长体型的青年或成人。反复体位性蛋白尿,需注意除外肾病,如胡桃夹现象(又叫左肾静脉压迫综合征,是因主动脉和肠系膜上动脉挤压左肾静脉所致)。
3.病理性蛋白尿
蛋白尿持续存在,尿中蛋白含量较多,尿常规检查常合并有血尿、白细胞尿和管型尿。并可伴有其他肾脏病表现,如高血压、水肿等。病理性蛋白尿主要见于各种肾小球、肾小管间质疾病、遗传性肾病、肾血管疾病和其他肾脏病。常见的如:
(1)原发性肾小球疾病①肾炎可为隐匿性、急性、急进性或慢性。常合并血尿、高血压和水肿等。②肾病综合征24小时尿蛋白定量大于或等于3.5克,同时伴有血白蛋白减少,水肿、高血脂。③肾功能不全分为急性和慢性肾功能不全。蛋白尿为肾脏损害的表现。
(2)继发性肾小球疾病①狼疮性肾炎是系统性红斑狼疮累及肾脏的表现。育龄期女性多见。依据肾脏受累严重程度的不同,尿蛋白量可以表现为少量至大量。②紫癜性肾炎是过敏性紫癜肾脏受累的表现。主要表现为血尿、蛋白尿,儿童多见,成年人亦可发生。蛋白尿多数发生在紫癜出现后2~4周。③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常见的并发症,早期肾脏受累,但是尿常规检查尿蛋白可为阴性,后逐渐出现微量白蛋白尿,再发展至大量蛋白尿,乃至终末期肾病,即肾功能衰竭需要透析等治疗。④痛风性肾病尿检异常出现较晚且轻微,仅见轻度蛋白尿及少量红细胞。晚期可进展至慢性肾衰竭。⑤高血压肾病原发性高血压病发生5~10年后常出现肾脏等损害。良性高血压导致的蛋白尿一般为轻至中度的尿蛋白(24小时尿蛋白定量一般不超过1.5~2克),很少出现大量蛋白尿。有些合并镜下血尿,常有高血压左心室肥厚、脑动脉和视网膜动脉硬化等表现。另外一种恶性高血压导致的蛋白尿常为突发性,24小时尿蛋白定量可由少至大量,多数伴有血尿和白细胞尿,肾功能多急剧恶化。
(3)肾小管间质疾病如肾盂肾炎、间质性肾炎等,尿蛋白多为+至++,24小时尿蛋白定量多<2克。
(4)遗传性肾病如Alport综合征、Fabry病、薄基膜肾病、先天性肾病综合征等,由于基因异常,导致肾脏结构缺陷,导致不同程度的蛋白尿。
(5)其他如高原性蛋白尿可见于从平原进入高原居留的人,尿蛋白阳性,定量>400毫克/24小时,去高原前无蛋白尿,进驻高原后发病,吸氧可好转,返回平原恢复正常。
检查
尿蛋白检查分为定性、定量检查和特殊检查:
1.定性检查
尿常规最好为清晨第一次小便,晨尿最浓,且可排除体位性蛋白尿。留取尿液标本时,最前一段弃去,留取中段尿。定性检查只是初筛检查,肾脏疾病诊断、病情观察和疗效判定均应进一步做定量检查。
2.定量检查
24小时尿蛋白定量,精确留取24小时尿蛋白,混匀,取尿样送检。
3.特殊检查
如尿蛋白电泳、尿轻链定量、泌尿系B超、肾穿刺活检、病理检查等,需依据临床诊治需要进行检查。
诊断
依据蛋白尿情况,结合水肿、高血压、糖尿病、过敏性紫癜、痛风、损伤肾脏药物的使用以及家族史等,结合查体,如胸腹水、贫血、心肝肾情况,眼底检查等,并综合各项检验检查结果来诊断。
治疗
根据不同病因予以相应治疗。
预防
平时注意避免过高蛋白饮食。定期体检,如有蛋白尿尽早发现。糖尿病和高血压、痛风5~10年以上者应至少每半至1年化验一次尿常规。注意尽量避免可能导致肾损害的药物:如解热镇痛药、部分抗生素和不明成分中药。如必要使用,需在医生指导下应用。

阳光部落童装正在进行暑期清仓促销活动,打开抖音搜索“阳光部落童装”,点击我的橱窗即可参与满100-20,满200-50,满300-100的优惠活动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